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184章 雷霆法王显真知,电学初探惊圣心

第184章 雷霆法王显真知,电学初探惊圣心(2 / 2)

扶苏眼中精光一闪,他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杨永信继续道:“草民曾于雷雨之日,以长达数十丈的铜线,一端缚于高杆尖端,另一端引下,接入灌注了特殊盐水的琉璃罐中。成功将天雷引下!虽那琉璃罐瞬间炸裂,盐水沸腾,但其威力已被大大削弱,并未伤及旁物!此乃引导与削弱雷霆之法!”

扶苏内心暗暗惊叹,这分明是原始的避雷针和接地装置!甚至于这家伙有可能已经触摸到了电解的概念!

扶苏忍不住插了一句:“你是否发现,雷霆通过不同‘良导之体’时,其迅猛程度会有所不同?比如,通过粗铜丝比通过细铁丝似乎更‘顺畅’?而通过很长的导体比通过很短的导体,其最终显现之力道似乎有所减弱?”

杨永信猛地一愣,随即脸上露出极度震惊和找到知音般的狂喜:“陛下!您…您是如何得知?!确是如此!确是如此啊!草民正不知该如何描述此种现象!不同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之‘良导之材’,对雷霆之‘阻碍’程度皆不同!有的如坦途,有的如小径,有的则如遍布荆棘之荒原!陛下所言‘顺畅’与‘减弱’,恰如其分!恰如其分啊!草民姑且称之为‘导雷之阻’!”

扶苏无语,朕操,电阻!他竟然自发地提出了电阻的定性概念?!这他妈,人才啊!!!

扶苏心中已是惊涛骇浪,但表面依旧平静,只是点了点头:“嗯,朕偶有所得。不必理会,你且继续。”

杨永信如同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说得更加起劲:“草民还发现,雷霆之力并非只能毁物伤人!若控制得当,其力亦可为人所用!草民曾以琉璃瓶储集摩擦产生之小雷霆,成功使死蛙之腿抽搐跳动!亦曾以此力,于瞬间点燃易燃之物!此力虽微,然其性似天雷,足可证明雷霆之力,可控可导,非仅毁灭一途!”

朕了个大操,生物电实验?!电火花点火?!这是个什么鬼才?!!!

他越说越投入,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然,引天雷太过危险,且难以预测。草民近来一直在苦思,既然摩擦可生热,甚至生火,那是否亦有方法,能够以人工制造出稳定、持续之雷霆之力?无需依赖天时?草民尝试过多种材料摩擦,虽能产生吸附细碎之物、激发火星之现象,却远不及天雷之威持续、凶猛…草民以为,其中定有关窍未曾参透,或与磁石之妙用有关?草民见磁石能隔空吸铁,冥冥中似与那无形之力有通…”

他...他他妈竟然在摸索电磁感应!而且他似乎已经摸到了门槛?!!!人才啊!!!

杨永信滔滔不绝,将他多年来观察、实验、思考的成果和困惑,如同倒豆子般悉数道出。

以往他只有在和表弟杨慎行喝酒畅谈时,才会有如此痛快淋漓的感觉。对于他这种痴人而言,能有一个愿意倾听、并且似乎还能听懂一二、甚至能提出关键问题的人,那就是世界上最难得的良师益友!

而此刻的扶苏,已经彻底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宝贝!

这杨永信绝对是妥妥的国宝级的宝贝!大秦能有此等人物实乃天赐之福!!!

在大秦这等基础科学几乎一片空白、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摸索的时代,此人竟然未经他人点拨,实验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单凭一己之力、凭着对雷电的痴迷和无数次危险的实验,将电学现象摸索、理解到了如此深入的地步!

他区分了导体和绝缘体!

他实践了避雷针和接地!

他定性提出了电阻的概念!

他进行了生物电实验和电火花应用!

他甚至已经在思考如何人工发电,并且模糊地意识到了电与磁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

这哪里是什么“疯子”?这分明是一个被时代埋没的、无师自通的电学先驱!

他的很多理解和发现虽然尚不成熟,缺乏系统的数学理论和定量分析,但其方向完全正确,雏形已然具备!

扶苏甚至觉得,就算没有自己的出现,只要给杨永信足够的财力支持和一定的运气,他真有可能独自捣鼓出一些划时代的电学装置来,成为一个大秦版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迈克尔·法拉第甚至是尼古拉·特斯拉?!

若是这样的人没有被当成疯子,或许就算他没有穿越,华夏或许也会想着一个不可思议的方向发展!

这样的人才,必须为帝国所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支持他研究下去!

扶苏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看着依旧沉浸在讲述中、眼神灼热的杨永信,缓缓开口,语气充满了肯定和赞赏:“杨永信,你所言所究,甚是有趣,远超朕之预期。胥坤,记录务必详尽,一字不落!”

他又对杨永信道:“你不必急于一时,想到何处便说到何处,有何困惑亦可提出。朕虽于此道所知不多,然或可与你探讨一二。所有内容,胥坤皆会为你记录在案,你无需担心遗忘,尽可畅所欲言。待今日之后,你可将此记录带回,细细研读揣摩,若有新思,也随时可以入宫见朕。若于接下来的交谈中你能够带给朕更多的惊喜,朕或许可以特批你入皇家学院,在那里与帝国最顶尖的科研人才们共同探究雷霆之力!”

这一刻,扶苏已经暗暗的下定决心,要将帝国的资源,向这个刚刚揭开神秘面纱的全新领域——电的世界,进行倾斜。

一个由钢铁与火焰驱动的时代正在到来,而一个由电流与磁场编织的未来,似乎也已经在地平线上,露出了它微弱却无比迷人的第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