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十支精英小队脱颖而出。石猛、苏小蛮、零自然各自带领一支队伍。石猛的队伍成员多为实战强悍、性格坚毅之辈;苏小蛮的队伍里聚集了众多技术狂人和巧手匠人;零的队伍则偏向于逻辑分析、社会观察与策略规划。其他小队也各有侧重。
他们乘坐经过伪装的小型运输舰,悄无声息地抵达了“启明星”。
启明星的自然风光瑰丽而原始,但生存条件恶劣。“千星遗民”部落居住在一条大河流域,以采集、狩猎和初步的刀耕火种为生,崇拜星辰,部落内部有简单的长老议事制度,正面临着食物短缺、猛兽威胁以及与其他部落的资源争夺。
试炼伊始,困难重重。语言不通是第一道障碍,学子们花了大量时间学习简单的土语和手势。遗民们对这些突然出现的、衣着奇特、行为古怪的“天外来客”充满了敬畏与猜忌。
各小队采取了不同策略。
石猛队选择最直接的方式——他们帮助部落狩猎危险的猛兽,修建更坚固的篱笆,在与野兽和自然搏斗中,用汗水和勇气赢得了部分年轻遗民的尊敬。
苏小蛮队则专注于“技术扶贫”。他们观察遗民使用的石器、骨器,进行了细微但关键的改进,提高了效率和耐用性;他们引导遗民开辟了更规整的农田,并传授了轮作和堆肥的初步概念;甚至还用本地草药提炼出了效果更好的伤药。
零的队伍行动最为低调。他们长时间观察部落的日常活动、决策过程和社会关系,用数据模型分析其效率低下的根源。然后,他们通过与长老和猎队首领的“偶然”交谈,潜移默化地建议优化狩猎路线的规划、调整食物分配方式,减少了内部的不满和浪费。
然而,引导文明并非易事。石猛队一次为了保护部落妇孺,险些动用超凡力量击杀一头巨型凶兽,最后关头强行忍住,依靠布置陷阱和利用环境险地,付出了几人受伤的代价才解决危机,这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限制”下的艰难。苏小蛮队改良的农具大幅提高了产量,却引来了下游一个更强悍部落的觊觎,引发了冲突,让他们意识到技术扩散带来的连锁反应。零的队伍推行的“效率”措施,虽然提升了整体生存概率,却也让部落中一些体弱者感到被边缘化,冲击了原有的互助传统,引发了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伦理困境。
就在学子们艰难地平衡着各种矛盾,推动遗民文明蹒跚前行时,真正的毒蛇——“暗影商会”的干扰小队,化妆成了一支来自远方的、拥有“神奇”货物(一些廉价的工业品和武器)的商队,出现在了河流下游,并开始与各个部落接触。
他们用甜言蜜语和小恩小惠笼络人心,暗中散播谣言,称“星火使者”是带来灾祸的不祥之人,他们的“帮助”会触怒星辰之灵。他们甚至秘密向那个觊觎农具的强悍部落提供了更精良的金属武器,煽动其发动兼并战争。
试炼进行到第八个月,危机总爆发。
先是天降灾厄——一颗小型陨石击中了远方山脉,引发了连锁性的地震和山洪,大河水位暴涨,威胁着两岸所有的部落聚居地。
紧接着,那个被商会武装起来的强悍部落,趁着灾情,大举进攻“千星遗民”部落,意图吞并其土地和人口。
而“暗影商会”的小队,则隐藏在暗处,准备在混乱中捕捉落单的学子,特别是苏小蛮这样的技术核心。
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同时降临!“千星遗民”部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哭声震天。
面对这绝境,十支星火学子小队,第一次放下了彼此间的策略竞争。
石猛站了出来,他的声音通过简陋的扩音器(苏小蛮临时改造)传遍慌乱的人群:“不想死的,就拿起武器,跟我们走!”他不再隐藏强大的气场,虽未动用超限力量,但那身经百战的煞气和坚定的眼神,瞬间稳住了部分局面。他率领自己的队伍和所有能战斗的遗民,奔赴前线,依托地形,构建防线,抵御外敌。
苏小蛮和她的小伙伴们则疯狂地工作着。他们指导遗民加固堤坝,疏导洪水,利用一切可用材料制造担架、药品和临时庇护所。她的亚空间收纳盒里那些平时“无用”的边角料和实验品,此刻都成了救命的宝贝。
零的队伍则成为了临时的“指挥中枢”。他们利用所有小队共享的数据,精准分析洪峰到达时间、敌军动向、以及商会小队的可能藏匿点。零冷静地分配着有限的人力和物资,将救灾和御敌的效率提升到最高。他甚至通过分析商会小队之前活动留下的蛛丝马迹,成功锁定了他们潜伏的山谷。
战斗在堤坝上和丛林间同时惨烈进行。石猛身先士卒,以精妙的战技和“万象归元”对物理攻击的巧妙化解,硬生生顶住了敌方精锐的冲击。苏小蛮队的成员们,用改造后的强弓劲弩和设置的各种机关陷阱,给予了前线巨大的支持。零计算出的敌方指挥节点和物资囤积点,被石猛小队精准拔除。
与此同时,一支由各小队高手组成的特别行动队,根据零提供的情报,直扑“暗影商会”小队的藏身地,经过一场短暂而激烈的交锋,将其击溃,俘虏数人,缴获了他们的通讯设备和阴谋证据。
当洪水最终在疏浚下缓缓退去,当入侵的部落在外敌(学子们)和内乱(后勤被毁,指挥失灵)下溃败而逃,当阳光再次穿透乌云,照耀在劫后余生的“千星遗民”部落上空时,所有的遗民,无论老少,都发自内心地向着那些疲惫不堪、浑身泥泞甚至带伤的学子们,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与跪拜。
这一刻,学子们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任务成功的喜悦,更是一种与这片土地、这些人民血脉相连的沉重责任感。他们真正理解了,文明的重量,在于每一个个体的生存与希望。
试炼结束,学子们凯旋。他们带回了详实的观察报告、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以及……眼神中那份无法伪装的成熟与坚定。他们经历了引导者的迷茫、守护者的抉择、以及同伴之间生死与共的信任。
《星火宪章》的初稿也在此时完成,其核心条款深深烙印了这次试炼的感悟:**“知识旨在启迪,而非支配;力量用于守护,而非掠夺;文明之途,当尊重其内生动力,星火之责,在于照亮,而非取代。”**
端木云望着这些脱胎换骨的学子,知道星火学院最珍贵的第一批“火种”,已然淬炼成型。他们不仅拥有了力量,更拥有了驾驭这份力量的智慧与心性。未来的风雨或许会更狂暴,但这些深深扎根于文明土壤、经历了真正试炼的星火,必将愈发璀璨,直至……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