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110章 麒麟殿上春雷动,三省齐上奏新章

第110章 麒麟殿上春雷动,三省齐上奏新章(1 / 2)

正月十七,寅正时分。

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层薄如轻纱的暗蓝笼罩着咸阳宫巍峨连绵的殿宇群。然而,通往帝国心脏——麒麟殿的漫长御道两侧,早已被无数盏青铜宫灯照亮。跳跃的火焰映照着执戟肃立的玄甲卫士,他们如同沉默的雕塑,甲胄在灯火下泛着幽冷坚硬的光泽,一直延伸到那九重高阶之上,紧闭的、巨大厚重的殿门之前。

空气清冽,带着初春特有的微寒与湿润。风从渭水方向吹来,拂过殿宇的飞檐翘角,带起沉闷而悠长的铜铃声,在黎明前的寂静中显得格外肃穆,仿佛某种宏大乐章的前奏。

殿外广场上,人影幢幢。三省六部的主官们,身着代表各自品级的深色官袍,头戴进贤冠或高山冠,依照早已刻入骨髓的序列,无声地汇聚、肃立。没有人交谈,连眼神的交流都极其克制,只有衣料摩擦的窸窣声和偶尔一两声刻意压低的清咳,在空旷的广场上飘散。一股无形的、沉甸甸的威压弥漫在空气中,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今日,与往常不同。

在那片象征帝国最高文官权力的深色袍服序列之前,赫然矗立着五道迥然不同的身影。他们皆身披戎装,肩甲厚重,胸甲上镌刻着不同形态的狰狞兽首——麒麟、朱雀、青龙、白虎、玄武。兽首在灯火下反射出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随时会活过来择人而噬。这五人正是帝国五大军区的擎天巨柱:麒麟军区司令李信、朱雀军区司令任嚣、青龙军区司令王离、白虎军区司令章邯、玄武军区司令王贲。

五人身后,各自默立一人。他们身着剪裁合体的墨色官服,不似武将甲胄那般耀眼夺目,却自有一股沉凝如渊的气质。腰间悬挂的并非象征军权的虎符兵刃,而是一枚枚非金非铁、造型古朴的墨色令牌。他们的面容大多平凡,眼神却异常幽深,如同两口古井,波澜不惊地映照着周遭的一切。这便是帝国伸向五大军区最深处、负责把控思想与后勤命脉的“黑冰丞”。当世最锋利的矛与最坚固的盾,此刻同列于这象征着最高权力的麒麟殿前,文武交织,无声地昭示着始平三年朝会的非同寻常。

“咚——!”

“咚——!”

“咚——!”

沉重的鼓声,如同沉睡巨兽的心跳,骤然自宫门方向传来,一声接着一声,雄浑、苍劲,穿透薄雾与黎明前的黑暗,在咸阳宫的上空隆隆滚过。鼓声六响,宣告着帝国中枢的彻底苏醒。

“吱嘎——嘎——”

令人牙酸的巨大摩擦声响起,麒麟殿那两扇仿佛隔绝了两个世界的、由整块巨木包铜打造而成的殿门,在数十名力士的推动下,缓缓向内开启。门轴转动的声音沉闷悠长,如同历史被缓缓翻开新的一页。

殿内,比殿外更加恢弘的景象瞬间撞入眼帘。数十根需数人合抱的蟠龙金柱支撑起高耸的穹顶,柱身上缠绕的金龙在无数灯盏的光芒映照下,鳞爪飞扬,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要破柱腾空。地面是打磨得光可鉴人的巨大黑色石板,倒映着上方璀璨的灯火与下方肃立的身影,更显得深邃广阔。一股混合着上好沉水香、墨锭与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权力核心的冷冽气息扑面而来。

“百官入朝——!” 内侍总管胥坤那特有的、尖利却不失威严的声音,如同金铁摩擦,清晰地穿透了整个广场。

肃立在殿外广场上的文武百官,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着,动作整齐划一,迈着沉稳的步伐,鱼贯进入这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殿堂。文左武右,序列分明。三省主官居于文官班列最前,五大司令与黑冰丞则立于武将之首。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垂手侍立,偌大的麒麟殿内,只剩下沙沙的脚步声和衣袍摩擦的细微声响。

胥坤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尺,扫过殿内肃立的群臣,确认无误后,转身,面向那高踞于九重御阶之上、隐在十二旒白玉珠冕冠之后的帝王身影,深深躬下身,以最高亢清晰的声音唱道:

“陛下升座——!”

刹那间,麒麟殿内所有声音彻底消失,落针可闻。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御阶之上,那巨大的、雕刻着山河日月与狰狞玄鸟图腾的御座之中,身着玄黑纁十二章帝王冕服的身影缓缓站起。玄衣深沉如夜,纁裳赤红如朝霞,十二章纹用最精细的金线绣成,在无数灯火的映照下流淌着内敛而神圣的光华。十二旒白玉珠冕轻轻晃动,遮挡了大部分面容,只留下一个线条清晰冷硬的下颌。他并未立刻坐下,只是站在那里,目光透过晃动的玉旒,缓缓扫视着阶下这片帝国最精英的集体。

无形的威压如同实质的潮水,无声无息地弥漫开来,瞬间填满了麒麟殿的每一个角落。空气仿佛变得粘稠沉重,连呼吸都需要更大的力量。五大司令那久经沙场、见惯生死的刚毅面容上,肌肉也不由自主地绷紧。几位黑冰丞那古井无波的眼神深处,也掠过一丝极细微的波动。文官队列中,一些资历尚浅的官员,甚至能感觉到自己小腿在微微发颤。

“众卿,平身。”

声音终于响起,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殿内每一个人的耳中。那声音沉稳、平静,听不出丝毫情绪,如同亘古不变的山岳,又似深不可测的寒潭。

“谢陛下!”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整齐划一,百官再次躬身行礼,方才真正挺直腰背。但那份沉重的威压感,并未因此消散分毫。

扶苏缓缓落座于御座之上,冕旒微晃。

“始平二年,已成过往。”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圈圈涟漪,“朕观天下,承前岁之基业,赖诸卿之勠力,新政渐入肌理,百姓稍得喘息。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始平三年,非守成之年,当为开拓之始!”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冕旒,穿透了殿宇,落在了帝国辽阔疆域的每一个角落。

“今日朝会,首议始平二年之得失。三省六部,各司其职,当为帝国之耳目,亦为朕之臂膀。诸卿所掌之事,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稷根基。有何功过,有何阻滞,有何展望,皆须直陈无隐。朕,洗耳恭听。”

帝王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照灯,扫过阶下肃立的群臣,最终,落在了文官班列最前方、那位须发已见霜白、身躯却依旧挺拔如松的中书令李斯身上。

“李卿,”扶苏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励,“中书掌机要,统百揆。帝国中枢运转,新政推行得失,卿当为百官之表率,先奏之。”

“臣,遵旨!”

李斯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酝酿已久的乾坤尽数吸纳,随即出班,步伐沉稳有力,行至御阶前那片象征着奏对核心的光洁区域,对着那高高在上的帝王身影,深深一揖。

他直起身,声音洪亮清晰,带着一种老臣特有的沉稳节奏,开始奏报:

“启奏陛下!臣中书令李斯,谨代表中书省,并奏报皇家学院事宜。始平二年,托陛下洪福,赖诸公勤勉,帝国上下,政通人和,虽有军制革新触及旧利,致边陲偶有零星烽烟起,然我大秦将士忠勇,火器犀利,雷霆万钧之下,跳梁小丑,旋起旋灭,不足为虑。新政推行,虽步履维艰,然上承天心,下应民意,吏员皆以新政为圭臬,推行平顺,吏治之清明,前所未有,此乃陛下圣德感召、雷霆手段所致,臣等不过奉旨而行。”

他话语稍顿,目光扫过殿内文武,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充满了自豪与力量:

“尤为可喜者,乃陛下高瞻远瞩所设之皇家学院!始平二年,学院气象万千,百家争鸣,思想碰撞如星火燎原,技艺革新似春潮涌动!各分院依陛下‘创新为魂’之训导,不断推陈出新,完善体系,成效卓着,为帝国储备之栋梁,已蔚然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