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装备检查
杨建国那抬起、悬于半空的右手,并未如众人期待般如雷霆挥落,斩断这令人窒息的等待。相反,它以一种近乎违反物理定律的姿态,凝固在了那里,像一尊被时光冻结的、象征着绝对力量与无尽决断的雕塑手臂,每一寸肌肉线条都绷紧如弓,却将那股足以摧城拔寨的力量死死锁在关节之内,引而不发。就在这极致的寂静与等待几乎要将所有人的神经纤维一根根绷断的刹那,他低沉而清晰、不带丝毫个人情绪、只剩下纯粹功能性的声音,如同经过精密调校的机械合成音,再次透过加密频道,精准地传遍了这张天罗地网的每一个待命节点:
“各作战单位注意,执行最终装备及通讯检查流程。依据预案‘玄武’,标准作业程序。逐项确认,交叉验证,重复确认。”
这简短的、如同冰冷法典条款般的指令,像一道精准而高压的电流,瞬间激活了这张庞大而此前近乎绝对静止的“网”上,每一个最微小的、却至关重要的神经末梢。之前那令人心悸的、仿佛连时间本身都已凝固的死寂,被一种新的、更为内敛、充满金属质感与秩序韵律的声音所取代——那不是混乱的喧嚣,而是秩序达到极致后,无数精密部件协同运转时,所发出的、令人莫名安心的、低沉的嗡鸣与契合之声。
我,林峰,如同一个灵魂被囚禁在这具濒临破碎躯壳内的旁观者,深陷在病床这片冰冷而唯一的孤岛,紧紧闭着双眼。但我的全部感官,却仿佛被剥离出来,化作了无数最灵敏的雷达阵列,以前所未有的敏锐度,贪婪地捕捉、分析、解构着从加密频道里传来的每一个最细微的声响、每一次气息的停顿、每一处金属的摩擦,并在脑海中,凭借着过往无数次的训练与实战经验,自动地、栩栩如生地构建起一幅幅鲜活的、充满临场感与质感的动态画面。
首先强势涌入我感知世界的,是来自“利刃”突击分队所在频道的声浪。那里的声音最为密集,最为沉重,也最具冲击力,仿佛能透过电波,感受到那股即将破笼而出的、凝聚到实质的杀气。
“……‘利刃’一分队,突击一组,防弹背心及III级碳化硼陶瓷插板,确认就位!” 一个声音粗粝、如同砂纸摩擦岩石的队员低吼道,紧接着是“砰!砰!”两声沉闷而有力的拍击声,那是手掌用尽全力拍击胸前与背后插板的声音,既是在检查其与背心本体的稳固连接,杜绝任何松脱的可能,也是在用这种近乎野蛮的方式,唤醒身体最原始的战斗本能,确认这最后的生命屏障坚不可摧。
“确认!插板锁定!” 另一个紧促的声音立刻回应,如同回音壁。
“全息衍射式夜视仪,电池电量显示满格,镜片无尘无痕,红外补光功能正常。” 声音转为一种细致的审慎。
“确认!视野清晰!”
“主武器,95-1式自动步枪,弹匣满装三十发,保险处于安全位置,确认膛内无弹,各导轨接口稳固无松动,ACOG先进战斗光学瞄准镜归零无误。” 传来一阵极其利落、令人安心的金属部件滑动、卡榫扣合的清脆声响,那是枪械在经验丰富的老兵手中,进行最后一次“肌肤相亲”般的亲密检查。
“确认!武器状态良好!”
“副武器,92式半自动手枪,同等状态检查完毕。”
“确认!”
“PEQ-15激光指示器/红外照明器,可见光与不可见光模式切换正常,光束校准。”
“确认!”
“破门装备,液压扩张钳压力充足,撞锤握柄防滑纹无磨损。”
“确认!”
“C2型防毒面具,边缘气密性自检通过,滤毒罐未开封。”
“确认!”
“各队员,两人一组,相互检查对方战术携行具MOLLE系统织带、快拔枪套、备用弹匣包、手雷挂点,确保无任何勾挂隐患,无任何松动风险!”
一阵更加细碎但井然有序的布料摩擦声、金属搭扣开合的“咔哒”轻响,以及队员间简短到极致的低语交流:“转身”、“抬臂”、“检查侧面”。
每一个“确认”都短促、有力、落地有声,如同锻铁台上重锤敲打烧红钢坯时发出的铿锵之音,带着一种去除所有杂质的纯粹。我仿佛能穿透时空的阻隔,“看”到那些如同用黑夜与钢铁熔铸而成的身影,在黎明前最晦暗的微光中,如同最精密的瑞士钟表机芯般相互啮合、协作,从头到脚,从主武器到最小的应急医疗包,进行着战前这最后的、充满仪式感的“梳妆打扮”。这氛围里嗅不到一丝恐惧的气味,只有淬炼到极致的专业素养在熠熠生辉;这不是犹豫不决,而是将自身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件装备都打磨成最致命、也最坚固的杀戮与守护之器,去拥抱那洞穴深处未知的黑暗与危险。
紧接着,狙击组的频道传来了他们的声音。这里的交流更为凝练,带着一种远离尘嚣的孤狼般的冷静,以及一种对冰冷数据绝对信仰的精准。
“‘鹰眼一号’,位置A,最终环境参数:风速每秒二点五米,恒定西风,湿度百分之七十,能见度良好。M2010增强型狙击步枪,枪管温度正常,瞄准镜校枪完毕,弹道解算仪数据输入无误。视野覆盖目标区域核心点。”
“‘鹰眼二号’,位置B,参数同步确认。视野覆盖目标区域侧翼及潜在逃生路径。”
“拾音降噪耳机,降噪等级调至最高,环境音滤除,通讯音量调节至最优接收阈值。”
“确认。”
“吉利服及伪装网,无异常位移,与背景融合度良好。”
“确认。”
他们的声音里听不到任何属于人类情感的波澜,只有对距离、风速、湿度、科里奥利效应这些冰冷物理参数的绝对依赖与掌控。他们是悬在周秉义头顶、引信已然燃至末端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能够一锤定音的决定性力量,必须保证绝对的万无一失,任何细微的偏差都是不可饶恕的亵渎。
随后,是深入地下管道、处境最为恶劣的A1组的声音。他们的汇报带着一丝空旷通道特有的回响,以及明显被压抑着的、因缺氧和体力消耗而略显粗重的喘息。
“A1组,主强光头灯,电量剩余百分之八十,备用红光灯,电量满格。”
“确认。”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持续监测:氧气含量百分之十九点五,可燃气体、硫化氢、一氧化碳浓度均为零,安全阈值内。”
“确认。”
“重型全封闭防化服,表面无可见破损,所有拉链密封条气密性阀值自检通过。”
“确认。”
“摩托罗拉数字对讲机,防水等级IP68测试通过,当前信号强度三格,稳定。”
“确认。”
“静力绳与上升下降器,D型安全锁扣,无任何可见磨损毛刺,承重测试达标。”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