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前的肃杀气氛尚未完全散去,扶苏接过了蒙恬递来的那份染血战报。
羊皮卷轴入手,带着一种不祥的冰凉和沉重。
他缓缓展开,那刺目的暗红血迹首先闯入视线,如同一道狰狞的伤疤,刻在了象征帝国军威的绢帛之上。
他的目光沉静,逐字逐句地阅读着。
随着任嚣那泣血锥心的文字映入眼帘,扶苏的眉头逐渐深锁,拧成了一个川字。当看完陈超的军报后,扶苏的心情更是跌倒谷底!
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因他神色的变化而凝固,李斯、陈平、蒙恬、韩信、蒙毅五人,连同护卫在侧的项少龙,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注视着皇帝脸上每一丝细微的变化。
一万五千三百七十七人阵亡……三名上将殉国……大量中高级军官折损……火器因暴雨尽废……
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名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扶苏的心头。
他推行新政,大力发展军工科技,下令各军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大的初衷之一,便是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完成帝国的统一与扩张,为他脑海中那更为宏伟的蓝图积蓄力量。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这个时代,人口是最宝贵的资源,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都是帝国未来的基石。
然而,瘴疠谷这一战,阵亡将士的数量远超他心理承受的底线,更别提其中还包括了任嚣、赵佗、癸卯这样独当一面的上将,以及数百名承上启下的中坚军官!
这不仅仅是兵员的损失,更是帝国南疆军事指挥体系的一次断崖式崩塌!朱雀军区,经此一役,可谓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已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
一股灼热的怒火,混合着痛惜与失望,瞬间冲上扶苏的头顶,让他几乎想要厉声咆哮,想要立刻下令调集大军,将百越之地碾为齑粉!
但他强行将这翻腾的情绪压了下去。
越是这种时候,他越不能乱。作为帝国的皇帝,他的态度,他的决策,直接影响着整个军心士气,影响着帝国的稳定。
他知道,此刻无数双眼睛正看着他,前线的将士们在等待帝国的反应,朝堂的衮衮诸公在观望他的抉择。
他若表现出惊慌失措或是单纯的暴怒,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
而且,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场惨败,固然有地形不利、毒障弥漫、天降暴雨等客观因素,但“人祸”的成分,恐怕远比战报中轻描淡写的“指挥失当、轻敌冒进”要严重得多!
帝国军方近年来顺风顺水,从上到下滋生的骄矜之气,他早有察觉,只是没想到,这恶果会来得如此迅猛,如此惨烈!
扶苏缓缓卷起战报,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抬起眼,目光已然恢复了古井无波的深邃,扫过面前五位重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这封战报,如今有谁看过?”
李斯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回答:“回陛下,除臣等五人,以及陛下您之外,暂无人知晓具体内容。臣与尚书令已联名下命,中枢所有衙署推迟下值,严禁人员擅离。蒙毅指挥使已接管外围防务,可确保消息绝不外泄!”他的回答条理清晰,展现了极高的危机处理能力。
扶苏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很快又被凝重取代:“做得很好。”他略一沉吟,迅速下达指令,“蒙毅,解除除兵部以外所有区域的戒严,恢复正常秩序,中枢各衙署官员,照常工作,按时下值,不得引起外界无端猜测。”
“蒙恬,你即刻返回兵部,将所有专门负责与朱雀军区对接事务的官员、参谋,全部召集到总参谋部作战室。记住,只限相关人员,动作要快,但要隐蔽,不得声张。”
“其余人等,”扶苏的目光扫过李斯、陈平、韩信,“随朕前往总参谋部。”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
命令迅速被传达和执行。
笼罩在中枢上空的紧张气氛似乎缓解了一些,但核心圈层的凝重却愈发深沉。
扶苏没有乘坐车驾,而是与几位重臣一同步行,快速穿过宫苑,直抵帝国军事决策的核心——总参谋部。
进入总参谋部那间悬挂着巨幅帝国疆域图的作战室,扶苏并没有立刻下达进一步的指令。
他挥手让原本在室内工作的几名参谋退下,然后径直走到总参谋长韩信平日办公的位置,缓缓坐了下来。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那份染血的战报轻轻放在面前的桌案上,双手交叉置于颌下,深邃的目光投向前方巨大的南疆地图,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作战室内,落针可闻。
李斯、陈平、蒙恬、蒙毅、韩信五人,连同贴身护卫的项少龙,都肃立在下方,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他们能感受到,年轻的皇帝正在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惊涛骇浪,进行着最冷静的思考和权衡。
扶苏的脑海中,无数念头飞速闪过。
他当然知道燧发枪、前装火炮在面对恶劣天气时的致命缺陷,这也是他如此重视“秦魂”步枪乃至“秦魄”重炮的原因。
他原本以为,凭借秦军现有的装备优势和严酷训练,只要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足以应对所有的战事,等到新一代武器列装,便可彻底奠定胜局。
事实上之前帝国扩张顺利,火器之威无与伦比,也确实给所有人带来了爆棚的信心!尤其是西边的白虎军区,项羽的很空出世,一次次夸张的伤亡比,给帝国军方甚至是扶苏本人带来了一种天下无敌的错觉!
但他忽略了一点,或者说,他心存了一丝侥幸——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武器装备比拼,它是活的,充满了无穷的变数和意外。
决定战争最终走向的,终究是“人”!是统帅的决策,是士兵的素质,是士气,是纪律,是对战场环境的适应和利用!
而他最担忧的情况,似乎正在成为现实:接连的胜利,先进的火器,让帝国军方,从高级将领到基层士兵,普遍滋生了一种“无敌”的傲慢心态。
这种“骄兵”之气,才是此次惨败最深层、最致命的根源!他只是没想到,这隐患爆发得如此之快,代价如此之惨重!
韩信在一旁,见扶苏久久不语,悄悄向后挪了半步,对几名心腹参谋打了个手势,用极低的声音吩咐了几句。
那几名参谋心领神会,立刻悄无声息地行动起来,将总参谋部内所有关于南疆的地图、沙盘、军力部署图、粮草弹药储备清单、要塞分布、百越各部情报……凡是能找到的相关资料,全部整理出来,有序地摆放在作战室周边的长条案几上,以备随时取用。
时间在沉默中流逝,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
扶苏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的怒火被一种更为冷静、更为坚定的光芒所取代。
痛心疾首无济于事,暴跳如雷只会自乱阵脚。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稳定住朱雀军区乃至整个帝国军方的情绪,是妥善处理善后,是向帝国上下表明态度,同时,也要借此机会,给日益骄纵的军方一个恰到好处的警示和敲打。
他深吸一口气,坐直了身体,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台下肃立的五位重臣和项少龙。
“百越蛮夷,”扶苏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浸入骨髓的冰冷,让作战室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分,“盘踞南疆,不服王化,屡抗天兵。今竟敢设伏瘴疠谷,戕害我上万大秦将士,枭我将帅之首!此等行径,人神共愤,天地不容!如若不施以雷霆之威,严加惩处,我大秦帝国天威何在?必成天下之笑柄!”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李斯身上:“李斯!”
“臣在!”李斯浑身一凛,连忙躬身。
“即刻以朕之名,拟旨昭告天下,亦传檄百越诸部!”扶苏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百越各部,限于始平四年六月初一之前,必须无条件放下武器,向帝国投降,接受郡县管辖!逾期不降者,待帝国天兵所至,其部族聚居之地,无论妇孺老幼,鸡犬——不留!”
他顿了顿,声音中的寒意更甚:“特别是所有参与此次瘴疠谷伏击之百越部族,及其所有族人,无论主从,一经查实,通通枭首示众,以儆效尤!帝国,不接受他们的投降!朕,要用他们的人头,垒砌京观,祭奠我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
这道命令充满了血腥与铁腕,充分展现了帝国面对挑衅时毫不留情的态度。
李斯心中一震,知道这是皇帝在宣泄怒火,也是在立威,连忙应道:“臣,遵旨!即刻拟诏!”
扶苏的目光又转向蒙恬:“蒙恬!”
“臣在!”蒙恬踏前一步。
“兵部即刻草拟调令!”扶苏命令道,“以八百里加急,命白虎军区上将副司令项羽,卸任现有职务,交接防务后,立刻轻装简从,赶赴咸阳见朕!不得有误!”
调项羽回京?众人心中都是一动。
项羽勇冠三军,用兵凶悍凌厉,更有把月氏昭武城炸平和阵斩新疆十四匪首的前科。陛下此时召他回来,其用意不言自明!
这是要为后续更大规模的、更残酷的报复性军事行动做准备!
“臣,遵旨!”蒙恬肃然领命。
接着,扶苏的目光落在了韩信身上。那目光不再冰冷,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审视和失望。
“韩信。”扶苏的声音平缓了些,但其中的分量却让韩信瞬间头皮发麻,“帝国现役之主战装备,竟有如此致命之瑕疵,致使大军在暴雨之中,犹如待宰羔羊,伤亡如此惨重!你身为总参谋部参谋长,负有规划全军训练、审视装备优劣之责。总参的作训计划、对装备局限性的认知和应对预案,是否也该更新了?”
扶苏的语气并不严厉,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像鞭子一样抽在韩信的心上:“这是近两万名帝国勇士的鲜血,换来的惨痛教训!日后,总参该当如何自省?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你和手下人,要好生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