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234章 文章似铁定人心,举国同仇砺剑锋

第234章 文章似铁定人心,举国同仇砺剑锋(1 / 2)

总参谋部作战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李斯、陈平、蒙恬、韩信、蒙毅五人鱼贯而入,脸上依旧带着未散的凝重。

李斯手中捧着一卷刚刚草拟好的文稿,恭敬地呈到扶苏面前。

“陛下,臣等已初步草拟明日《大秦日报》头版文章,请陛下御览。”李斯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更带着一丝谨慎。

扶苏接过那卷文稿,展开。

他知道,这篇文章至关重要,它将定下帝国对此事的官方基调,引导亿兆臣民的情绪。

他必须亲自把关。

文稿的标题赫然醒目——《血染南疆,英魂不朽;帝国震怒,铁血复仇!》

扶苏凝神,仔细阅读下去:

【帝国社论】

“始平四年四月初,帝国南疆,惊雷骤起,阴云密布。我英勇之朱雀军区将士,于征讨不服王化、负隅顽抗之百越蛮部途中,在名为‘瘴疠谷’之险地,遭遇蛮夷卑劣埋伏。”

“彼辈蛮夷,据险而守,施放毒障,更兼天降暴雨,致使我军所持之火器受潮失效,战力大损。然我大秦锐士,临危不惧,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硬撼滚木礌石,前赴后继,寸土不让!自司令任嚣公、副司令赵佗公、黑冰丞癸卯公以下,各级将校,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万千士卒,戮力同心,视死如归!激战连日,天地同悲,山河变色!”

“此役,我朱雀军区将士,以寡敌众,于绝境之中,展现帝国军人之无双勇毅与忠贞气节!然天时不佑,地利尽失,终致……帝国上万忠勇将士,血染疆场,壮烈殉国!其中包括:帝国上将、朱雀军区司令任嚣公;帝国上将、朱雀军区副司令赵佗公;帝国上将、黑冰丞癸卯公!另有诸多校级、尉级等中坚军官,亦随其主帅,慷慨赴死!此实乃帝国新政以来,南疆前所未有之损失,举国为之震动,陛下闻之,悲恸不已!”

“然,我大秦,以武立国,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之精神,早已融入血脉!失败,击不垮我们的脊梁;鲜血,只会让我们的战意更加炽烈!陛下圣明,于闻讯之初,即定下基调:帝国可以承受暂时的挫折,但绝不容忍蛮夷的猖狂,更不会让帝国英烈的鲜血白流!”

“为彰忠烈,慰英魂,陛下特颁圣旨:”

“追封原朱雀军区司令、上将任嚣为‘镇南公’,赐谥号‘忠武’,配享太庙,其英姿将永镌于帝国军事学院,供后世瞻仰!”

“追封原朱雀军区副司令、上将赵佗为‘靖南公’,赐谥号‘刚烈’,配享太庙,图形帝国军事学院,永垂不朽!”

“追封朱雀军区黑冰丞、上将癸卯为‘定南公’,赐谥号‘贞肃’,配享太庙,图形帝国军事学院,流芳百世!”

“所有此役阵亡将士,无论官兵,抚恤金一律加倍发放!其家眷,由帝国与地方官府一体照料,以示优抚!”

“并于南疆象郡,择吉地兴建‘大秦帝国南疆英烈陵园’,将所有寻回之忠骸,以最高军礼迁入安葬,立碑铭功,永世祭祀,派兵守卫,香火不绝!让我大秦英魂,永镇南土,受万民景仰!”

“而对于挑起战端、以阴谋诡计戕害我将士的百越蛮夷,帝国唯有二字——严惩!”

“陛下已颁下最终谕令,传檄百越诸部:限其于始平四年六月初一之前,无条件放下武器,向帝国投降,接受郡县管辖,永为大秦臣民!若敢逾期不降,或负隅顽抗……”

文章在这里,字体似乎都带上了森然杀气:

“待帝国天兵再度南下之日,凡参与瘴疠谷伏击之部族,及其所有族人,无论主从老幼,一经查实,通通——枭首示众!帝国,绝不接受此类蛮夷之投降!其部族聚居之地,必将——鸡犬不留,焚为白地!必以尔等蛮夷之头颅,垒砌京观,以祭我上万大秦忠魂!”

“此非恫吓,此乃帝国之意志!天子之誓言!勿谓言之不预也!”

“明日午时,帝国中枢及咸阳所有官府,将暂停公务,为南疆阵亡将士集体默哀。陛下亦号召帝国所有臣民,于此同时,若能,请暂放手头之事,静默片刻,共同缅怀这些为帝国拓土安边、血洒南疆的英雄们!”

“帝国,从未忘记为它流血的每一个人!”

“南疆之败,是一记警钟,它提醒我们,敌人从未放弃挣扎,战争充满变数。但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大秦将士的忠勇与不屈,彰显了帝国面对挫折的坚韧与复仇的决心!”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未冷,心更坚!帝国不惧挑战,更有碾碎一切顽敌的力量与决心!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团结在陛下周围,支持帝国军队,等待那复仇的号角吹响,见证百越蛮夷为他们的罪行,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英魂不远,且待捷音!帝国万胜!陛下万寿无疆!”

扶苏一字一句地看完,手指在稿纸上轻轻敲击。文章写得很有水平,既陈述了事实,又没有过度渲染失败,成功地将读者的情绪从最初的震惊引向对英烈的缅怀,再导向对蛮夷的愤怒和复仇的渴望。分寸把握得相当不错。

他沉吟片刻,提笔在稿纸上修改了几个过于书面化的词语,使其更贴近普通民众的阅读习惯,并在关于火器缺陷的描述旁批注:“此处可略加强调,此为天时所致,非战之过,亦提醒军民,器械虽利,不可全恃。”

然后,他将修改后的稿子递还给李斯:“总体尚可,按此印发。陈平。”

“臣在。”陈平立刻应声。

“此事关乎重大,你亲自去一趟皇家出版社,督办此文刊印。务必确保一字不差,审核无误后方可付印。印刷完成后,所有雕版即刻封存,由黑冰台看管。”扶苏吩咐道,语气不容置疑。

“臣,领旨!”陈平深知责任重大,双手接过稿纸,小心收好。

“去吧。蒙恬也去准备南下事宜,韩信继续完善总参应对预案,李斯统筹全局,蒙毅确保咸阳稳定。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五人齐声应诺,再次行礼后,退出了作战室。

……

陈平离开皇宫,没有回尚书省,而是直接乘坐马车,在一队士兵的护卫下,直奔位于咸阳城西的皇家出版社。这里是大秦帝国官方信息发布的核心机构,负责刊印《大秦日报》及其他重要文书。

陈平的到来,让出版社的官员们一阵紧张。当陈平出示皇帝手谕和要求刊印的文稿后,出版社总管不敢怠慢,立刻召集最好的刻工和校对人员,腾出最好的印刷间,亲自监督。

就在准备工作紧张进行时,得到消息的户部尚书郑国和工部尚书程邈,也先后急匆匆地赶到了出版社。他们级别够高,自然也察觉到了今日中枢不寻常的戒严和紧张气氛,心中惴惴不安,想来探个究竟。

“陈尚书令,究竟发生何事?为何中枢突然戒严,连我等……”郑国性子急,见到陈平便忍不住问道,话说到一半,看到陈平那异常严肃的脸色,又咽了回去。

陈平看了他们一眼,叹了口气,将那份已经准备付印的文稿递了过去:“二位自己看吧,看完便知。但请谨记,在此文正式刊发前,不得外传。”

郑国和程邈疑惑地接过文稿,凑在一起观看。刚看了个开头,两人的脸色就瞬间大变!

“什……什么?!朱雀军区……上万将士……任嚣、赵佗、癸卯三位上将……”郑国的手开始发抖,声音发颤,他掌管帝国钱粮,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不仅仅是惨重的人员损失,后续的抚恤、增兵、物资调配,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对帝国财政信心的打击更是难以估量!

程邈更是倒吸一口凉气,扶着旁边的桌子才站稳,喃喃道:“竟……竟至于此?!怪不得……怪不得今日……” 他终于明白为何中枢如临大敌,为何连他们这些尚书都被暂时“软禁”在衙署。这消息一旦提前泄露,足以引发朝野震荡,市井恐慌!必须先以帝国官方舆论定调,方能抑制民间的胡乱猜测!

两人快速将文章看完,脸上已是一片骇然与沉痛。郑国猛地一拳砸在掌心,痛心疾首:“百越蛮子!安敢如此!安敢如此啊!!”

程邈相对冷静些,但眼中也燃烧着怒火,他看向陈平,声音低沉:“陛下……陛下圣断!此文……必须如此!必须让天下人知道,我大秦的血不会白流!也会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陈平沉重地点点头:“陛下亦是此意。化悲痛为力量,凝聚人心,方为上策。二位,此事关乎国本,还望谨守秘密,全力配合后续事宜。”

郑国和程邈肃然应诺,此刻,他们心中那点因为被暂时蒙在鼓里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与帝国同休戚的沉重责任感。

在陈平的亲自监督下,雕刻工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雕版,校对人员反复核对了三遍,确认无误。随着出版社总管一声令下,巨大的印刷机开始轰隆作响,带着油墨香的报纸,一沓沓地被印制出来,上面那醒目的标题和内容,即将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整个帝国掀起滔天巨浪。

……

四月十日,《大秦日报》如同往常一样,通过遍布帝国的驰道驿站系统,被送往各郡县。

关中,栎阳县。

县衙户曹的一名年轻小吏,像往常一样,从驿卒手中接过当日的报纸,随意地放在了案头。他正准备处理积压的户籍文书,心想等闲暇时再翻看报纸,了解下帝都的新鲜事。

忙了一阵,他端起茶杯,顺手拿起了那份报纸,目光懒散地扫向头版。

下一刻,“血染南疆,英魂不朽;帝国震怒,铁血复仇!”这十六个触目惊心的大字,如同惊雷般在他脑海中炸响!

他猛地坐直了身体,瞳孔骤然收缩,睡意全无!他迫不及待地往下看,越看,脸色越是苍白,拿着报纸的手也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