李哲的明信片像一片轻盈的羽毛,落在当铺的柜台上,带来一丝暖意。
处理“假笑面具”这类现代人的心灵困境,与以往那些光怪陆离的执念相比,别有一番感触。
这些源于日常的压力、麻木与迷失,虽不惊天动地,却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时代特有的低鸣。
正当我准备将明信片收入往生簿时,柜台上的老式电话突然刺耳地响起。铃声急促,带着一种不祥的焦灼感。
胡离耳朵一抖,窜过去接起电话:“喂?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的年轻女声:“是…是执念当铺吗?救命!我哥哥他…他好像中邪了!他对着那面旧鼓…说话!说它能…能带他回去!”
“慢慢说,地址在哪儿?”我接过电话,沉声问道。
“梨花弄堂,十七号!求你们快来看看!”
放下电话,我与沈晦、玄夜交换了一个眼神。寻常的中邪?恐怕没那么简单。镜渊之力已隐约捕捉到电话线那端传来的一缕极其微弱、却充满不甘与执拗的古老战意。
我们迅速赶到梨花弄堂。
那是一片即将拆迁的老城区,断壁残垣间,只有零星几户还亮着灯。
十七号是一间低矮的平房,门虚掩着。
推门进去,一股陈旧的灰尘味混合着莫名的铁锈和硝烟气息扑面而来。
屋内灯光昏暗,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男子(小斌)眼神狂乱,正对着一面蒙着厚厚灰尘的牛皮大鼓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冲锋!跟我冲啊!不能退!回家…我们要回家…” 他的妹妹(小雅)躲在角落,吓得浑身发抖。
那面鼓非常古老,鼓身斑驳,布满刀剑刻痕,鼓皮暗沉,却隐隐震动,发出低沉的嗡鸣。
镜渊之力聚焦其上,我“看”到了——鼓中依附着一道残破却激昂的军魂!
它属于百年前一位战死沙场、心念故土的旗牌官!
他的执念未消,附着在这面随他征战多年的战鼓上,如今被拆迁的动静惊扰,竟影响了体质特殊的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