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机关党委的王干事时,高峰注意到一个细节。
王干事烟瘾很大,谈话时一根接一根。高峰随口问:
“老王,你这烟抽得够凶的,最近《红旗》上可有文章说吸烟危害健康啊。”
王干事吐着烟圈,嘿嘿一笑:
“高处长,咱就这点爱好。杂志嘛,学习归学习,这烟该抽还得抽。”
他顺手拿起桌上最新的《红旗》杂志,熟练地弹了弹烟灰,动作自然。
但高峰却敏锐地发现,王干事弹烟灰时,手指无意识地在那篇关于健康的文章标题上停顿了极短的一瞬,眼神似乎瞟了一下出版日期。
这个动作转瞬即逝,若非高峰刻意观察,几乎无法察觉。
谈话内容一切正常。但高峰离开后,却对这位平时大大咧咧的王干事,留了心。
他暗中安排人对王干事进行更细致的背景调查和行踪监控。
陆铮这边,也从日常工作角度留意名单上的人。
他发现,后勤处一位姓张的副处长,最近往仓库跑得特别勤,美其名曰“督促清库工作”。
但陆铮有一次“偶遇”张副处长时,发现他正和李建国曾经使用过的那个废件柜所在区域的新管理员“闲聊”,问的却是“以前这些报废件都是谁负责登记”之类的问题。
陆铮不动声色,事后悄悄询问了新管理员。
新管理员说,张副处长好像对以前的旧账本挺感兴趣,问过好几次有没有找到李建国遗留的笔记之类的东西。
张副处长的行为,似乎超出了正常的工作关心范围。
陆铮将这一情况记下,汇报给刘浩天。
刘浩天综合了高峰和陆铮的报告,将怀疑重点聚焦在王干事和张副处长身上。
王干事有机会接触所有下发到机关的《红旗》杂志,张副处长则对李建国的“遗产”表现出异常兴趣。
两人都有嫌疑,但都缺乏直接证据。
刘浩天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布下了更深的局。
他故意在一次党委会上,强调要“彻底肃清赵青山流毒”,并要求各部门限期上报与赵青山有过工作接触的详细记录,
“尤其是涉及资金、物资审批的文件,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这是一步敲山震虎的棋。
如果“老树”就在其中,必然会有所动作,要么急于销毁证据,要么设法打探虚实。
果然,会后第二天,监控小组报告:
张副处长下班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基地外围一个僻静的公共阅报栏,在那里驻足看了很久的报纸。而那个阅报栏,恰好也张贴着最新的《红旗》杂志重要文章摘要!
几乎同时,对王干事的监控也有发现:
他深夜在办公室“加班”时,曾用保密电话拨出一个外部号码,通话时间很短,内容不明,正在追查号码来源。
“老树”的影子,似乎越来越清晰了。
刘浩天知道,收网的时机正在接近,但必须一击必中,绝不能给对方任何喘息和毁灭证据的机会。
他吩咐高峰和陆铮:
“盯紧他们的一切动向,特别是与外部接触和文件处理环节。
等待最佳时机,准备收网!”
基地的天空,乌云汇聚,一场决定命运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那石破天惊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