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48章 金流铸基石,烽烟化春潮

第48章 金流铸基石,烽烟化春潮(1 / 2)

蒙毅躬身如松,手中那卷承载着帝国金流命脉的素绢微微颤抖。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带着铁锈与沉香的混合味道,胸膛起伏间,终于将压抑在喉头的数字,如同卸下千斤重担般吐露出来:

“启禀陛下!今日拍卖,总计成交额——三千七百九十五万金!”

声音不高,却如同九天惊雷,在空旷寂静的大殿中轰然炸响!

“嘶——!”

无数倒吸冷气的声音汇成一股尖锐的风声!那些瘫坐在地、尚在失神或狂喜中的巨贾们,如同被无形的巨手扼住了喉咙,眼珠暴突,嘴巴大张,脸上血色瞬间褪尽!三千七百余万金!这是足以买下几十座城池,足以支撑十几场倾国大战,足以让江河改道的天文数字!它不再是冰冷的财富,而是具象化的帝国伟力,是足以撼动山河、重塑乾坤的磅礴洪流!

连侍立在御座旁,见惯了大风大浪的通武侯王贲,花白的鬓角也不由自主地微微一跳。中书令李斯,那古井深潭般的眼底,也掠过一丝无法掩饰的惊澜。

唯有扶苏。

冕旒垂珠之后,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平静无波。仿佛这足以让天下震颤的数字,不过是他棋盘上落下的一颗寻常棋子。他缓缓抬起右手,修长的手指再次抚过御案。这一次,指尖传来的粗粝触感,与蒙毅口中那滚烫的数字奇异地交融、共鸣——这滔天金流正是浇筑帝国的基石!

“好。”一个平静无波的字眼,从他口中吐出,如同定海神针,瞬间抚平了殿内因巨大数字而掀起的惊涛骇浪。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敬畏地聚焦于那冕旒之后。

扶苏缓缓起身,玄衣纁裳上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流淌着深邃的光华。他目光如炬,扫过下方那一张张或苍白、或涨红、或仍残留着劫后余生般呆滞的脸庞。

“三千七百余万金。”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如同宣告神谕,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众人心头,“此非朕之私库,乃帝国之筋骨,万民之膏血所聚!此金流,如渭水奔涌,终将哺育万里河山!”

他的目光投向乌氏倮,这位以金山砸出五块水泥专营权的北地巨擘:“乌卿!”

乌氏倮身躯一震,立刻离席,深深拜伏于通道中央的金砖之上,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草民在!”

“汝以万金竞得五区水泥之利,非为一家之富。”扶苏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北疆烽燧,需汝水泥加固!帝国驰道,需汝水泥贯通!此乃社稷重器,万民倚仗!汝当以国事为重,速速于各郡设立工坊,广招匠作,务使水泥如泉涌,流布四方!若有差池,误国误民,朕之天问,不吝染血!”

冰冷的话语,如同无形的枷锁,瞬间套在了那堆耀眼金山上。乌氏倮浑身一紧,伏得更低,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肃穆与沉重:“陛下天恩!乌氏倮谨遵圣谕!必竭尽所能,开山取石,广设工坊,日夜不息!若有一处烽燧因水泥不固而毁,若有一寸驰道因水泥不济而断,倮愿自缚请罪,以颅谢天下!”字字铿锵,如同金石坠地,这是用身家性命立下的军令状!

扶苏目光微移,落在巴蜀程不害身上:“程卿!”

程不害一个激灵,慌忙扑出,跪在乌氏倮身侧:“草…草民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扶苏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随即转为不容置疑的威严,“汝既掌西部纸笔之利,当使文墨化春风,吹散巴山蜀水之蒙昧!广设学塾,开蒙黔首!帝国新政之要义,需尔等以纸笔为舟楫,通达四方!若有一县一乡,因纸笔短缺而新政迟滞,汝难辞其咎!”

程不害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顶门,方才竞拍纸笔时的孤注一掷,此刻竟化作了沉甸甸的荣耀与责任!他重重叩首,额角触地有声:“陛下!程氏必倾全族之力,广造纸坊,廉售铅笔!定叫巴山稚子有书读,蜀水老农知新政!若有差池,不害提头来见!”

“林卿!”

闽越海商林珩激动得浑身颤抖,几乎是踉跄着扑跪上前:“草民林珩,叩谢陛下隆恩!”

“汝舍家业,竞得农具之利于闽越。”扶苏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殿宇,看到了那片山多地瘠的海疆,“开山造田,引水灌溉,乃活命之本!朕予汝利器,望汝还闽越一片鱼米之乡!莫负朕望,莫负闽越父老!”

“陛下!”林珩早已泪流满面,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林珩此身此命,皆属陛下!属大秦!必使闽越荒山变梯田,瘠土生稻浪!若违此誓,天诛地灭!”这已不是商贾的承诺,而是战士的誓言!

扶苏的目光依次扫过陇西姚拓、燕地巨商。每一个被点到名字的巨贾,无不离席跪拜,在帝国至高权柄的注视和重托下,立下最庄重的誓言。整个大殿,肃杀与狂热交织,金戈铁马之气弥漫。逐利之心,在这煌煌天威与沉甸甸的帝国重托下,被强行淬炼、锻打,与那冰冷的金流一起,浇筑进大秦新生的筋骨之中!

“诸位!”扶苏的声音再次拔高,如同洪钟大吕,响彻殿宇,“今日槌落,契约已成!尔等手中所握,非独商利,乃帝国之血脉,万民之生计!望尔等谨记誓言,不负朕望!大秦强盛基石,始于今日!始于尔等!”

“吾皇万岁!大秦万年!”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带着灵魂深处的战栗与归属感,再次席卷大殿,声浪直透云霄

拍卖的硝烟尚未在咸阳宫完全散尽,帝国的另一台庞大机器——工部,便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关,轰然启动!

翌日黎明,晨曦微露,咸阳城西的工部衙署前已是车马辚辚。数十辆满载着沉重木箱、蒙着厚实油布的马车整齐排列。木箱内,是分门别类、捆扎严密的图纸——新式曲辕犁的每一处榫卯结构,龙骨翻车齿轮啮合的精确角度,水泥窑炉的构造与火候控制要诀……这些凝聚着工部“神工院”无数匠人心血与皇帝前瞻智慧的国之重器图纸,此刻如同即将奔赴疆场的锐士,整装待发。

工部侍郎茅焦,这位皇家学院工学院院长,身着沾满灰点的四品深绯官袍,亲自站在署衙高阶之上。他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如鹰,扫视着下方整装待发的队伍。这支队伍由工部最精干的“技正”和“匠作使”组成,人人脸上都带着一丝紧张与无上的荣光。他们肩负的使命,是深入帝国腹地,将拍卖会上的契约化作现实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