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隆宣律(1 / 2)

许久,萧澈率先躬身,声音带着动容:“陛下远见,臣……臣先前短视了。迁都之事,利在千秋,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附和声如潮而起,连方才最反对的礼部尚书也出列躬身:“陛下心系天下,臣愧不如也。愿助陛下修成御京城,以固国本。”

白洛恒望着阶下群臣,眼中的沉郁终于散去。

这些人不是真心反对,只是怕行差踏错。如今疑虑解开,自会同心协力。

“好。”

他颔首:“萧澈、张迁,仍任迁都副监,三日内拿出详细钱粮预算;周云庆,率禁军五千,即刻奔赴平襄城,整肃防务,疏浚护城河;其余各司,各司其职,配合迁都事宜。”

“臣等遵旨!”

迁都事情落下之后,白洛恒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说实话,他内心也担忧,这么急迫着迁都会不会重蹈前朝覆辙,因为大兴土木从而覆灭,但一方面他要明白,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只有将国都迁于御京,坐镇关中,才能真正的巡视天下,自己如今身处在这偏远的建安城中,一来不能观望漠北动向,二来甚至就连中原地区都不能掌握,所以迁都才显得极为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是楚朝的都城,自己并不想紧随其后……

日子太平了一段,接下来的时日中,似乎并未再有任何大事发生,然,白洛恒一直牵挂于西域使者一事,西域使者已经差不多出使西域接近三个月,却从未有任何回信以及回应,这个让他一时之间变得担忧起来。

他担心西域使者已经在西域被燕然人所堵截追杀,也怕西域诸国会联合漠北,来为难他们。

隆宣元年七月,季节转入盛夏之时,建安城的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风气,立政殿的窗棂敞开着,盛夏的热风卷着蝉鸣涌入,吹动案上堆叠的奏折。

白洛恒身着一身单薄的黄袍,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奏折,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扫过案角堆积的文书,忽然被最底下一本奏折的封皮吸引,那是萧澈的笔迹,端正肃穆,写着“奏请审议《隆宣律》草案”。

“《隆宣律》?”

白洛恒心中一动,伸手抽出奏折。自他登基之初,便命萧澈牵头,联合尚书省、刑部、大理寺的官员修订新律,以革除前朝律法的苛酷。算算时日,已近半年,没想到竟在此时呈了上来。

他拆开奏折,细细翻阅。萧澈的奏文简明扼要,言明新律共分十二篇,三百六十条,删去了前朝“连坐灭族”“妖言惑众”等苛法,新增“流民安置”“商贾税则”等条目,尤其强调“法不阿贵”,即便是宗室亲贵犯法,也需依律处置。

奏折后附着的律文草案,字迹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字里行间透着审慎与宽厚。

白洛恒越看越是心惊,随即是难以抑制的狂喜。

前朝律法苛酷,楚平帝时期更是以酷刑威慑臣民,导致民怨沸腾。

这《隆宣律》虽未臻完美,却已砍掉了那些最刺眼的毒瘤,譬如将“盗一钱即处死”改为“盗百钱杖三十”,将“私藏兵器者灭族”改为“私藏甲胄者论罪,寻常刀剑不禁”,处处透着体恤民生的考量。

“好!好!”

他连拍三声案几,就连岸上的奏折都被震得跳了跳:“萧澈果然不负所托!”

殿外的内侍听到动静,连忙探头进来,见皇帝满面红光,不似昨日动怒的模样,才敢低声问:“陛下,可要传晚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