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23章 关中暗流涌,均田首遇阻

第23章 关中暗流涌,均田首遇阻(1 / 2)

驿站的窗外,夜色如墨,寒风卷着枯叶,发出阵阵凄厉的呼啸。

室内,一盏孤灯摇曳,将蒙毅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得修长而孤寂。

他刚刚落下的最后一笔,力透纸背,墨迹仿佛带着一股彻骨的寒意。

“关中之地,已非净土。”

八个字,如八柄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他缓缓放下狼毫笔,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

烛火映照下,他那张素来沉稳如山的面庞,此刻布满了冰霜。

这已是他抵达关中的第三日。

三日来,他所见所闻,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将整个关中越收越紧,网的中心,便是那些世代盘踞于此的豪强地主,而编织这张网的,正是官府中的蠹虫。

杨慎行,表面上对他这位钦差恭敬备至,言语间满是对新政的拥护和对殿下的忠诚。

可那副谦卑的笑脸背后,藏着的是一条滑腻的毒蛇。

每当蒙毅要求调阅田亩清册和户籍档案时,杨慎行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推诿。

“哎呀,蒙上卿,您有所不知,文书房前几日漏水了,大部分卷宗受潮,有些竹简都散了,正在晾晒、修复,恐污了您的眼。”

“上卿大人,负责此事的张主簿昨日突发恶疾,卧床不起,下官已经派人去催了,还请您稍待片刻。”

“片刻”之后又是“片刻”,仿佛咸阳县寺的时间流逝都比别处要慢上几分。

蒙毅岂会看不出这拙劣的把戏?

他不动声色,却早已将杨慎行的虚伪嘴脸刻在心里。

官面上的路走不通,他便亲自去乡野间探查。

在那个咸阳西郊的村落,他看到了最荒诞的一幕。

村民们围着宣讲新政的官吏,口中高喊着“陛下英明”、“均田令好”,脸上却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

当他私下找到一位老农,询问为何不去领取官府分下的田契时,那老农浑浊的双眼瞬间被惊恐填满,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左右张望,确定四下无人后,才压低声音,用几不可闻的气声说道:“大人,那地……是催命符啊!王家的管事早就放了话,谁敢伸手,就打断谁的腿,再把他全家老小都扔进渭水里喂鱼!”

王家!王长庚!

蒙毅的脑海中浮现出这个名字,眼神骤然变得锐利如刀。

他记得很清楚,扶苏殿下在提及均田令时,曾重点说过,此举最大的阻力便来自于这些根深蒂固的地方豪绅。

而王长庚,正是关中豪绅之首。

他们不仅敢公然威胁百姓,甚至还敢制造“民怨沸腾”的假象来对抗新政!

那些聚集在县衙门口,哭天抢地声称均田令让他们活不下去的“佃户”,蒙毅只看了一眼,就发现他们个个眼神精悍,手掌粗糙却骨节分明,分明是被人豢养的打手和地痞流氓!

好一个王长庚,好一个杨慎行!

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官匪勾结,沆瀣一气,竟将陛下的仁政变成了残害百姓的利刃!

他们以为用这种上下堵截的法子,就能让自己这个钦差大臣变成聋子、瞎子,最后只能带着一份“民心不稳,新政推行过急”的报告灰溜溜地返回咸阳宫?

痴心妄想!

蒙毅的胸中,一股怒火正在熊熊燃烧。

陛下将关中这块推行新政的试验田托付于他,是何等的信任!

他若不能撕开这层黑幕,将这些国之蛀虫连根拔起,有何面目去见陛下,有何面目去面对那些在恐惧中挣扎的关中百姓!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

冷风如刀,瞬间灌入,吹得灯火一阵狂乱摇曳,险些熄灭。

驿站外,几道黑影在远处一闪而过,随即隐没在黑暗中。

是杨慎行派来监视他的人。

从他踏入咸阳地界的那一刻起,他就活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之下。

他的一举一动,恐怕都会在第一时间传到杨慎行和王长庚的耳朵里。

正因如此,他才不能再以“钦差大臣蒙毅”的身份行事。

这个身份,如今非但不是助力,反而成了一道厚重的枷锁,让他无法触及最底层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