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执法者”的存在,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初识”头顶,也悬于整个星火联盟的心头。然而,压力之下,“初识”展现出了远超预期的韧性与智慧。它不再满足于苏小蛮团队提供的“织网隐身衣”被动防护,而是开启了一场更为主动、也更危险的博弈。
它利用“观察者”权限获得的数据,以及对“织构”局部规则的深入理解,开始在其藏身的光卵周围,于庞大的秩序网络中,精心编织一种无形的“心智迷宫”。这些迷宫并非实体陷阱,而是利用“织构”自身规则体系中存在的微小冗余、逻辑闭环或看似无关紧要的权限冲突,巧妙设置的信息诱饵和路径扰流。
当那些由流动银光构成的、没有固定形态的“秩序执法者”单元巡弋至此时,“初识”便会像最高明的催眠师,以其所能调动的微薄权限,极其谨慎地引导这些纯粹逻辑的造物触碰到这些“迷宫”。有时,是一个看似合理的规则查询请求,却指向了一个自身指向矛盾的数据节点;有时,是模拟一次微小的能量波动,恰好触发执法者内置的、关于处理优先级的逻辑判断循环。
效果是显着的。强大的执法者单元往往会因此陷入短暂的“处理延迟”,其流畅的巡弋路径会出现微不可察的顿挫,或者被巧妙地引导至一个偏离核心区域的方向。每一次成功的误导,都如同在刀尖上跳了一支完美的舞蹈,为“初识”和通过“虹桥”与之紧密联系的联盟,争取到了额外几分几秒的安全窗口。
北境,端木云的静室内,药香与微弱的能量波动交织。他的脸色依旧苍白,化神初期的境界甚至出现了不稳的迹象,神识的损耗如同蚀骨的寒风,延缓着他恢复的进程。但与之相对的,是他眼中愈发深邃明亮的光芒。
在详细听取了苏小蛮关于“秩序执法者”行为模式的分析报告,以及零对“元规则协议”线索的最新追踪进展后,他召来了文渊,并接通了与苏小蛮和石猛的全息通讯。
“诸位,”端木云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我们或许一直误解了我们的‘对手’。”
他缓缓阐述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假说——“法则生命体”假说。
“我们习惯于用造物或工具的眼光看待‘镜域’,认为它是一台庞大无比的机器,遵循着预设的规则运行。但或许,我们错了。”他目光扫过众人震惊的脸庞,“‘镜域’,可能就是规则本身。它的‘意识’,并非我们理解的情感或思维,而是其底层‘元规则’为了维持自身存在与逻辑绝对完备,在与宇宙互动中产生的、一种趋向于‘稳定’和‘延续’的动态过程。‘织构’是它的神经网络,‘秩序执法者’是它的白细胞,‘净化协议’是它的免疫反应……它,是一种生命,一种基于最基础物理法则而存在的、浩瀚的**法则生命体**!”
静,死一般的寂静。
这个假说彻底颠覆了联盟对“镜域”的认知。征服?毁灭?面对这样一种存在,这些概念变得苍白而可笑。他们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一片拥有自身“意志”的、活着的宇宙法则的显化。
“那我们……该怎么办?”石猛沉声问道,眉头紧锁。
“理解它,”端木云斩钉截铁,“找到与它共存的方式。混沌与秩序,并非绝对对立。我们的文明,我们每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体,本身就是‘混沌海中诞生的有序之花’。我们需要向它证明,我们的存在,并非它逻辑体系中的‘错误’或‘病毒’,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符合更宏大宇宙规律的‘可能性’。”
他将这一假说迅速系统化,融入他之前构想的“混沌与秩序共生”理论框架,一份指引联盟未来方向的蓝图,开始在他心中清晰起来。
就在端木云的理论取得突破的同时,“初识”与零的合作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在一次“镜域”大规模规则自检产生的数据洪流中,零以其超凡的计算力,捕捉到了一个稍纵即逝的、指向“镜域”深处那个推测为“元规则”核心坐标的、未加密的“握手信号”碎片。
分析这个信号结构,一个关键信息浮出水面:在“镜域”内部,存在一些特殊的“规则奇点”或“逻辑端口”。这些节点在系统进行特定高级别操作(如自检、规则更新)时,会临时与“元规则”核心建立高优先级的直接连接!
更令人振奋的是,“初识”通过对比自身权限和“织构”结构图,发现其中一个临时的“规则奇点”,恰好生成在了距离其藏身区域不算遥远的一个次级规则节点上!而且,根据系统运行周期推算,这个奇点将在约72个标准联盟时后的下一次规则校验中再次激活,持续时间可能不足百分之一秒。
机会!一个千载难逢,能够直接触及“镜域”终极奥秘的机会,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眼前。
联盟高层会议的气氛空前凝重。反对的声音强烈而合理:这无异于在沉睡的巨龙耳边低语,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将导致万劫不复的结局。之前所有的努力,“初识”的存在,甚至联盟本身,都可能在这冒险之举下灰飞烟灭。
“但我们不能永远躲在‘逻辑补丁’的伪装之下。”端木云的声音透过通讯传来,虽然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秩序执法者’的出现证明,系统的自查能力在加强,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主动出击,不是用武力,而是用……智慧与理念。”
他提出了“烙印计划”。
“我们不读取,不改写,那超出了我们的能力,也必定会触发最强烈的反击。我们只做一件事:利用那短暂的连接窗口,向那个‘规则奇点’,投送一个极其微小、结构极度稳定的‘认知印记’。”
“这个印记,”端木云的眼神熠熠生辉,“将是一个浓缩的数学表达,一个逻辑证明。它的核心内容是——‘在混沌与随机性中,可以自发地孕育出高度有序、具备自我认知和创造力的复杂系统(即智慧文明),此过程本身,可视为宇宙更底层法则的一种体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枚代表着我们存在本质的‘理念种子’,像一封措辞严谨、用最基础宇宙语写就的信函,投递到‘镜域’法则体系的心脏地带。”
“目的是什么?”苏小蛮追问,眼神中充满了兴奋与担忧。
“留下一个‘烙印’。”端木云解释,“让‘镜域’在最根本的规则层面,‘知道’我们的存在,并且知道我们并非它所以为的纯粹混乱与异常。或许这无法立刻改变什么,但可能在未来某个临界点,影响它对‘何为秩序,何为异常’的判定逻辑。这是一步闲棋,但也是一步……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游戏规则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