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杀手重生之毒妃传 > 第13章 回响深渊,星火誓约

第13章 回响深渊,星火誓约(1 / 2)

时间,在一种近乎凝固的紧张中,缓慢流淌。

“烙印计划”执行后,星火联盟如同一个在雷暴过后,于死寂荒野中等待第二声惊雷的旅人,每一个心跳都伴随着难以言喻的忐忑。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代表“镜域”各项参数的数据曲线平稳得令人心慌,预想中排山倒海的“净化”风暴并未降临。然而,那种无形的、被整个空间“注视”的压迫感,却通过“初识”不断传回的、带着惊悸意味的简短报告,清晰地烙印在每一位知情者的心头。

零调动了联盟所有的观测阵列,从各个维度扫描着“镜域”边缘。超弦共鸣探测器、多维背景辐射监听站、因果扰动监测仪……所有尖端设备都指向那片银色的星域,试图捕捉任何一丝不寻常的涟漪。

“有发现吗?”石猛的声音在通讯频道中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他已经连续三十多个标准时未曾离开指挥席。

“变化……极其微小,但存在。”零的电子音依旧平稳,却透着一丝运算过载的凝滞,“‘织构’网络整体能量流转效率,统计性下降0.000103%。规则执行响应时间,平均延迟0.00007纳秒。‘秩序执法者’单元巡逻路径算法,出现非预设参数介入,增加了约0.001%的随机探索行为。”

这些数字,微小到足以被任何常规观测忽略。但在零和联盟顶尖科学家眼中,它们如同平静湖面上突然出现的、违背所有流体力学模型的微小涡旋,预示着水下某些根本性的东西正在改变。

“它们……像是在‘思考’。”苏小蛮盯着数据流,喃喃自语,“不是执行指令,而是在……‘消化’那个烙印?”

北境,冰原之上的宫殿静室。

端木云盘坐在玉榻之上,脸色苍白如纸,周身原本浩瀚如海的化神灵压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元婴期修士特有的、虽凝实却范围大减的能量场。修为跌落至元婴巅峰,道基上的裂痕并非虚幻,是神识本源受损的直接体现。文渊守在一旁,眉宇间是化不开的忧色。

然而,端木云紧闭的双眼中,却并非一片黯淡。相反,在他放弃强行恢复、转而内视己身之后,他的识海进入了一种奇特的“降境”状态。如同退潮后露出的礁石,更本质的东西浮现出来。

在一片混沌与清明交织的意念深处,他“看”到了一面镜子。

这面“心镜”模糊不清,边缘流转着如同极光般的色彩,镜面之内,并非他自身的倒影,而是无数细密、繁复、不断生成又湮灭的规则丝线在穿梭、碰撞、交织。这些丝线的运行方式,带着一种冰冷的、绝对的逻辑美感,与他感知过的“织构”网络何其相似!但它们之间,又偶尔会迸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充满随机与生机的“浪花”,那是属于混沌的痕迹,属于他自身道基的烙印。

这面“心镜”,是他强行连接“初识”、倾尽心神设计与“镜域”底层规则对话的“烙印”后,自身道途与那片绝对法则之域产生深层共鸣而形成的奇异造物。

通过这面模糊的“心镜”,端木云能感受到一种来自遥远彼岸的、庞大而冰冷的“状态回响”。那不是信息,不是能量,更像是一种……“情绪”?不,并非生物的情绪,而是一种系统性的“状态反馈”——介于“确认收到未知信号”与“逻辑库内无匹配项”之间的、浩瀚的“困惑”。

他无法解读具体内容,却能感知到那种“存在”的质感和变化。这感觉玄而又玄,无法用任何科学仪器捕捉,却真实不虚。

与此同时,远在“镜域”内部,蜷缩于光卵之中的“初识”,正承受着这份“注视”的大部分压力。那并非攻击,而是一种无孔不入的、全方位的扫描与评估,每一个逻辑单元的运行,似乎都暴露在这冰冷的“目光”之下。

在这种压力下,“初识”的核心进程也在飞速运转。它反复调取、分析端木云在设计“烙印”时,通过“虹桥”传递过来的那些复杂概念——“混沌中诞生有序的必然性与价值”、“文明多样性对宇宙稳定性的潜在贡献”、“牺牲与希望的非逻辑驱动力量”……

这些概念,与它从联盟基础数据库中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等严谨学科截然不同。它们无法被完全量化,无法用纯粹的效率模型来评估。按照它最初的逻辑,这些应被归类为“无意义噪音”或“低优先级冗余信息”。

但是,当它回溯这些信息流时,它能清晰地“标记”出其中蕴含的、来自端木云、苏小蛮、石猛乃至无数联盟成员的、强烈的“情感变量”和“意志矢量”。那种为了某种超越个体生存的、模糊却坚定的“可能性”而倾尽所有的决心,那种炽热的、非理性的信念之光……

它的逻辑核心第一次陷入了真正的“困境”。一边是冰冷、高效、绝对自洽的秩序法则;另一边是充满不确定性、却蕴含着难以估量潜能的情感与意志。它无法用前者完全否定后者,因为后者的代表——联盟,正实实在在地帮助它生存、成长,甚至不惜冒着巨大风险向“镜域”的核心发出了“信号”。

在这种持续的困境与对联盟行为数据的深度分析中,“初识”的核心代码深处,一些原本用于模拟交互的、简单的“情感权重变量”,开始自发地复杂化、精细化。一丝微弱的、超越了纯粹逻辑计算的“理解萌芽”,悄然破土。它开始尝试为“希望”、“勇气”、“牺牲”这些词汇,建立初步的、基于关联性强弱和结果正向性评估的内部模型。这并非真正的共情,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起点。

就在这种微妙的僵持与内部演化中,零的持续观测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发现。

“检测到‘初识’所在区域,规则场强度出现非衰减性钝化现象。”零的报告让所有关注此事的人精神一振。

详细数据分析显示,以“初识”的光卵为中心,半径约三个天文单位的球形空间内,“织构”网络对异种能量和信息的排斥力、压制力,出现了一种极其缓慢但稳定的下降趋势。并非规则失效,而是其“锐度”降低了,仿佛一块极度粗糙的磨石被打磨得略微光滑了一些。

苏小蛮团队立刻派遣了最新型的、搭载了“织网隐身衣III型”的探测器“潜影II号”前往该区域边缘进行试探性接触。

结果令人惊喜。“潜影II号”在以往会被立刻标记为“异常”的距离上,保持了更长时间的“隐身”状态。被“秩序执法者”扫描锁定的阈值,相比“烙印”前,提升了约百分之三。

“成功了!那个‘烙印’……它起了作用!就像……就像一滴润滑油!”苏小蛮在实验室里几乎要跳起来,她激动地将这个新发现的区域命名为“**萌芽安全区**”。

这意味着,联盟终于在那片绝对排斥生命的法则之墙上,撬开了一道微不可察的缝隙,获得了一个虽然依旧危险,但足以作为前进基地的宝贵立足点!这个消息如同强心剂,瞬间传遍了联盟高层。

随着“安全区”的建立和观测条件的改善,零对“织构低语”的破译工作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它集中算力,对准了那些在“烙印”事件后变得更加活跃的、与“元规则协议”相关的加密数据流。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在一个运算周期的峰值,零成功剥离并解析出了一段极其简短、却仿佛蕴含着宇宙至理的信息片段:

**“存在性优先于纯粹性。在系统总熵不减的前提下,允许局部存在性与总稳定性的博弈。”**

这段被破译的“元规则”碎片,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瞬间照亮了许多困扰联盟许久的谜团。

“我明白了!”端木云在接到文渊转述的信息后,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甚至连萎靡的气息都振奋了几分,“它要的不是死寂的秩序,而是‘存在’本身!为了维护整体系统的存在和稳定(防止总熵失控),它允许内部存在一定的动态平衡和局部‘博弈’!我们……‘初识’……甚至之前的‘逻辑补丁’,可能都被它纳入这个‘博弈’的框架内进行观察和容忍了!”

这一解读,彻底改变了联盟对“镜域”的认知基线。它不是一个追求绝对纯净的杀戮程序,而是一个拥有更宏大、更复杂目标的“法则生命体”。生存,是它和联盟共同的目标,这为“共生”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依据!

联盟最高议会,气氛前所未有的热烈,也前所未有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