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使命的代价 > 第258章 做好心理准备

第258章 做好心理准备(1 / 2)

第二百五十八章 做好心理准备

杨建国手腕上那块老旧军表秒针移动时发出的微弱声,明明在平日里几乎无法被耳膜捕捉,此刻却如同沉重的战鼓,一下,又一下,精准而残酷地敲打在我脆弱不堪的心脏瓣膜上,与床边心电监护仪那冰冷、毫无感情色彩的声相互缠绕,交织成一首通往命运终局的、令人窒息的死亡协奏曲。时间,这个平日里无形无质的概念,此刻仿佛化作了有形的、粗糙的绞索,带着浸透冰水的寒意,套在病房内每一个人的脖颈上,并在那看不见的绞盘转动下,持续地、不容抗拒地缓缓收紧,将氧气与希望一丝丝挤出肺叶。

当杨建国那声低沉如闷雷、不带任何起伏的各小组,汇报最终状态在加密频道中炸响时,我感觉到自己这具几乎已经与死亡接壤的躯体内部,某种更深层的东西骤然绷紧到了分子层面。那不是肌肉纤维的收缩,也不是神经末梢的震颤,而是灵魂的弦,被一只来自命运深渊的无形之手,猛地拧转,发出了濒临断裂的、令人牙酸的尖锐鸣响。随着一个个单位那沉稳如磐石、精炼如电报、带着钢铁碰撞般质感的回应传来——利刃就位狙击手指已在预压位置通道锁定合围完成——我清晰地、几乎是痛苦地意识到,那个时刻,那个我用青春的纯真、爱情的盟誓、身份的认同、乃至生命中一切可以被称之为的事物作为赌注,在黑暗中苦苦追寻、在泥沼中拼命挣扎、在绝望中执拗等待的时刻,终于如同暴风雨后露出狰狞轮廓的冰山,带着冰冷彻骨的寒意与足以碾碎一切的巨大阴影,迫在眉睫,无可转圜。

没有影视剧中渲染的热血沸腾,没有诗歌里歌颂的慷慨激昂。相反,一种奇异的、深不见底的、仿佛能吞噬所有光线与声音的平静,如同北极冰盖下万古死寂的海水,开始从我的心脏位置,以一种缓慢而不可阻挡的态势,向着四肢百骸,向着意识的每一个角落蔓延、渗透。我深知,这平静的表象之下,是无数个日夜累积的恐惧被强行碾碎后的粉尘,是无数次背叛与谎言浸泡后情感纤维的腐化,是愤怒的岩浆被理智的厚土层层覆盖后的冷却,是痛楚的荆棘被意志的铁靴反复践踏后的扁平……所有这些生命的残渣,最终在使命的熔炉中沉淀、提纯、结晶,凝聚成了此刻我意识内核中那唯一且纯粹的、闪烁着冰冷寒光的意志——终结。不是复仇的快意,不是胜利的荣光,仅仅是,终结。

我的目光,似乎失去了焦点,又似乎获得了某种穿透力,越过了病房那苍白得如同裹尸布的天花板,穿透了层层叠叠的钢筋水泥与城市夜空的迷雾,精准地投向了那片被黎明前最浓重、最粘稠的夜色所吞噬的废弃厂区。周秉义……这个名字,不再仅仅是一个追捕目标,它像一枚早已生锈、深嵌入我灵魂骨缝之中的毒刺,此刻被这最终时刻的到来猛然搅动,带来一阵尖锐的、回溯性的、几乎让我痉挛的刺痛,伴随着无数黑暗记忆的碎片在脑海中翻涌。

我试图在脑海中勾勒出他此刻可能的模样。他应该不再是那个长久隐藏在佛爷庞大阴影之下、看似低调谦和、言语间却暗藏机锋、实则通过无数隐秘丝线掌控着恐怖金钱与权力网络的老爷子;也不再是那个在废弃仓库深处,强作镇定地坐在蒙尘旧沙发上、试图维持最后体面、却连指尖都无法抑制颤抖的困兽。不,此刻的他,更应该像一条在荒野中被猎枪打断了脊梁、内脏流出体外、却依旧凭借顽强的生物本能,蜷缩在某个阴暗、潮湿、散发着粪便与死亡腐烂气味的角落,依旧不忘向着逼近的脚步声音起布满粘液的毒信,做着最后威慑的老蛇。他那建立在谎言与权力之上的骄傲,已被现实无情地碾碎成泥;他耗费数十年心血构筑的罪恶帝国,已在黎明前的狂风中化为断壁残垣;他狡兔三窟般预留的所有退路,都已被我们一一精准地斩断,如同被剪断了所有触手的章鱼,徒劳地喷吐着墨汁。在此绝境,他还能依仗什么?是那深入骨髓、几乎成为本能的狡猾?是那源于极致自私、敢于拉着整个秩序世界一同陪葬的疯狂?还是……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不肯放弃的、对生存本身那扭曲而顽强的渴望?

我太了解他了。了解他如同了解我身上每一道伤疤的来历与愈合过程。他的谨慎,是极致的利己主义在外部的投射;他的多疑,源于内心深处对全世界、包括至亲之人的绝对不信任;他那近乎病态的掌控欲,其背后隐藏的,是对失控状态的终极恐惧。而现在,他正身处这终极恐惧化为现实的漩涡中心,被绝对的力量与意志所包围。这种状态下,一头被逼入绝境的、狡猾而危险的野兽,会做出什么?

他会像佛爷那样,在最后时刻试图保留某种所谓的、扭曲的体面,带着某种诡异的平静或嘲弄,迎接注定的审判?不,他不会。佛爷的疯狂,带着一种毁灭性的、近乎美学的壮烈,如同陨星坠地,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夜空。而周秉义的疯狂,是阴湿的,是粘稠的,是如同沼泽底部腐烂了数个世纪的水草般,纠缠不休,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沼气。他更可能会……谈判。用他掌握的那些可能涉及更高层级、更惊人内幕、足以引发地震的秘密作为筹码,像兜售商品一样,换取苟延残喘的机会,或者至少,是一个相对、能够保留些许尊严的囚笼。他甚至可能,会像溺水者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般,试图抓住李哲——那个被他像埋藏定时炸弹一样,隐秘地埋藏在普通生活中三十多年、连自己都未必清楚自身价值的亲侄子。他会毫不犹豫地用李哲的性命作为要挟,作为他最后保命或者制造混乱、金蝉脱壳的肉盾。

这个可能性让我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机械手猛地攥紧,停止了瞬间的跳动。尽管杨建国早已根据我的预警,做出了相应的、周密的部署,但周秉义的诡诈与毫无底线,总是能超出正常逻辑与道德所能预料的边界。

随即,我的思绪如同被暗流裹挟,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片更危险、更未知的领域——那个只闻其名、不见其踪的。这个代号,像一片不祥的、始终无法被阳光驱散的阴云,固执地盘旋在最终决战舞台的边缘,投下令人不安的阴影。他(或者)究竟是谁?是周秉义耗费重金秘密培养的、绝对忠诚、能力超群的死士?还是某个与周秉义有着极深利益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得不在最后时刻现身一搏的境外势力或神秘组织?或者,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预设的机制,一个在周秉义确认失败或死亡后,自动启动某种毁灭程序——无论是物理上的爆炸,还是信息上的核弹——的死亡开关保险?

的存在,是这张看似完美无缺、密不透风的天罗地网上,唯一一个看不清结构、摸不透规律的节点,是最大的变数。他会在何时、以何种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介入这场终局?他的核心目标究竟是什么?是不惜代价营救周秉义,还是……更为冷酷的,确保周秉义永远无法开口,将那些致命的秘密带入坟墓?一想到后者,一股仿佛来自西伯利亚冻原的寒意,顺着我的脊椎沟壑急速爬升,让我几乎要控制不住地战栗起来。灭口。这是最符合黑暗世界逻辑,也最为冷酷无情的可能性。如果的目标是后者,那么他的危险程度,甚至可能超过了周秉义本身。

我必须,在内心深处,做好面对一切可能性的准备。包括……最黑暗、最残酷的那种。我的意识,仿佛暂时挣脱了这具被疼痛与疲惫禁锢的躯壳,悬浮于病房的空中,开始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外科手术般的客观与精密,审视着、推演着即将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终局景象。

场景一:周秉义束手就擒。

这是最理想化,但基于对其性格的判断,可能性也是最低的结果。他或许会穿着那身精心准备的赵永贵的病号服,躺在散发着消毒水气味的床上,紧闭双眼,试图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为拙劣的欺骗。当队员如神兵天降般破门而入,冰冷的枪口锁定他时,他可能会缓缓睁开双眼,露出一个扭曲的、混合着彻底失败后的灰暗与根深蒂固的讥讽的笑容,然后用那种令人极其不适的、慢条斯理、仿佛依旧掌控着局面的语调说:你们来了……比我最保守的预估,还要慢上一点点。 他极有可能会在被捕的瞬间,或者在押解途中,突然抛出一个或多个重磅炸弹,比如某个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位高权重的保护伞的名字,或者某桩足以颠覆认知的陈年旧案的内幕,试图在警方内部乃至更高层面制造混乱,搅浑局势,为自己争取最后一丝操作空间。心理应对: 绝对的冷静。如同磐石,不为所动。无论他抛出何种耸人听闻的言论,都要保持绝对的冷静。记录,核实,但绝不在情绪上被他牵引,不在行动上被他干扰。第一时间进行最严格的物理隔离与信息封锁,切断他一切对外传递信息、制造影响的渠道。

场景二:周秉义挟持人质,负隅顽抗。

他可能利用环境的复杂性,出其不意地劫持了李哲,或者某个不幸被困在厂区的医护人员、甚至是我们一名因战术动作而落单的队员。他会像真正的毒蛇一样,躲在坚固的掩体后面,将人质作为肉盾,用时而歇斯底里、时而异常冷静的、分裂的声音提出种种不可能的要求:加满油的防弹车,随时待命的直升机,天文数字的现金,甚至是一纸豁免权……他会极尽所能地玩弄人心,会利用人性的弱点进行威胁与诱惑,会不断地拖延时间,消耗我们的耐心与精力,会刻意激怒我们的队员,寻找战术上的破绽与心理上的防线漏洞。心理应对: 极致的耐心。如同猎豹潜伏,等待最佳时机。谈判专家进行专业周旋,稳定其情绪,摸清其底牌;狙击手在各个角度就位,寻找那一闪即逝的、一击致命的机会。但同时,我必须在内心里,冷酷地做好最坏的打算——人质可能伤亡的心理准备。这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终极较量,总会有代价,总会有牺牲。这个念头像一把烧红的冰锥,狠狠刺入我的心脏,带来剧烈的灼痛与寒意,但我强迫自己接受它,消化它,将它转化为更加坚定的行动意志。

场景三:周秉义启动,或试图同归于尽。

这是最危险,也最符合其穷途末路状态下心态的可能情况。他可能有一个隐藏极深的物理按钮,一个特定的、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声控口令,甚至只是一个看似无意的眼神、一个细微的手势,就能激活这个最终保险,或者引爆预设在他藏身之处或更大范围内的爆炸物,意图销毁所有可能定罪的证据,甚至拉上周围所有的人——包括我们英勇的队员——一起为他陪葬。他可能会在最后时刻爆发出癫狂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喊着一些亵渎法律、诅咒社会的疯狂口号,将他人生的失败归咎于整个世界。心理应对: 绝对的果决。没有丝毫犹豫的余地。在情报支持与技术监控确认其有触发危险行为的明确意图或已经做出启动动作时,授权现场指挥员,当场击毙。干净,利落,彻底。哪怕这意味着,某些可能牵扯更广的秘密将随之永远石沉大海。此时此刻,秩序的维护,对更多潜在无辜者生命的保护,对一线作战队员安全的保障,高于一切,高于对更多真相的探寻。

场景四:主动现身。

他可能利用我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周秉义身上的时机,伪装成医护人员、增援的警察、甚至是我们行动队伍中不起眼的一员,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以最专业冷酷的方式发动致命袭击,其目标可能直指周秉义(执行灭口),也可能指向我方的关键指挥人员(制造混乱)。他可能训练有素,心智如铁,毫无怜悯之心,效率极高。心理应对: 最高等级的警惕。对任何细微的异常保持洞察。信任并肩作战的战友,但必须经过严格的验证。内部的筛查与识别机制必须在瞬间启动,确保队伍的纯粹与安全。

一个个终局场景,如同冰冷的、标注着各种参数与概率的战术推演沙盘,在我高度集中的脑海中清晰地展开、分析、评估。每一种可能性,其对应的最优反应策略,需要承担的风险权重,以及必须直面的情感代价,都如同用刻刀深深刻印在我的意识深处,形成了肌肉记忆般的条件反射。这不是出于恐惧的臆想,而是源于沉重责任感的未雨绸缪。我必须提前在心理的战场上,走过所有这些可能尸横遍野的路径,预先消化掉随之而来的一切情感海啸——可能亲眼目睹战友倒下的撕心裂肺,可能不得不亲自下达格杀命令的千钧重负,可能面对突发状况时的瞬间震惊与随之而来的绝对冷静——唯有如此,当命运的那一刻真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降临时,我,或者说,承载着无数人期望的我们,才能以最专业、最冷静、最有效率的姿态,去应对,去掌控,去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