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号”的首次西行,其成功与不足,皆化为详尽的报告,随着返回的空车和押车的工部吏员,火速呈递至咸阳相关衙署。
帝国的官僚机器,围绕着这条初生的钢铁脉络,高效地运转起来。
工部尚书程邈,如今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这宏大的工程之上。他亲自坐镇,与新兴部门——铁路运营司的主事官员,以及参与首航的工部吏员们,连夜召开堂议。
宽敞的工部议事堂内,灯火通明。巨大的帝国疆域图悬挂于壁,其上已用朱笔粗略勾勒出数条规划的铁路干线。而另一侧,则悬挂着更为精细的“咸阳-陇西”段线路图。
“诸位,”程邈声音洪亮,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眼中闪烁着与技术难题搏斗的兴奋光芒,“‘咸阳号’首航成功,证明陛下之高瞻远瞩,钢铁铁路确为我大秦之未来!然,此次运行,亦暴露出诸多问题。今日务必将所有疏漏一一厘清,提出改进之法,绝不能将问题带入下一段工程!”
一位风尘仆仆的工部员外郎率先起身,他是随车记录的吏员之一,脸上还带着旅途的疲惫,但语气却极为激动:“禀尚书大人,诸位同僚。首航最大问题,在于沿途补给站点设置不尽合理。部分站点储煤不足,取水不便,延误了至少一日行程。建议重新勘定站点位置,务必临近水源,并扩大储煤场,建立标准补给流程。”
另一人补充道:“铁轨接缝处尚有颠簸,长途奔驰后,部分路基需加固。车辆连接处的铁钩强度,亦需工学院的大匠们再次验算加固。”
“还有调度!咸阳出发与陇西接收,虽已有快马提前联络,但途中各站点之间的信息传递仍有延迟。若未来车次增多,必有碰撞之风险!需建立严格的时刻表与车次确认制度……”
问题一个个被抛出,记录官运笔如飞,将其悉数记下。程邈与铁路司主事认真聆听,不时发问探讨。
这场会议持续到翌日深夜。最终,针对已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改进方案:优化站点布局、制定《铁路运营补给则例》、工学院牵头对铁轨、路基、车钩进行技术迭代、建立调度指挥体系务必要求所有车次严格按照时刻表行进并做好了应尽处理预案……
更为重要的是,结合此次获得的实际数据——包括地形阻隔对速度的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可能风险、物资装卸效率等,众人对正在规划中的帝国铁路网图纸进行了第一次重大修正。
那幅宏大的图纸上,代表铁路的粗线原本有些理想化,如今则变得更加务实,充分考虑山川河流的阻隔,优先连接重要郡县、矿区、军区以及商业枢纽。程邈拿着朱笔,在图纸上细细修改,仿佛一位正在描绘帝国钢铁经纬的画师。
“陛下所要的,非是纸上华章,而是真正能利国利民的钢铁命脉!此图,关乎国运,一丝一毫皆不可错!”程邈掷地有声的话语,为工部接下来的工作定下了基调。
几乎就在工部挑灯夜战的同时,另一场对话也在尚书省的值房内发生。
户部尚书郑国,这位掌舵帝国钱袋子的老臣,看着下属汇总而来的关于“咸阳号”运输损耗与效率的简报,手指都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猛地站起身,甚至顾不上披上官袍,拿着简报就直奔尚书令陈平的办公之所。
“陈尚书!陈尚书!”郑国声音急切,甚至带着一丝失态,“天佑大秦!天佑大秦啊!您看看!您看看这个!”
陈平正在批阅奏章,见素来沉稳的郑国如此模样,心知必有大事,连忙接过简报,快速浏览。越是看去,他眼中的光芒越是亮起。
“七日抵陇西?损耗锐减八成以上?好!好!好!”陈平连说三个好字,抚掌大笑,“章邯、项羽二位将军此次可是得了泼天的助力!”
“何止是军方!”郑国激动地几乎要手舞足蹈,他指着简报上的数字,“陈尚书,您可知我户部每年为维持各地转运漕运,要耗费多少钱粮?您可知遍布帝国的皇家商号,每日有多少货物因运输迟缓、损耗巨大而导致利润损失?那些金银绸缎、瓷器茶叶、盐铁粮棉,在路上多耗一日,就是海量的钱帛啊!”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但语速依然极快:“若帝国铁路网建成,凭借如此效率,如此低的损耗,不仅军需转运无忧,更能将商业运输成本降至极低!届时,货通天下,物阜民丰绝非空谈!朝廷税赋必将暴涨!国库之岁入,再翻上几番都并非难事!”
郑国猛地躬身一揖,语气无比恳切:“尚书令!下官恳请您!敦促工部,加快帝国铁路网的设计与施工!无论要人、要钱、要物资,我户部砸锅卖铁也全力支持!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早一日建成,帝国便早一日受益啊!”
陈平看着激动得面色潮红的郑国,深知这位户部尚书绝非危言耸听。他本身也是智谋深远之士,立刻明白了铁路网络对于帝国经济的重要性,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军事用途。
他起身扶起郑国,神色肃然:“郑尚书所言,句句在理,字字珠玑!此非仅工部之事,乃国朝大计!本官即刻便行文工部,命其加快设计进度。同时,将从皇家学院工学院、算学科抽调最优秀的师生,协同攻关,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最完善、最经济的帝国铁路网规划图纸!”
陈平雷厉风行,当即唤来书吏,口授命令。
一、令皇家学院,即刻选派相关领域优秀师生,组成“帝国铁路规划设计院”,受工部与尚书省双重节制,全力参与铁路网设计。
二、令工部尚书程邈,即刻扩大咸阳及周边官营工坊之铁轨、枕木、道钉等物生产线规模,并将生产标准及图纸下发至各郡县之大型工坊,提前备料备产,只待最终图纸确定,便可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开工铺设!
三、令户部尚书郑国,统筹钱粮物资,为铁路建设设立专项拨款,确保资金、物资无忧。
一道道命令从尚书省发出,整个帝国的资源开始向着铁路建设这个前所未有的宏大项目倾斜。一场将彻底改变大秦面貌的交通革命,在“咸阳号”成功的刺激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与帝都各处衙门热火朝天、日夜忙碌的景象截然不同,咸阳宫深处,皇帝扶苏这几日却过得颇为悠闲自在,甚至……有点过于“清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