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唐纪二十七(公元710年-713年)

唐纪二十七(公元710年-713年)(2 / 2)

幽州大都督薛讷镇守幽州二十多年,官吏百姓安居乐业。他从未出兵塞外,外族也不敢入侵。薛讷与燕州刺史李琎有矛盾,李琎在刘幽求面前诋毁他,刘幽求推荐左羽林将军孙佺取代他。

三月丁丑日

任命孙佺为幽州大都督,将薛讷调任为并州长史。

夏季,五月

益州獠人反叛。

戊寅日,睿宗在北郊祭祀地神。

辛巳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延和。

六月丁未日

右散骑常侍武攸暨去世,追封为定王。

睿宗因节愍太子李重俊作乱时,岑羲有保护之功,癸丑日,任命岑羲为侍中。

庚申日,幽州大都督孙佺与奚族酋长李大酺在冷陉交战,全军覆没。当时,孙佺率领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调发两万步兵、八千骑兵,分为三军,袭击奚族、契丹族。将军乌可利进谏说:“道路艰险且天气炎热,孤军远征,前往必定会失败。”孙佺说:“薛讷在边境多年,最终没能为国家收复营州。如今趁他们没有防备,前往必定能立功。”派李楷洛率领四千骑兵为先锋,遇到八千奚族骑兵,李楷洛交战失利。孙佺生性怯懦,不敢救援,率领军队想要返回,奚族军队趁机追击,唐军大败。孙佺凭借山势摆成方阵自保,李大酺派人对孙佺说:“朝廷已经与我们和亲,如今大军为何前来?”孙佺说:“我奉朝廷敕令前来招慰你们。李楷洛不遵守指挥,擅自与你们交战,请允许我将他斩首谢罪。”李大酺说:“如果是这样,国家的信物在哪里?”孙佺收集军中所有的丝帛,共一万多段,连同紫袍、金带、鱼袋一起赠送给李大酺。李大酺说:“请将军返回南方,不要再来侵扰。”唐军将士心怀恐惧,再也无法维持队列,奚族军队趁机追击,士兵全部溃散。孙佺、周以悌被奚族擒获,献给突厥,默啜可汗将他们全部杀死;李楷洛、乌可利逃脱返回。

秋季,七月

彗星出现在西方,经过轩辕星进入太微垣,一直延伸到大角星。

有相面的人对同中书门下三品窦怀贞说:“你有遭受刑罚的灾祸。”窦怀贞害怕,请求辞去官职,去安国寺当奴仆;睿宗下诏允许他辞官。乙亥日,又任命窦怀贞为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平章军国重事。

太平公主让术士对睿宗说:“彗星的出现是为了除旧布新,而且帝座星及心前星都有变化,皇太子应当成为天子。”睿宗说:“传位给有德之人来躲避灾祸,我已经下定决心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都极力劝阻,认为不能这样做。睿宗说:“中宗在位时,群奸当道,上天屡次降下灾变。我当时请求中宗选择贤能的儿子立为太子来顺应灾异,中宗不高兴,我感到担忧恐惧,几天都吃不下饭。难道在他那里就能劝说他,在自己这里就不能做到吗!”太子李隆基听说后,疾驰入宫拜见,趴在地上磕头请求说:“我凭借微小的功劳,破例被立为太子,担心不能胜任,不知道陛下为何突然要将皇位传给我?”睿宗说:“国家之所以能再次安定,我之所以能得到天下,都是你的功劳。如今帝座星有灾变,所以将皇位授予你,转祸为福,你还有什么疑虑呢!”太子坚决推辞。睿宗说:“你是孝子,何必非要等到我死后在灵柩前即位呢!”太子流泪退出。

壬辰日,睿宗颁布制书,将皇位传给太子,太子上表坚决推辞。太平公主劝说睿宗虽然传位,但仍然应当亲自总揽大政。睿宗于是对太子说:“你是因为天下事务繁重,想要我继续治理吗?从前舜禅让给禹,仍然亲自巡视天下。我虽然传位给你,怎能忘记家国大事?那些军国重事,我会继续过问。”

八月庚子日

唐玄宗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太上皇自称“朕”,所下命令称为“诰”,每五天在太极殿接受一次朝见。皇帝自称“予”,所下命令称为“制”“敕”,每天在武德殿接受朝见。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及重大刑罚政务由太上皇决定,其余事务都由皇帝决定。

壬寅日,给大圣天后上尊号为圣帝天后。

甲辰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先天。

乙巳日,在漠州以北设置渤海军,在恒州、定州境内设置恒阳军,在妫州、蔚州境内设置怀柔军,共驻扎五万士兵。

丙午日,立妃子王氏为皇后,任命皇后的父亲王仁皎为太仆卿。王仁皎是下邽人。戊申日,立皇子许昌王李嗣直为郯王,真定王李嗣谦为郢王。

八月

任命刘幽求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魏知古为侍中,崔湜为检校中书令。

起初,河内王李琚参与了王同皎的谋逆计划,失败后亡命天涯,在江都以抄书为生。玄宗做太子时,李琚返回长安,被选拔补任诸暨主簿,他前往东宫拜谢太子。李琚走进殿中,故意放慢脚步、抬头张望,宦官提醒说:“殿下在帘内。”李琚说:“什么殿下?当今世上只有太平公主罢了!”太子立刻召见他,与他交谈,李琚说:“韦庶人弑君叛逆,人心不服,诛杀她并不难。但太平公主是武后的女儿,凶狠狡猾至极,大臣大多被她所用,我私下为陛下担忧。”太子拉他同坐榻上,流泪说:“主上同胞手足,只有太平公主一人,说她的坏话恐怕伤害主上心意,不说则祸患日益加深,该怎么办?”李琚说:“天子的孝道,与平民不同,应当以安定宗庙社稷为己任。盖主是汉昭帝的姐姐,自幼由昭帝供养,有罪尚且被诛杀。治理天下的人,怎能拘泥于小节!”太子高兴地说:“你有什么才艺,能和我交往?”李琚说:“能炼丹、善诙谐嘲讽。”太子于是上奏任命他为詹事府司直,每天与他相处,后来逐步升迁为太子中舍人;玄宗即位后,任命他为中书侍郎。

当时,宰相大多是太平公主的党羽,刘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谋划用羽林兵诛杀他们,让张暐秘密对玄宗说:“窦怀贞、崔湜、岑羲都是靠太平公主得以晋升,日夜谋划叛乱。如果不早点下手,一旦事发,太上皇怎能安稳!请速速诛杀他们。我已与刘幽求定好计策,只等陛下下令。”玄宗深表赞同。但张暐将计谋泄露给侍御史邓光宾,玄宗大惊,急忙列出他们的罪状上报太上皇。丙辰日,刘幽求被捕入狱。有关部门上奏说:“刘幽求等人离间皇室骨肉,罪当处死。”玄宗为他辩解,说他有大功,不能杀。癸亥日,将刘幽流放到封州,张暐流放到峰州,邓光宾流放到绣州。

起初,崔湜担任襄州刺史时,秘密与谯王李重福通信,李重福赠给他金带。李重福失败后,崔湜本应被处死,多亏张说、刘幽求营救才得以幸免。不久后崔湜依附太平公主,与公主谋划罢免张说的政事,将他调任左丞、分司东都。等到刘幽求流放封州,崔湜暗示广州都督周利贞杀死他。桂州都督、景城人王晙得知阴谋后,留住刘幽求不发送。周利贞多次发公文索要,王晙不予回应,周利贞便上报朝廷。崔湜屡次逼迫王晙,让他遣送刘幽求,刘幽求对王晙说:“你违抗执政大臣保护流放之人,势必无法保全自己,只会连累你。”坚决请求前往广州,王晙说:“你所犯的罪,并非朋友间应断绝往来的大罪。我因你获罪,毫无怨恨!”最终还是拖延不发送,刘幽求因此得以幸免。

九月丁卯朔(初一)

发生日食。

辛卯日,立皇子李嗣升为陕王。李嗣升的母亲杨氏,是杨士达的曾孙女。王皇后没有儿子,将他当作亲生儿子抚养。

冬季,十月庚子日

玄宗拜谒太庙,大赦天下。

癸卯日,玄宗前往新丰,在骊山脚下打猎。

辛酉日,沙陀金山派遣使者入朝进贡。沙陀是处月族的分支,姓朱邪氏。

十一月乙酉日

奚族、契丹族两万骑兵入侵渔阳,幽州都督宋璟紧闭城门不出战,敌军大肆劫掠后离去。

太上皇颁布诰令,派遣皇帝巡视边境,西起河、陇地区,东到燕、蓟地区,选拔将领、训练士兵。甲午日,任命幽州都督宋璟为左军大总管,并州长史薛讷为中军大总管,朔方大总管、兵部尚书郭元振为右军大总管。

十二月

刑部尚书李日知请求退休。

李日知为官时,不施行鞭打刑罚却能把事务处理好。刑部有位令史,接受敕令三天后,忘记执行。李日知发怒,找来刑杖,召集众官吏,想要鞭打他;随后又说:“我要是鞭打你,天下人必定会说你能惹李日知生气、受李日知鞭打,你就与众不同了,妻子儿女也会抛弃你。”于是释放了他。官吏们都感激悦服,无人敢再触犯法令,即便偶尔有延误,众人也会一同谴责犯错者。

公元713年(唐玄宗开元元年,癸丑年)

春季,正月乙亥日

太上皇颁布诰令:“卫士从今往后二十五岁参军,五十岁免除兵役;羽林飞骑都从卫士中选拔补充。”

任命吏部尚书萧至忠为中书令。

皇帝巡视边境的计划改期,所招募的士兵各自遣散,约定八月再次集结,最终未能成行。

二月庚子夜

朝廷打开城门点燃花灯,又补办去年的酺宴(官方特许的聚饮),大规模集合歌舞杂技艺人。太上皇与玄宗亲临门楼观看,有时通宵达旦,持续了一个多月。左拾遗、华阴人严挺之上疏进谏,认为:“酺宴是顺应百姓意愿,集合众人共同欢乐。如今却耗费万民之力,花费巨资举办百戏表演,这并非彰显圣德、美化风俗的做法。”玄宗于是停止了相关活动。

起初,高丽灭亡后,其分支首领大祚荣迁徙到营州居住。等到李尽忠反叛,大祚荣与靺鞨族首领乞四北羽聚集部众向东逃走,凭借险要地势自保。李尽忠死后,武则天派将军李楷固讨伐其残余势力。李楷固击败乞四北羽并将其斩首,领兵越过天门岭,逼近大祚荣。大祚荣率军迎战,李楷固大败,仅自身逃脱。大祚荣于是率领部众向东占据东牟山,筑城定居。大祚荣骁勇善战,高丽、靺鞨族人逐渐归附他,统治区域方圆二千里,有十多万户,能作战的士兵数万人,自称振国王,依附于突厥。当时奚族、契丹族都已反叛,道路断绝,武则天无法讨伐。中宗即位后,派遣侍御史张行岌招抚慰问,大祚荣派遣儿子入朝侍奉。到这时,玄宗任命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将他的辖区设为忽汗州,令大祚荣兼任都督。

庚申日,玄宗下令将严挺之的忠诚正直向百官宣示,并给予丰厚赏赐。

三月辛巳日

皇后亲自举行亲蚕礼(皇后劝勉农桑的礼仪)。

晋陵尉杨相如上疏议论时政,大意是:“隋炀帝自恃强大,不担忧国家政事,虽然制敕不断颁布,但言行不一,嘴上说的如同尧、舜,所作所为却堪比桀、纣,最终将天下拱手抛弃。”又说:“隋朝因放纵欲望而灭亡,太宗因抑制欲望而昌盛,希望陛下慎重选择!”还说:“君主没有不喜欢忠诚正直而厌恶奸佞邪恶的,但忠诚正直者常常被疏远,奸佞邪恶者常常被亲近,以至于国破身亡仍不醒悟,为何?只因忠诚正直者大多违背君主意愿,奸佞邪恶者大多顺从君主心意,多次违背就会产生憎恶,多次顺从就会产生喜爱,这就是亲疏有别的原因。英明的君主却不这样,喜爱那些违背自己的人来招揽忠贤,厌恶那些顺从自己的人来除去奸佞,那么太宗的太平基业,又怎会遥远呢!”又说:“法令贵在简明且能禁止奸邪,刑罚贵在轻微且必须执行;陛下正在推崇至高德行,广泛推行新政,请求全部废除繁琐细密的规定,不追究细小过错。不追究小过就不会有繁琐苛刻的政令,不遗漏大罪就能制止奸邪,使法令简明而难以触犯,宽厚而能约束,那就好了。”玄宗阅览后认为他说得很好。

此前,大明宫修建尚未完工,夏季五月庚寅日,玄宗下令因农忙时节,暂停修建,等待农闲时再继续。

六月丙辰日

任命兵部尚书郭元振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太平公主依仗太上皇的权势,专擅朝政,与玄宗产生矛盾。当时七位宰相中,有五位出自她的门下;文武大臣中,大半依附于她。她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晙及僧人慧范等人谋划废除玄宗,另立皇帝,又与宫女元氏合谋,打算在赤箭粉(一种药材)中下毒,献给玄宗。李晋是李德良的孙子。常元楷、李慈多次前往太平公主府第,一同策划阴谋。

王琚对玄宗说:“事情紧急了,不能不迅速行动!”左丞张说从东都派人给玄宗送来一把佩刀,意在让玄宗当机立断。荆州长史崔日用入朝奏事,对玄宗说:“太平公主谋反已有多时,陛下从前在东宫时,还是臣子,若要讨伐她,需用计谋和武力。如今已登上皇位,只需下达一道制书,谁敢不听从?万一奸人得势,后悔就来不及了!”玄宗说:“你说得很对。只是担心惊动太上皇。”崔日用说:“天子的孝道在于安定天下。如果奸人得势,社稷就会化为废墟,这能算是孝道吗!请先控制北军,再逮捕逆党,这样就不会惊动太上皇了。”玄宗深表赞同,任命崔日用为吏部侍郎。

秋季,七月

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计划在本月四日发动叛乱,命令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兵突袭武德殿,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衙起兵响应。玄宗于是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下计策,准备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姜皎是姜謩的曾孙;李令问是李靖弟弟李客师的孙子;王守一是王仁皎的儿子;高力士是潘州人。

甲子日,玄宗派王毛仲调取闲厩中的马匹及三百多名士兵,与十多位同谋者一同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召见常元楷、李慈,先将二人斩首;在内客省擒获贾膺福、李猷,押出宫门;在朝堂上逮捕萧至忠、岑羲,全部斩首。窦怀贞逃进水沟中,上吊自杀,玄宗下令戮尸,将其改姓为“毒”。太上皇得知变故,登上承天门楼。郭元振上奏说,皇帝是奉太上皇诰令诛杀窦怀贞等人,没有其他情况。玄宗不久后赶到楼上,太上皇于是颁布诰令,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大赦天下,只不赦免逆党亲信。薛稷在万年狱被赐死。

乙丑日,太上皇颁布诰令:“从今往后,军国政事、刑罚奖惩,全部由皇帝裁决。我将无为而治,修身养性,以遂平生心愿。”当天,太上皇迁居百福殿。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天后才出来,被赐死在家中,她的儿子们及党羽被处死的有几十人。薛崇简因多次劝谏母亲而遭鞭打,特免一死,赐姓李氏,官爵依旧。查抄太平公主家产,财物堆积如山,珍宝器物与皇宫相当,厩中的牛羊马匹、田园的租息收入,连续几年都没收不完。慧范的家产也有几十万缗。将新兴王李晋改姓为“厉”。

起初,玄宗谋划诛杀窦怀贞等人时,召见崔湜,想要把他当作心腹。崔湜的弟弟崔涤对他说:“主上如果询问,不要有所隐瞒。”崔湜没有听从。窦怀贞等人被诛杀后,崔湜与右丞卢藏用都因私下侍奉太平公主获罪,崔湜流放到窦州,卢藏用流放到泷州。新兴王李晋临刑前感叹说:“本来策划这场阴谋的是崔湜,如今我死了他却活着,这不冤枉吗!”恰逢有关部门审讯宫女元氏,元氏供出崔湜参与同谋下毒,于是玄宗追令崔湜在荆州自尽。薛稷的儿子薛伯阳因娶公主为妻免死,流放到岭南,在途中自杀。

起初,太平公主与其党羽谋划废立皇帝,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都表示赞同,只有陆象先认为不可。太平公主说:“废黜长子、拥立少子,本就不顺天意;况且他又失德,为何不除掉他?”陆象先说:“既然他因功被立为太子,就应当因罪被废黜。如今他实在无罪,我终究不敢听从。”太平公主愤怒离去。玄宗诛杀窦怀贞等人后,召见陆象先说:“岁寒知松柏,果然如此!”当时正在严厉追查太平公主的党羽,应当治罪的人很多,陆象先暗中为他们申诉辩解,保全了很多人;但他从未自夸,当时无人知晓。百官中向来被太平公主善待或憎恶的,有的被罢黜,有的被提拔,整整一年都没有处理完。

丁卯日,玄宗亲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己巳日,玄宗对郭元振等功臣分别授予不同的官爵、宅第和金银绸缎。任命高力士为右监门将军,掌管内侍省事务。

起初,太宗制定制度,内侍省不设置三品官,宦官身穿黄色官服、领取口粮,只负责守门和传递命令而已。武则天虽是女主,宦官也没有掌权。中宗时期,受宠信的近臣众多,宦官中七品以上的有一千多人,但身穿红色官服(五品以上)的还很少。玄宗在藩邸时,高力士倾心侍奉他,等到玄宗做太子,上奏任命他为内给事,到这时因诛杀萧至忠、岑羲有功而受到赏赐。此后宦官逐渐增加到三千多人,被任命为三品将军的越来越多,身穿红、紫官服(三品以上)的达一千多人,宦官势力的兴盛从此开始。

壬申日,派遣益州长史毕构等六人巡视安抚十道。乙亥日,任命左丞张说为中书令。

庚辰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象先被罢免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八月癸巳日,任命封州流人刘幽求为左仆射、平章军国大事。

九月丙辰日

突厥可汗默啜派遣儿子杨我支前来求婚;丁巳日,玄宗同意将蜀王的女儿南和县主嫁给她。

中宗驾崩时,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曾秘密上表韦后,请求将相王的儿子们外放。玄宗即位后,在宫中发现了这道奏表,拿给侍臣看。当时李峤已以特进身份退休,有人请求诛杀他,张说曰:“李峤虽然不识顺逆,但当时为韦后谋划,也算尽忠其主。”玄宗表示赞同。壬戌日,任命李峤的儿子率更令李畅为虔州刺史,让李峤跟随儿子赴任。

庚午日,任命刘幽求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丙戌日,朝廷恢复右御史台,负责督察各州,撤销诸道按察使。

冬季,十月辛卯日

玄宗召见京畿地区的县令,告诫他们在年景饥荒时要体恤百姓。

己亥日,玄宗前往新丰;癸卯日,在骊山脚下讲习武事,征调二十万士兵,旌旗连绵五十多里。因军容不整,将兵部尚书郭元振按在大旗之下,准备斩首。刘幽求、张说跪在马前劝谏说:“郭元振对国家有大功,不能杀。”玄宗于是将他流放到新州。又斩杀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因其制定军礼不够严肃。玄宗起初只想立威,并无杀唐绍之意,但金吾卫将军李邈仓促宣敕将他斩首。不久后玄宗罢免李邈官职,终身不再任用。当时两位大臣获罪,各军大多震惊失措,只有左军节度薛讷、朔方道大总管解琬的军队镇定不动,玄宗派遣轻骑召见他们,均无法进入其军阵。玄宗深表赞赏,对二人加以慰勉。

甲辰日,玄宗在渭川打猎。他想任命同州刺史姚元之为宰相,张说嫉妒他,让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姚元之,玄宗没有采纳。张说又让殿中监姜皎对玄宗说:“陛下常想挑选河东总管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如今我找到了。”玄宗问是谁,姜皎说:“姚元之文武全才,正是合适人选。”玄宗说:“这是张说的意思,你怎能当面欺骗我,罪该处死!”姜皎磕头认罪,玄宗立即派遣中使征召姚元之前来行宫。姚元之到达时,玄宗正在打猎,当即召见他,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姚元之处理政务精明敏捷,三次担任宰相,都兼任兵部尚书,边境的屯兵戍守、侦察哨所,士兵马匹、储备军械等情况,他都能默默记在心里。玄宗刚即位,励精图治,每件事都咨询姚元之。姚元之应答迅速准确,同僚们只能随声附和,因此玄宗专门委任他处理政务。姚元之请求抑制权贵亲信,珍惜爵位赏赐,接纳谏言,拒绝贡品,不与群臣过分亲近;玄宗全部采纳。

乙巳日,玄宗返回京师。

姚元之曾上奏请求按顺序提拔郎官,玄宗却抬头仰望殿宇,姚元之再三说明,玄宗始终不回应;姚元之感到害怕,快步退出。退朝后,高力士劝谏说:“陛下刚总揽朝政,宰相奏事,应当当面表明同意或反对,怎能一概不加理会!”玄宗说:“我委任姚元之处理日常政务,大事应当上奏共同商议;郎官品级低微,难道还要一一来烦扰我吗?”恰逢高力士到中书省传达事务,把玄宗的话告诉了姚元之,姚元之这才放心。听到的人都佩服玄宗懂得君主用人之道。

左拾遗、曲江人张九龄,因姚元之威望很高、被玄宗信任,上奏劝他远离谄媚浮躁之人,提拔纯正敦厚之士,大意是:“任用人才应根据其才能,这是治国的根本,与有才能的人共同治理国家,没有比这更重要的途径了。以往任用人才,并非没有识人之明,之所以失误,在于凭感情用人。”又说:“自从您担任宰相,掌握用人之权,那些内心浅薄、意志薄弱之徒,已经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前来投靠,谄媚您的亲戚以求得赞誉,讨好您的宾客以获得接纳,他们中间并非没有人才,但缺点在于无耻。”姚元之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新兴王李晋被诛杀时,他的僚属官吏都四散奔逃,只有司功李捴步行跟随,不失为官的礼仪,还为李晋的尸体哭泣。姚元之听说后,说:“这是栾布一类的忠义之人。”等到担任宰相后,将李捴提拔为尚书郎。

己酉日,任命刑部尚书赵彦昭为朔方道大总管。

十一月乙丑日

刘幽求兼任侍中。

辛巳日,群臣上表请求为玄宗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玄宗同意了。戊子日,玄宗接受尊号册命。

中书侍郎王琚深受玄宗亲近厚待,群臣无人能及。他每次进见,都陪玄宗谈笑,直到深夜才出宫。有时休假,玄宗常常派遣中使召见他。有人对玄宗说:“王琚有权谋纵横的才能,可与他平定祸乱,却难以与他共守太平。”玄宗因此逐渐疏远他。这个月,任命王琚兼任御史大夫,巡视北部边境各军。

十二月庚寅日

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元。将尚书左、右仆射改为左、右丞相;中书省改为紫微省;门下省改为黄门省,侍中改为监;雍州改为京兆府,洛州改为河南府,长史改为尹,司马改为少尹。

甲午日,吐蕃派遣大臣前来求和。

壬寅日,任命姚元之兼任紫微令。姚元之为避开玄宗的尊号(开元),恢复原名姚崇。

玄宗下敕:“都督、刺史、都护赴任前,都要亲自进宫辞别,然后从侧门退出听候指示。”

姚崇担任宰相后,紫微令张说感到害怕,于是暗中前往岐王府表达诚意。有一天,姚崇在便殿回答玄宗的询问,走路略微有些跛脚。玄宗问:“你有脚疾吗?”姚崇回答说:“我有心腹之疾,并非脚疾。”玄宗问其中缘由,姚崇说:“岐王是陛下的爱弟,张说是辅政大臣,却秘密乘车进入岐王府,我担心陛下被误导,因此感到忧虑。”癸丑日,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刘幽求也被罢免为太子少保。甲寅日,任命黄门侍郎卢怀慎为同紫微黄门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