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意外的“访客”(1 / 2)

小红楼底层临时改建的化工实验室里,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刺鼻的硝烟味和化学试剂的气味混合在一起,让人头晕目眩。

老吴双眼赤红,死死盯着操作台上又一次失败的推进剂药柱样品。

药柱表面出现了难看的裂纹和气泡,

内部燃烧测试数据更是惨不忍睹——燃速极不稳定,压力曲线像发了疯的过山车。

“又失败了!还是老问题!”

老吴一拳砸在实验台上,震得烧杯叮当响,

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湿度!还是他妈该死的湿度控制!防潮涂层厚了影响燃速,薄了根本没用!这鬼东西怎么比娘们还难伺候!”

小陈在一旁大气不敢出,默默记录着失败的数据。

沈棠拿起那块失败的药柱,指尖感受着那不均匀的质地,眉头紧锁。

她知道,这不是老吴的技术问题,

而是这个时代基础化工材料和工艺的局限。他们正在挑战现有技术的天花板。

“老吴,歇一会儿吧。”

沈棠递过一杯温水,

“问题可能不在涂层本身,而在包覆工艺的均匀性和原材料本身的吸湿率上。

我们用的这种新型氧化剂,纯度可能还不够高,微量杂质就可能成为吸湿的‘病灶’。”

老吴猛地抬头,

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但随即又被沮丧淹没:“工艺均匀性……谈何容易!现在全靠手工涂覆,精度根本保证不了!高纯度氧化剂?那得等化工厂那边技术突破,猴年马月!”

“手工不行,我们就想办法搞半自动。”

沈棠语气坚定,

“我记得机械所有台闲置的小型精密喷涂机,是老毛子援助时带来的,虽然老旧,精度应该比手工强。

我去找刘所长申请调过来试试。

至于原料纯度,

我们能不能自己搞个小型的区域熔炼或者重结晶装置,做二次提纯?”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老吴愣住了。

自己提纯原料?

这超出了火药工程师的传统范畴。

但看着沈棠不容置疑的眼神,他一咬牙:

“干!死马当活马医!总比干等着强!”

刘所长得知情况后,全力支持。

那台尘封已久的苏制小型喷涂机很快被运到小红楼后院。

老周带着机械组的几个人,像对待宝贝一样,连夜拆卸、清洗、调试,机油抹得满脸都是。

“这老家伙,岁数比我都大!”

老周一边拧着螺丝,一边嘟囔,

“齿轮间隙有点大,得想办法补偿……喷头也有点堵,得用超声波仔细洗……”

“周工,这能行吗?”

小孙在一旁递工具,心里没底。

“不行也得行!”

老周头也不抬,

“沈工说得对,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咱们搞军工的,就得有这股劲儿!”

与此同时,在化工实验室角落,

沈棠和老吴带着小陈,

用几个大号玻璃容器、加热套、

温度控制器和一堆粗细不一的玻璃管,硬是搭起了一个简陋得可怜的区域熔炼提纯装置。

没有现成的设备,他们就根据原理图,自己动手拼接、密封、调试。

灯光下,玻璃器皿反射着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酒精灯和加热套的味道,像极了大学里最原始的化学实验课。

“温度控制是关键!升温太快晶体容易炸裂!”

老吴紧紧盯着温度计,额头冒汗。

“气流!注意惰性气体保护气流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