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人坐在阴影里,手指摩挲着茶杯边缘,语气带着几分玩味:“王怀安的旧部?倒省了咱们不少事。禁军统领能为一个人统一立场,看来他们的‘兄弟情’,比朕想象的要深啊。”
他抬眼看向灰衣人:“继续盯着他们 —— 李虎刚出来,定会想‘将功补过’,咱们给他找个‘立功’的机会,再让那些统领们,也‘参与’进来。”
“是,主子。” 灰衣人躬身退下。
宅院寂静,神秘人看着杯中晃动的茶水,笑意渐深 —— 神都的禁军,本是皇帝制衡各方的棋子,如今却因 “同僚情分” 连成一线,这颗棋子,很快就能变成刺向叶青的刀。
同一时间的东宫偏殿,青衣人将 “李虎被释” 的消息禀报给林薇。林薇正在整理情报,闻言抬头,眼里闪过一丝警惕:“十三位统领联名求情?他们搞什么,怎么会突然联合?”
“听说是赵统领牵头,其他统领自发响应,说是‘袍泽之谊’。” 青衣人答道。
十三位统领刚送走被释放的李虎,亲兵就捧着一封密信到来 ,展开纸条,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 上面的字迹清晰明确:“李虎已释,乃朝廷念及护驾之功,非私相授受。神都暗流未平,诸统领需谨守防务,勿擅自行动,以免破坏主公全局计划。皆为自己人,当以协同为重,勿因私念误大事。”
“哼,太子妃这是怕咱们抢了她的功劳?” 北城李统领凑过来看完,冷笑一声,将纸条扔在桌上,“她在东宫待着,动动嘴皮子查点情报就想指挥咱们?咱们为李虎求情,是为袍泽,也是为护神都,怎么就成‘擅自行动’了?”
张统领也跟着点头,手指敲着桌面:“咱们想为主公做事,她也想在主公面前露脸,谁还没点心思?可她凭什么说咱们‘因私念误事’?方才还有人提议,干脆趁势请主公回神都,咱们 15 万禁军加上北疆的 60 万大军,助主公登基,这不比她查情报来得实在?”
“你疯了!” 吴统领猛地拍桌,眼神锐利,“主公要是想登基,还用得着咱们教?神都现在看似安稳,反对商税的官员、暗处的势力都在盯着,你这时候动皇宫,不是给主公添乱吗?没接到主公的命令,谁敢把事情闹大?真破坏了主公的计划,你担得起责任?”
议事房里瞬间吵了起来,有人觉得 “趁势立功” 是好机会,有人认为 “谨守本分” 才是正途,吵到最后,赵统领抬手压下众人的声音:“都别争了!太子妃的话虽不好听,但‘不添乱’这话没错。咱们是想立功,可不能跟主公的计划反着来。”
话还没说完,又有亲兵送来第二封 —— 这次的纸条语气更重,还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意味:“主公远在北平,神都之事暂由我总领。诸统领虽各掌兵权,然身份有别,东宫乃主公埋下的关键棋眼。若诸将各自行事、互不统属,必被暗处势力钻空子,坏主公大业。当以大局为重,听我调度,待主公回都,自有公论。”
“她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李统领气得差点掀桌,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 太子妃的身份摆在那里,既是叶青安插在东宫的人,又是名义上的 “未来国母”,真要是闹僵了,传到叶青耳朵里,未必是他们占理。
赵统领拿起纸条,反复看了几遍,眉头渐渐舒展:“她要的是‘协同’,不是‘夺权’。咱们听她调度,也不是听她指挥打仗,只是在情报上互通、行动上配合 —— 毕竟她在东宫能接触到朝廷核心,咱们在外面守防务,配合好了,才能真正稳住神都,这也是为主公做事。”
“可咱们凭什么听她的?” 有统领不服气地问道。
“凭她是主公亲自安排在东宫的人,凭咱们都想为主公立功。” 张统领接过话头,语气缓和了些,“咱们不服她,是怕她没本事还瞎指挥;可要是她真能提供有用的情报,帮咱们揪出暗处的人,听她调度又何妨?反正咱们各掌兵马,真要是她的命令离谱,咱们也能据理力争,总不至于让她坏了大事。”
众人沉默片刻,纷纷点头 —— 他们确实想立功,想让叶青看到他们的能力,可也清楚 “破坏计划” 的后果。太子妃的身份是绕不开的,她的情报渠道也是他们需要的,暂时配合,至少不会让局面失控。
“行,就按赵哥说的办。” 李统领率先表态,“咱们就跟她约法三章:情报互通、行动协同,但调动兵马必须咱们十三人过半同意,且不能违背主公的根本利益。她要是答应,咱们就听她的;她要是不答应,咱们再另说。”
十三位统领达成共识,赵统领提笔写了回信,用禁军的暗记封好,让亲兵送去东宫。
而此时的东宫偏殿,林薇看着统领们的回信,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青衣人在一旁笑道:“主子,他们还是服您的!毕竟您是主公安排在东宫的人,他们再不服,也不敢真的跟您对着干。”
“不是服我,是服主公,是想为主公做事。” 林薇摇摇头,将回信收好,“他们跟我一样,都想在主公面前证明自己,这没什么不好,可要是劲不往一处使,就容易出乱子。现在他们愿意配合,神都的防务和情报才能真正连起来,主公的计划也能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