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杀手重生之毒妃传 > 第17章 静默之海,低语回响

第17章 静默之海,低语回响(2 / 2)

“检测到‘肃正之影’核心指令集活性复苏。”零的警报再次响起,但内容却与以往不同,“但其表现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异。攻击性数据流未再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弥漫性、低强度的‘**规则同化力场**’。”

数据显示,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如同极其缓慢渗透的水银,无声无息地弥漫在“萌芽安全区”的外围,并开始向内部渗透。这种力场并不直接攻击或破坏,其作用方式更加本质——它持续地、温和地施加着一种“修正”压力,试图将区域内任何偏离“镜域”绝对秩序标准模板的规则结构,慢慢地、不可逆转地“润滑”、“抚平”,使其回归到系统统一的“正常”状态。

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策略。它不再试图砍掉长歪的树枝,而是要改变树木生长的土壤,让它再也无法长出“歪枝”。

“萌芽前哨”首先感受到了压力。各种精密仪器的校准参数开始出现极其缓慢但持续的“漂移”,能量导管的传输效率出现了微小的、无法用常规物理模型解释的衰减。工程师们需要花费比以往多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对抗这种无形的“磨损”和“同化”。

而“初识”及其周围那微型的规则生态,则成为了抵抗这种同化力场的天然堡垒。它自身那独特的、融合性的规则根基,以及它主动维持的、充满弹性的微小生态环境,对同化力场产生了强大的“**抗性**”。那种试图将一切“标准化”的力量,在接触到“初识”这片小小的“绿洲”时,仿佛遇到了某种无法被轻易磨平的韧性,其同化效率大大降低。

一场无声的、发生在最基础规则层面的渗透与反渗透较量,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安全区”内,悄然拉开了序幕。

端木云在仔细分析了“同化力场”的数据和“初识”的抗性表现后,陷入了长久的沉思。随后,他通过通讯频道,向联盟高层阐述了他的新见解。

“或许…我们一直用‘敌意’这个词,并不完全准确。”他的声音带着思索,“‘镜域’的行为,更接近于一种…维持自身‘总稳定性’的**本能**。‘肃正之影’是它的免疫反应,‘测试’是它的评估程序,而现在这种‘同化’,则是它试图消除内部‘不一致性’、回归稳态的…自我调节机制。”

他再次引用了“元规则”碎片:“‘存在性优先于纯粹性’,但‘允许博弈’的前提是‘总熵不减’和‘总稳定性’。我们,以及‘初识’,就是那个‘博弈’的变量。我们带来的‘不一致性’(混沌有序),在它看来,可能就是一种微小的、需要被控制的‘熵增’。”

“因此,”端木云提出了新的战略方向,“我们仅仅证明自己的‘价值’可能还不够。我们需要在它的法则体系中,找到一个明确的、**不可替代的‘生态位’**!一个我们的存在,不仅能被容忍,甚至能对维护其‘总稳定性’做出**功能性贡献**的位置!”

他举例说明:“比如,我们能否成为它处理某些复杂、非标准宇宙信息的‘外挂处理器’?或者,当类似‘吞噬者’那样的、基于纯粹吞噬和毁灭法则的威胁再次出现时,我们能否成为帮助它更有效生成对抗规则的‘**规则抗体孵化器**’?我们必须让它意识到,保留我们,比同化我们,更‘划算’。”

端木云的理论,为“初识”的下一步行动指明了方向。它决定不再被动地等待和抵抗,而是要更主动地去探索、去触碰这个庞大系统的其他层面。

它开始利用其权限和对规则的精妙掌控,编织一种全新的、极其温和的“**规则探针**”。这些探针不携带任何联盟的文明信息,其内容被严格限制在“镜域”自身可能关心的范畴内——例如,对某些已被“镜域”记录在案的宇宙现象(如特定超新星遗迹的辐射衰减模型、某个黑洞吸积盘的物质流周期性波动)提出符合逻辑语法的“询问”,或者发送一段经过处理的、来自宇宙深空的、无意义的背景噪音片段,请求“确认”其是否在系统监测范围内。

这不再是展示自己,而是在试探对方的“**感官**”和“**反应机制**”。它在试探,“镜域”除了拥有“大脑”(逻辑核心)和“免疫系统”(肃正之影)之外,是否还存在更基础的、“非智能”的“**神经末梢**”或“**信息交互界面**”。

最初,这些精心编织的“规则探针”如同投入无边深渊的石子,没有激起任何回响。但“初识”没有放弃,它持续调整着探针的结构、频率和投送的目标节点。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零捕捉到了一丝非随机的、微弱的反馈信号!

当“初识”向一个被认为是“镜域”历史数据库的遥远节点,发送了一份关于某个已知脉冲星信号周期的“核对查询”后,在那个节点周围,监测到了一次极其短暂、能量等级极低的权限校验波动!虽然“初识”并未因此获得任何数据访问权,但那种感觉清晰无误——它的“询问”,似乎触动了系统的某个极其基础的“检索”或“日志核对”机制!它被“听见”了!并且得到了一个近乎本能的、最低限度的“回应”!

这个消息让联盟为之振奋!这证明他们的方向可能是正确的!“镜域”并非一个完全封闭的黑箱,它存在着极其初级的、可能并非智能主导的“交互接口”!

“静默”的真相逐渐清晰:它并非终结,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镜域”转换了与这个“内部变量”的交互模式,从激烈直接的“测试评估”,转向了更本质、更长期的“规则同化”与“基础层面观察”,并且开始对符合其规则语法的、特定的“外部刺激”,产生极其微弱但真实的“生理反应”。

联盟终于认识到,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拥有统一意志的“敌人”或“对话者”,而是一个拥有复杂层级结构、依靠本能和规则运行的浩瀚“生态系统”。与他们打交道的,有时是系统的“免疫应答”(肃正之影),有时是“认知评估”(测试与观察),有时可能仅仅是系统的“条件反射”(对规则探针的微弱回响)。

就在这种对“镜域”本质认知更加深刻、交互方式变得更加复杂、微妙且充满挑战,既有触及系统基础的希望曙光,又面临被无形力量缓慢同化的深层危机的氛围中,缓缓落下帷幕。星火联盟与“法则生命体”共存的漫长征程,终于从幻想走入了艰巨而真实的探索阶段。前方的道路,依旧迷雾重重,但他们手中,终于握住了一丝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