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75章 金榜题名动秦土,英才入彀铸新秦

第75章 金榜题名动秦土,英才入彀铸新秦(1 / 2)

章台宫暖阁,青铜仙鹤香炉吐出袅袅青烟,混合着新墨与纸张特有的气味。扶苏并未端坐御案之后,而是负手立于那幅巨大的帝国舆图前,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这层层叠叠的山川城邑,看到那些正汇聚向咸阳的帝国新血。窗外,暮春的暖风带着渭水湿润的气息涌入,却吹不散殿内那股沉甸甸的期待。

“陛下,礼部、兵部呈送特荐考卷至!”内侍尖细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扶苏霍然转身,眼中精光一闪:“快呈上来!”

叔孙通与蒙恬亲自捧着一个紫檀木托盘,上面整齐地叠放着两份誊录好的朱卷,封面那鲜红的三角标记如同跳动的火焰。他们身后,还跟着几位神情肃穆的核心考官。

扶苏没有回御座,就在舆图旁的长案前坐下。他首先拿起了那份“兵法科”特荐朱卷。目光甫一触及那誊录得工整却依旧掩不住原稿锋芒的文字,尤其是那幅简洁到近乎冷酷的军阵推演图,以及“集火齐射,覆盖锋矢,打碎脊梁”、“三万破十万,可期!”的字句时,他的呼吸瞬间为之一窒!

这哪里是答卷?这分明是来自未来战场的雷霆咆哮!是对新式战争法则最赤裸裸的宣言!每一个字都像淬火的钢针,狠狠扎进他的脑海,与北山靶场那毁天灭地的炮火轰鸣瞬间重合!此人不仅完全理解“飞雷神”和“霹雳火”的毁灭本质,更将其视为撬动整个战场格局的战略支点,运用之大胆,构思之精妙,对战机把握之狠辣,已臻化境!

“好!好一个‘打碎脊梁’!”扶苏忍不住击节赞叹,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此人对新器之威,洞察入微!其用兵之道,不拘一格,深谙‘致人而不致于人’之精髓!更难得者,这份对帝国新军、对新器战法无保留的信任!此等帅才,天赐于朕,天赐大秦!” 他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蒙恬:“蒙卿,此卷何人所作?速速查其原卷!”

蒙恬躬身,脸上亦是激动难平:“回陛下,原卷糊名密封,编号为‘兵甲字柒叁’。按制,需待全部试卷评定完毕,方可在陛下亲临下启封唱名。然此卷之才,惊世骇俗!臣斗胆,请陛下钦点此卷为兵法科魁首!”

扶苏毫不犹豫,提起朱笔,在那份兵法朱卷封面鲜红的三角标记旁,龙飞凤舞地批下四个大字:“钦定第一!” 笔力遒劲,透纸三分。

放下兵法卷,他又拿起了那份“奇策科”特荐卷。当目光扫过第四题那“荒政”条陈——“平价粜粮”、“以工代赈”、“严惩囤积”、“鼓励捐输授匾”、“引导移民实边”……一条条冰冷高效、环环相扣的举措时,扶苏眼中再次爆发出异彩!

这不是书斋里的空谈!这是真正经历过苦难,洞悉人性与制度利弊,并能在绝境中找出最优解的治国干才的手笔!其务实、高效、冷酷,以及对帝国整体利益的精准把握,与那份兵法的杀伐决断,竟隐隐透着同一种“知行合一”的可怕气质!

“经世致用,大才!”扶苏再次赞叹,心中那个隐隐的猜测几乎要破土而出。他强压下立刻拆封的冲动,同样在这份奇策科朱卷上批下:“见解卓绝,当列前茅!” 虽未直接钦定第一,但“前茅”二字,分量已足够重。

“陛下圣明!”叔孙通、蒙恬及众考官齐声应和,心中皆是大定。皇帝陛下的眼光和魄力,果然非同凡响。

“传旨!”扶苏掷下朱笔,声音斩钉截铁,“着礼部、兵部,即刻将此二卷列为特等,原卷严密封存。其余各科试卷,务必加快阅卷速度,待各考场试卷全部送达,十日内,朕要看到此次春闱全部考生的最终排名!各部尚书、核心考官,皆需参与最终复核定等,务求至公至允!”

“臣等遵旨!”众人轰然领命,带着难以言喻的振奋,匆匆退下,投入更为紧张的统分定榜之战。

接下来的十日,整个咸阳仿佛都陷入了一种无声的焦灼。贡院阅卷厅的灯火彻夜长明,算盘珠子的噼啪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考官们压低了声音的争论声,汇成一股无形的洪流。一份份承载着个人命运与帝国未来的朱卷,在严格的程序下被反复审阅、比较、定等、排名。

吏部、户部、刑部等衙门的精干吏员也被临时抽调,协助进行浩繁的数据统计与核对。咸阳城内,那些来自帝国各郡的考生们,或闭门苦读等待,或呼朋引伴忐忑议论,或借酒消愁,空气里弥漫着希望与不安交织的复杂气息。

刘邦带着樊哙、夏侯婴,整日混迹于咸阳西市新开张的“四海酒肆”,仗着兜里萧何接济的几个钱,呼喝畅饮,吹嘘着自己农桑科考得如何顺手,惹得樊哙拍桌狂笑,直呼“沛公若当了官,定是天下第一会种地的官老爷!” 萧何与曹参则沉稳许多,每日不是凭着参考号牌去新建的“帝国藏书阁”翻阅律令新政条文,便是寻访咸阳城中消息灵通之地,探听朝堂风向。

韩信依旧独来独往,每日清晨便到渭水边静坐,看那奔流不息的河水,目光沉静,仿佛在积蓄着某种力量。郦食其则如鱼得水,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和狂生做派,竟在咸阳的士子圈中混出了几分名气,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言必称“陛下新政如何如何”、“吾有一策可安天下”。

而在吴县,项羽则将自己关在房内。每日疯狂地锤炼筋骨,对着那冰冷坚硬的水泥墙壁挥拳,指节破裂也浑然不觉。或是因为自己与叔父二人渐行渐远而感到踌躇。

第十日,晨曦微露。

礼部、吏部、兵部等六部尚书,连同所有核心考官,齐聚章台宫偏殿。巨大的殿内,一张张长案拼成回字形,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最终核定完毕、誊写工整的各科金榜名录。

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殿门方向。

殿门轰然洞开,扶苏身着玄色常服,在贴身内侍的簇拥下大步而入。他没有多余的寒暄,径直走向主位,目光扫过殿内肃立的群臣:“开始吧。”

“臣等恭请陛下御览,大秦始平元年春闱科考,各科最终排名!”礼部尚书叔孙通作为总领科考的主官,深吸一口气,捧起一份以明黄锦缎为封的厚重名册,声音洪亮而庄重。

一份份名录被依次呈上御案:

秦律科:

1. 萧何(泗水郡沛县) - 甲上

2. 张良(陈留县县) - 甲上

3. 范忠(阳武县户牖乡) - 甲上

农桑科:

1. 泛胜之(齐国故地) - 甲上

2. 曹参(泗水郡沛县) - 甲上

3. 召信臣(九江郡) - 甲上

水利科:

1. 黄鹏(韩国故地) - 甲上

2. 徐伯(齐郡) - 甲上

3. 王璜(蜀郡) - 甲上

算学科:

1. 耿寿昌(陇西郡) - 甲上

2. 张丘建(南阳郡) - 甲上

3. 许商(东郡) - 甲上

匠造科:

1. 公输忌(墨家弟子) - 甲上

2. 程方(咸阳考生) - 甲上

3. 欧冶风(会稽郡) - 甲上

商学科:

1. 桑弘羊(洛阳商贾之子) - 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