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缝翠竹亭亭如盖,竹叶凝露,晨光中莹莹生辉。
那露珠甘洌清甜,带着一股平和宁静的气息,附近乡民偶有采摘,发现饮后心绪宁定,旧疾隐痛竟有舒缓之象。
“竹露能医心!”消息不胫而走,求露者渐多。小童们称其为“甜甜雨”,老人们则叫它“安心露”。
这日,一个满面焦灼的汉子背着他咳血不止的老父来到竹丛前,扑通跪下,哽咽道:“求竹仙赐露…救救我爹…”
镜渊之力拂过老人,我看见了症结——
*老人并非身病,而是心病。长子战死沙场,次子经商被骗,郁结于心,久而成疾。
*竹露可缓其表,难医其根。
需以“释然”为引,化开心中块垒。
竹叶无风自动,几滴露珠滚落,汇入汉子掌心。老人饮下,咳嗽稍缓,却仍眉头紧锁,眼中浑浊未散。
汉子绝望叩首,额头抵着青石,肩头耸动。
竹丛忽然沙沙作响,一片翠叶飘落,叶脉上竟凝出更浓郁的露珠,内里光影流转——是那长子戎装微笑的模样,与次子幼时承欢膝下的温馨场景!
“这是…”汉子怔住。
“以念为露,化执为药。”我轻声道,“竹露映出的,是他最放不下的牵挂。”
老人颤抖着手接过露珠,含入口中,闭目良久,再睁眼时,泪如雨下,却带了解脱之色:“儿啊…都好…都好…”
心结既解,病势顿缓。
竹露奇效传开,来者不再单纯求露,更多是来“照见心事”。
*有妇人求露,见早逝女儿嬉戏花丛,终展愁眉。
*有商人求露,见自己忽略的家宴温馨,幡然醒悟。
甚至有官差求露,见初心为民之志,羞愧汗颜。
竹丛成了“鉴心镜”,露珠映出的是每个人心底最深的眷恋或遗憾,助人直面,继而释怀。
往生簿悄然记录:“露非药,心乃医。见所见,放所执。”
竹露声名远播,引来了“汲露妖”。此妖形如枯藤,专吸食灵露精华壮大自身。
它趁夜潜入,藤蔓缠住竹枝,疯狂汲取露珠。竹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黄,露珠干涸,连那抹宁神静气的竹香都淡了。
清晨,求露者见竹丛萎靡,露珠稀少,皆惶然不安。
“是汲露妖!”胡离狐毛倒竖,“这东西狡猾,根须深扎地下,难缠得很!”
镜渊映出妖物核心——它心核深藏地底,靠吞噬美好情感滋生,最惧“绝望之念”。
我们并未强攻,而是请来那些曾受竹露恩惠、心结得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