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行感受到皇帝的目光,身体不易察觉地颤抖了一下,头垂得更低了。
扶苏心中已然有了几分猜测,但还是放缓了语气,带着一丝鼓励,开口问道:“慎行啊。”
他用了比较亲切的称呼,试图缓解对方的紧张。“‘秦魂’给了朕一个大大的惊喜。那么,你呢?你专司负责的‘秦魄’火炮,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朕?朕,可是很期待你的‘惊喜’啊。”
然而,扶苏这试图缓和气氛的话语,听在杨慎行耳中,却如同催命的符咒。
他浑身一僵,随即猛地从座位上滑跪在地,以头触地,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和哭腔:
“陛……陛下!臣……臣万死!臣……有负圣恩!罪该万死啊!”
这突如其来的请罪,让刚刚轻松些许的气氛瞬间再次冻结。
扶苏眉头微蹙,沉声道:“抬起头来,好好回话!究竟情况如何?朕,恕你无罪,但需如实禀报!”
杨慎行闻言,这才敢稍稍抬起一点头,但脸色已是惨白如纸,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冷汗。
他哆哆嗦嗦地回道:“谢……谢陛下隆恩。陛……陛下,‘秦魄’火炮,目前……目前已完工并交付的……仅……仅九门!”
“九门?”扶苏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平静之下蕴藏着风暴。
“是……是九门。”杨慎行硬着头皮确认,声音越来越小,“而且,以目前熟练工匠的成长速度,以及核心部件的加工良品率……臣等日夜推算,预计……预计在陛下亲征之前,最多……最多只能再交付五门合格的火炮。总计……总计可达十四门之数……”
十四门!
这个数字,与“秦魂”步枪一万五千支的辉煌战绩相比,简直寒酸得可怜!
与扶苏内心期望的,至少能装备一个完整炮兵团的数量,相去甚远!
杨慎行说完,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再次重重地将头磕在坚硬的地板上,带着绝望的泣音道:“臣……臣无能!无法完成陛下交代的二十门要求!延误军国大事!臣罪无可赦!请……请陛下治罪!”
议事厅内,落针可闻。
只有杨慎行压抑的、带着恐惧的抽泣声,以及远处厂区隐约传来的、永不停歇的机器轰鸣。
韩广奇脸上之前的得意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兔死狐悲的紧张。
程邈也是面露难色,嘴唇动了动,想为杨慎行分辩几句,但看着皇帝那看不出表情的侧脸,终究没能说出口。
项少龙和胥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他们深知火炮在陛下心中的重要性。
只有十四门炮,对于广阔的南疆战场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扶苏沉默了。
他没有立刻发作,也没有立刻让杨慎行起来。
他只是用手指,有节奏地、一下下地敲击着桌面。
“咚……咚……咚……”
这声音不大,却像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他在思考,在权衡。
他知道杨慎行说的是实话。
火炮的技术门槛远高于步枪,这不是靠热情和加班就能迅速解决的。
核心的炮管镗削技术、钢材质量、闭锁机构的精密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卡住产能。
杨慎行是个技术官,不是魔术师。
治他的罪?
容易!
杀了他,或许能平息自己的一时之怒,但对解决火炮产能问题,毫无益处,甚至将因为失去一个顶尖的技术负责人而让情况更糟。
不治罪?军令状虽非正式立下,但任务未能完成是事实。
若不加以惩戒,何以维护法度威严?日后他人效仿,又当如何?
时间,在沉默中一点点流逝。
压力,在寂静中不断累积。
终于,就在杨慎行几乎要晕厥过去的时候,扶苏开口了。他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杨慎行。”
“臣……臣在!”杨慎行一个激灵。
“朕,记得当初研制‘飞雷神炮’时,也是困难重重,但最终徐福带着你们做到了,为我大秦立下功勋。”扶苏没有直接说火炮的事,反而提起了旧事。
杨慎行愣住了,不明所以,只能哽咽道:“此……此乃臣之本分,更赖于师尊指引,臣不敢言功。”
“如今,‘秦魄’火炮,技术更艰,难度更大。”扶苏继续道,“你言道亲征前可交付十四门。朕,问你,若朕再给你两个月时间,不计较眼前这十四门之数,你可否能给朕交出三十门合格的‘秦魄’?并且,建立起一条至少能月产十门火炮的、稳定可靠的生产体系?”
杨慎行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皇帝。陛下……陛下不治罪?还要……还要给他更多时间?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巨大的压力同时涌上心头。
他大脑飞速运转,计算着人员培训进度、设备磨合情况、供应链改善可能性……
片刻后,他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属于技术人员的执着与光芒,再次重重叩首,声音虽然沙哑,却坚定了几分:
“陛下!若……若给臣两个月时间!臣……臣杨慎行,愿立军令状!必交付三十门合格‘秦魄’于陛提头来见!”
“好!”扶苏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朕,就再信你一次!记住你今日之言!这两月,火器局一切资源,优先保障‘秦魄’生产!程邈,你安排下去务必全力配合!”
“臣遵旨!”程邈连忙应道。
“杨慎行,你的脑袋,朕先给你记下。待你完成军令状之日,便是你戴罪立功,朕不吝封赏之时!若是不能……”扶苏目光如电,扫过杨慎行,“两罪并罚,你应该知道后果!”
“臣……叩谢陛下天恩!臣……必竭尽心力,肝脑涂地,以报陛下之恩!”杨慎行涕泪交加,这一次,不再是恐惧,而是劫后余生般的激动与誓死效命的决心。
扶苏走上前,亲手将杨慎行扶起,看着他通红的双眼和憔悴的面容,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勉励:“慎行,技术之路,从来布满荆棘。朕知你不易。但记住,你手中锻造的,是帝国之爪牙,是将士之胆魄,是社稷之基石!望你,勿负朕望,勿负帝国!”
“陛下……”杨慎行声音哽咽,已是说不出完整的话来,只能用力点头。
处理完这最棘手的问题,扶苏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高压与怀柔并用,既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又给了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是目前他能想到的最佳处理方式。
他重新坐回主位,目光扫过程邈、韩广奇以及刚刚站起,依旧有些踉跄的杨慎行。
“好了,产能之事,朕已明了。‘秦魂’超额完成,朕心甚喜,当重赏。‘秦魄’虽有波折,但朕相信,有杨卿之决心,有诸位之协力,必能快速提升。”
他的语气变得深沉而富有感染力:“诸位爱卿,你们可知,你们在此地日夜辛劳,所铸就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枪炮?”
他站起身,走到那巨大的咸阳沙盘前,手指缓缓地向着南方的区域指去。
“你们铸造的,是帝国边疆的安宁!是千万秦人百姓的安居乐业!是朕,扫清寰宇,奠定万世太平之基的倚仗!”
“南疆瘴疠之地,山高林密,天气多变,蛮族凶悍,更有那装神弄鬼、以邪术蛊惑人心之‘山鬼’为祸!若无‘秦魂’之利,朕之将士,需以血肉之躯,与熟悉地形之敌搏杀,伤亡必重!若无‘秦魄’之威,朕之大军,攻坚拔寨,不知要填上多少性命!”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与豪情:“但如今,有了你们!有了这‘秦魂’‘秦魄’!朕便有了信心!朕要让那南疆群山,响彻大秦的雷霆!朕要让我大秦的黑水龙旗,插遍每一处烟瘴之地!朕要让我大秦的律法与文明,泽被那方水土!”
扶苏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厅内众人:“而这一切的起点,便在你们手中!在这联合火器局的每一座熔炉里!在每一台机床的轰鸣中!在每一位工匠流淌的汗水里!”
“朕,在此谢过诸位了!”
说着,扶苏竟然对着程邈、韩广奇、杨慎行等人,微微拱手一礼。
“陛下!臣等万不敢当!” 程邈等人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再次跪倒,连连叩首,“此乃臣等本分!能为陛下,为帝国效力,乃臣等三世修来之福分!”
“起来吧。”扶苏抬手,“记住今日朕之所言。帝国的未来,与这联合火器局,与在座的每一位,息息相关!”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最后的指示:“程邈,韩广奇,已交付的八千支‘秦魂’,以及库房中的三千支,即刻起,按计划优先装备项羽所部。后续生产之四千支,亦需加紧,确保在朕亲征前,全部到位!”
“杨慎行,那九门已验收的‘秦魄’,立刻全部移交项羽的炮兵教导队,进行适应性训练。后续生产,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臣等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三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被激励后的昂扬斗志。
视察结束,当扶苏的车驾在龙卫的护卫下,缓缓驶离那片被烟雾和灯火笼罩的联合火器局时,夜色已深。
坐在微微摇晃的车厢内,扶苏透过车窗,回望那一片在黑暗中依旧闪烁着无数光点、喷吐着不息烟柱的庞大厂区。
那里,就像一头被唤醒的钢铁巨兽,正按照他的意志,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地吞噬着矿石与燃料,吐出一件件足以改变战争形态、决定帝国命运的杀伐利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战斗力啊。”扶苏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峻而又充满期待的弧度。
南征的脚步日益临近,战争的阴云正在积聚。但他手中,已经握住了来自另一个时代的利刃与坚盾。
山鬼?邪神?
在即将到来的、由钢铁、火药和划时代战术构成的洪流面前,你们那原始的、蒙昧的力量,又能支撑多久呢?
扶苏闭上双眼,脑海中已然开始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黑压压的秦军方阵,手持秦魂步枪稳步推进;巨大的“秦魄”火炮发出震天怒吼,将看似坚固的蛮族寨墙化为齑粉;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巨大的热气球翱翔于南疆密林上空,向那些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祭祀之地,投下名为“撼地雷”的天罚之火!
帝国的战车,已然加装了名为“科技”的引擎,正沿着他扶苏设定的轨迹,轰然前行,无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