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全球雪灾之我靠囤物资苟活 > 第157章 从拉加大峡谷到达布尔汗布达山外围(第22天至32天)

第157章 从拉加大峡谷到达布尔汗布达山外围(第22天至32天)(1 / 2)

第二十二至三十二天,总行程约108公里,海拔3800 → 4100,

进入雪原第二十二天,也就是前往沙漠第二十二天。

这一天徐明进入拉加大峡谷腹地,也就是位于黄河上游深切段的地方。

徐明从拉加寺以东约20公里处,正式踏入拉加大峡谷的腹地。此处是黄河上游最险峻的峡谷段,藏语称“玛曲曲果”即黄河源头之峡,两侧为红色三叠纪砂岩,因富含铁氧化物而呈暗红锈色,岩层水平层理清晰,像被巨斧劈开的书页。

谷底宽仅20–30米,冰封黄河厚达60–80厘米,冰面布满纵向张裂缝与横向剪切纹,裂缝中渗出暗绿水流,结成薄冰,踩上去“咔啦”作响。冰层下隐约可见凝固的漩涡纹路,那是去年汛期最后的挣扎。

风从谷底斜向上吹,带着冰川融水的湿冷气息,卷着雪粒抽打脸颊,像细沙磨过。空气中弥漫着岩石风化后的铁锈味与冰层深处腐殖质的微腥。

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试探着落脚。身后,约三十多步远的地方,灰狼依旧缓缓跟随着。

它瘦得皮包骨,肋骨一根根凸起,像被风干的骨架撑着一张灰白相间的皮。肩胛骨高耸,走起路来一颠一颠,前腿微颤,右后腿还带着旧伤,落地时总比别的爪子慢半拍。毛发曾是厚实的灰褐色,如今被雪水、血痂和尘土结成硬块,贴在身上,像披着一件破旧的蓑衣。耳朵缺了一角,是某次搏斗的纪念。它的眼睛是深绿的,在昏暗中泛着幽光,始终盯着前方那个裹着皮袍、背着行囊的人影。

它不近,也不远。

它只是跟着。

它不知道为什么。

本能告诉它:人是危险的,但是它前面的这个人貌似没那么危险。

这个人,没有弓,没有陷阱,没有杀意。他走得很慢,像它一样疲惫。灰狼记得自己濒死时候,他第一次丢给他食物带来的希望,那一次,是肉干。它记得那味道,也记得那距离。

它不信任,但它更怕孤独。

在这片死寂的雪原上,一个移动的生命,或许就是活下去的线索。

午后,一块冰挂从百米高崖坠落,砸在前方两米处,碎冰飞溅。徐明滚身避让,肩部擦伤。灰狼立刻伏低身体,耳朵紧贴头颅,绿眼扫视崖壁,确认无后续坠落,才缓缓抬头,继续前行。

日行进不足八公里。夜宿于红岩凹,也就是一处背风的红色砂岩凹陷,岩壁因昼夜温差风化,剥落成鳞片状。他烧雪水喝,水汽在岩壁凝成薄霜。手指冻得发紫,指尖触碰岩壁,留下短暂的暖痕。

他用骨匕在皮囊上划下第十五道痕,低声说:“还没死。”声音在峡谷中回荡,被风撕碎。

灰狼卧在岩凹外二十步远的雪窝里,耳朵不时竖起,捕捉风中的动静。它没有睡。它知道,在这地方,有时候,闭眼就是死亡。

前往沙漠的第二十三至二十四天。

这两天,徐明他们穿越了“一线天”峡谷,也就是黄河窄谷段。

随着峡谷的收窄,他们步入进入“一线天”段。岩壁近乎垂直,顶部被冰雪覆盖,冰层厚达1米以上,形成悬冰川。

冰层常年不化,垂挂着数条冰帘,最长者近一米,如利剑倒悬。冰面因昼夜温差反复融化冻结,表面光滑如镜,踩上去极易打滑。徐明用布条缠住树枝,做成简易防滑杖,侧身避让冰锥,一步步挪行。

空气中弥漫着冰晶升华的微甜气息,阳光偶尔穿透云层,照在冰面上,折射出幽蓝光晕。谷底回响着冰层深处“嗡——”的低频震颤,仿佛大地在呼吸。

灰狼走在前方,鼻子贴地,耳朵微转。它能嗅出薄冰区的湿冷气流,能听到冰层下细微的“咔啦”声。它不时停下,回头望一眼那个缓慢移动的人影,确认他还活着。

它想:他太慢了,会死在这里。

但它没有走。

它知道,独自穿越“一线天”,比跟着一个人更危险。

第二十四天的中午,他们终于走出“一线天”,进入峡谷中下游开阔段,即黄河冲积扇前缘。

徐明站在一处高坡上,望见前方是一望无际的砾石荒原,盖着一层积雪,远处一道黑白色山影横亘天际,那就是布尔汗布达山。

两日合计行进十八公里。徐明肩部旧伤复发,灰狼前爪冻伤,行走略跛。夜宿于砾石台,这是一处由黄河冲积形成的天然石台,背风,可避雪。

灰狼卧在石台外的背风处,耳朵始终竖起。它舔了舔前爪的冻伤,疼痛让它微微抽搐。它抬头望向那人,见他正从皮囊中倒出一点结冰的水,含在口中融化。

它想:他和我一样,也在硬撑。

前往沙漠的第二十五至二十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