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豆花已经凝固得紧实。张轩让人把豆花倒进铺着麻布的木模里——木模是提前做好的,四四方方,底部有小孔,方便沥水。豆花倒进去后,用麻布裹好,再盖上木板,压上一块青石。“压一个时辰,把水沥出去,就能成豆腐了。”
神侍们轮流守着木模,时不时掀开木板看看,眼里满是期待。一个时辰后,张轩让人移开青石,掀开麻布——一块完整的豆腐呈现在眼前,嫩白紧实,散发着淡淡的豆香。灵溪小心翼翼地用刀把豆腐切成小块,放进陶碗里,递给水月:“快尝尝,是不是好吃。”
水月咬了一口,豆腐细嫩,豆香浓郁,比煮黄豆更爽口,忍不住赞道:“好吃!比肉还香!”神侍们纷纷尝了起来,有的直接吃,有的蘸着盐末,都觉得美味,连平时不爱吃豆制品的阿瑶都吃了两块:“以后咱们每天都能做豆腐吃了!”
张轩笑着道:“豆腐能煮、能煎、能烤,还能做成豆腐干,晒成干后冬天也能吃。你们学好了,去后勤坊教给族人们,让每家每户都能吃到。”
接下来的日子,神侍们开始学做酱油。这比做豆腐更费时间,张轩从夏天就开始准备了——让后勤坊把一部分黄豆煮熟,摊在竹筛上,放在温暖的帐篷里发酵。神侍们每天去翻动黄豆,控制帐篷里的温度,看着黄豆渐渐长出白色的菌丝,再晒干,变成“酱曲”。
经过张轩超能力的辅助,把发酵时间大幅度的缩短了。酱曲终于能用了,张轩让人把酱曲倒进大陶缸,加入磨好的粗盐和清水,搅拌均匀,然后用麻布封好缸口,放在城堡的院子里暴晒——秋天的阳光充足,正好用来晒酱。“每天中午打开麻布搅拌一次,晒一个月,酱就熟了,过滤掉渣子,就是酱油。”
神侍们每天按时去搅拌酱缸,看着陶缸里的酱渐渐变成深褐色,香气越来越浓,心里满是期待。灵溪每次搅拌时都忍不住尝一点,从刚开始的咸涩,到后来的咸香,味道一天天变好,她笑着说:“等酱油做好了,用它炖肉、拌豆腐,肯定更好吃!”
石磨的制作也在批量进行。建设部的石匠们按张轩画的图纸,每天能凿出两三副石磨,送到后勤坊后,再由神侍们教族人使用。很快,联盟的各个角落都响起了石磨的“吱呀”声——有的人家用石磨磨黄豆做豆腐,有的磨黄米做米糕,比以前省事多了。
新城的建设也没停,青壮们用铁夯夯实城墙地基,砖瓦匠们砌砖的速度越来越快,东墙已经砌到了五丈高,青灰色的瓦片铺得齐整,远远望去,像一条沉睡的巨龙。骑兵队的训练依旧严格,五百名骑兵骑着钉着铁马蹄铁的战马,挥舞着铁矛在城外冲锋,马蹄声震得地面发麻,铁矛的寒光在秋日的阳光下格外刺眼——长老团已经议好了,等秋收结束,就再去攻打周边的部落,用战马和铁矛,为联盟抢来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交易所里也热闹非凡,用石磨磨好的黄豆粉、刚做好的豆腐、还有少量提前酿好的酱油,都摆上了柜台。一块豆腐卖两枚“轩盟通宝”,一小罐酱油卖五枚,黄豆粉卖三枚一斤,族人们拿着铜钱来买,很快就卖光了。一个老族人买了块豆腐和一小罐酱油,笑着对管事说:“以前哪敢想,秋天能吃上这么好的东西,还是神尊厉害,教我们做石磨、做豆腐,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
傍晚时分,城堡的厨房里飘着浓郁的香味。侍女们用新做的豆腐炖野猪肉,加入一勺酱油调味,猪肉的香和豆腐的嫩混在一起,还有酱油的咸香,引得妻妾们频频探头。张轩坐在餐桌旁,看着禾给凌云夹了一块豆腐,阿瑶舀了一勺炖肉,鹿溪正给大家倒用野果酿的酒,神侍们也围坐在小桌旁,吃着自己做的豆腐,说说笑笑,气氛温馨。
露台上传来石磨的“吱呀”声,是几个神侍在磨明天做豆腐用的黄豆,月光洒在石磨上,泛着淡淡的光泽。远处的豆田里,还有族人在收拾最后的豆稞子,火把的光芒在夜色里摇曳,像星星一样。新城的城墙下,巡逻的治安队族人穿着麻布短打,腰间挎着铁刀,脚步沉稳地走过,嘴里哼着联盟的歌谣,歌词里唱着石磨、豆腐,还有金黄的大豆。
张轩喝了一口酒,目光落在窗外的夜色里。联盟的日子就像这炖豆腐,慢慢熬煮,渐渐入味,不需要刻意去推动,也不需要去想以后会怎样——石磨在转,豆腐在做,酱油在晒,大豆在收,骑兵在练,城墙在砌,族人们在为自己的日子忙碌,长老团在按规矩议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就够了。
厨房里的香味越来越浓,侍女们把炖好的豆腐野猪肉端了上来,金黄的肉块和嫩白的豆腐泡在深褐色的酱油汤汁里,香气扑鼻。众人拿起陶碗,开始吃饭,偶尔说起白天教族人做豆腐的趣事,说起石磨又做好了几副,说起酱油还要晒多少天,声音不大,却透着安稳的暖意。
夜色渐深,石磨的“吱呀”声停了,神侍们收拾好器具,各自回房歇息。张轩放下陶碗,走到露台上,晚风带着豆香和酱香味吹来,微凉却舒适。远处的交易所已经关了门,铜钱的叮当声不见了,只有巡逻队的脚步声偶尔传来。他望着新城房子的砖瓦屋顶,望着田地里的草垛,望着仓库里堆积的黄豆,心里没有波澜,只有平静——这就是联盟的秋天,一个充满豆香、磨声和烟火气的秋天,一个寻常却踏实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