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远方的“交易”(1 / 2)

带着领袖的重托和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沈棠和陆铮离开了密室。

一场远比“利剑”项目更加宏大、影响更深远的秘密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回到基地,

“利剑”项目组依然笼罩在“技术瓶颈”的烟雾中。

老周、老吴等人虽然郁闷,但也只能继续“夯实基础”。

而沈棠和一批新抽调来的、经过严格审查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方面的专家,则悄然转入了一个新的、戒备更加森严的基地,

开始了代号“长城”的绝密攻关。

他们的首要任务,

就是等待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国外先进计算机和传感设备,

并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洋机器”的基础上,

植入中国人自己的“大脑”和“眼睛”。

沈棠知道,这条路同样布满荆棘,但方向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

而这一切,

都隐藏在“利剑”项目“遭遇瓶颈”的表象之下。

“掌柜”和他的同伙或许正在暗中窃喜,

却不知,一张基于更高科技手段的天罗地网,

正以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悄然向他们笼罩过来。

真正的较量,进入了全新的维度。

“长城”计划在最高层的直接推动下,

以极高的效率和保密级别运转起来。

通过特殊的贸易渠道,

以外商投资设立“高级研究所”需要先进计算设备为名,

与欧洲一家颇有背景的精密仪器公司,实则为某国情报机构掩护进行了接触,

洽谈购买一批“用于复杂数据运算”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和高精度摄像传感设备。

谈判过程看似顺利,对方表现出浓厚的“合作意愿”,

甚至给出了一个“相当优惠”的打包价格。

然而,

负责具体对接的、化装成贸易公司技术代表的我方情报人员老韩,代号“牧羊人”,

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些不对劲。

对方的技术工程师在介绍设备参数时,眼神闪烁,

对一些关键性能指标的解释含糊其辞,

并且一再强调“打包销售,不提供定制选配,拆封验收后概不负责”。

“情况可能不乐观,”

老韩通过绝密渠道向国内汇报,

“对方很可能已经察觉我们的真实意图,这批货,大概率会被做手脚。”

消息传回国内秘密基地,沈棠和陆铮心头一沉。

这是他们预料中最坏的情况之一,但没想到对方如此明目张胆。

数月后,几台巨大的、贴着封条的木质板箱,通过海关特殊通道,运抵了位于西部某深山峡谷中的“长城”计划主基地。

开箱验收的那一刻,所有在场技术人员的心都凉了半截。

设备确实是合同上标明型号的计算机主机和摄像设备,但:

1.核心部件降级:号称最新型号的中央处理单元,

实际上是该系列上一代的淘汰产品,运算速度慢了一个数量级。

2.关键模块缺失:用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几块专用加速卡被直接拆除,

只留下空荡荡的插槽。

3.软件系统锁死: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虽然是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