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因为敬晖、桓彦范、袁恕己还在京师,十分忌恨他们,乙卯日,将三人外放为滑州、洺州、豫州刺史。
赐予閺乡僧人万回“法云公”的称号。甲戌日,封突骑施酋长乌质勒为怀德郡王。
二月乙未日,任命刑部尚书韦巨源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仍然与韦皇后叙论宗族关系。
丙申日,僧人慧范等九人都被加授五品官阶,赐予郡公、县公爵位;道士史崇恩等三人加授五品官阶,任命为国子祭酒,待遇等同于正式官员;叶静能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挑选左、右台及朝廷内外五品以上官员二十人担任十道巡察使,委托他们考察官吏、安抚百姓、举荐贤才、公正断案,每两年更换一次,根据他们的功过进行升降奖惩。易州刺史魏人姜师度、礼部员外郎马怀素、殿中侍御史临漳人源乾曜、监察御史灵昌人卢怀慎、卫尉少卿滏阳人李杰都在其中。
三月甲辰日,中书令韦安石被罢免为户部尚书;户部尚书苏瑰为侍中、西京留守。苏瑰是苏飂的父亲。唐休瓃退休。
起初,少府监丞弘农人宋之问和他的弟弟兖州司仓宋之逊都因依附张易之而被贬到岭南,后来逃回东都,藏匿在友人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家中。王同皎痛恨武三思和韦后的所作所为,每次与亲信谈论起他们,都咬牙切齿。宋之逊在帘后听到了这些话,秘密派遣他的儿子宋昙和外甥校书郎李悛向武三思告密,想要以此赎罪。武三思让宋昙、李悛和抚州司仓冉祖雍上书告发王同皎与洛阳人张仲之、祖延庆、武当丞寿春人周憬等暗中勾结壮士,谋划杀死武三思,趁机率兵闯入皇宫,废除韦皇后。中宗命令御史大夫李承嘉、监察御史姚绍之审理此案,又命令杨再思、李峤、韦巨源参与核验。张仲之揭发武三思的罪状,事情牵连到后宫。杨再思、韦巨源假装睡着没有听见;李峤和姚绍之命令将张仲之反绑起来送往监狱。张仲之回头张望,不停地诉说冤情。姚绍之命令手下人殴打他,打断了他的手臂。张仲之大声呼喊:“我已经输给你们了,死了也要到上天那里控告你们!”庚戌日,王同皎等人都被判处斩首,家产被没收。周憬逃入比干庙中,大声说:“比干是古代的忠臣,知道我的忠心!武三思与皇后淫乱,危害国家,不久就会被斩首示众,只恨我不能亲眼见到!”于是自杀身亡。宋之问、宋之逊、宋昙、李悛、冉祖雍都被任命为京官,加授朝散大夫。
武三思与韦后日夜不停地谗陷敬晖等人,又将敬晖降职为朗州刺史,崔玄暐降为均州刺史,桓彦范降为亳州刺史,袁恕己降为郢州刺史;与敬晖等人一同立功的谢思行等人都被视为同党,受到贬谪。
朝廷大量设置员外官,从京师各部门到各州共有两千多人,宦官被越级提拔为七品以上员外官的又将近一千人。
魏元忠从端州返回后,担任宰相,不再强行进谏,只是随波逐流,朝廷内外都对他感到失望。酸枣尉袁楚客写信给魏元忠,认为:“陛下刚即位,应当更新德行,提拔君子,贬退小人,以振兴教化,怎么能安于荣宠,沉默不语呢!如今不早日册立太子,挑选师傅辅佐他,这是第一大过失。公主开设府署设置属官,这是第二大过失。尊崇僧人,让他们游走于权贵之门,借助势力收受贿赂,这是第三大过失。艺人小人,窃取官爵,这是第四大过失。有关部门选拔举荐贤才,都依靠钱财和权势谋求,这是第五大过失。宠爱提拔宦官,将近一千人,成为滋生祸乱的根源,这是第六大过失。王公贵族,赏赐没有节制,相互攀比奢侈浪费,这是第七大过失。大量设置员外官,耗费钱财损害百姓,这是第八大过失。先朝的宫女,能够随意居住在外,出入没有禁令,结交权贵谋求私利,这是第九大过失。旁门左道之人,迷惑君主的视听,窃取俸禄官位,这是第十大过失。这十大过失,您不纠正,谁来纠正呢!”魏元忠收到信后,只是惭愧地道谢而已。夏季四月,改赠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酆王,韦皇后的四个弟弟都被追赠为郡王。
己丑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怀远退休。
处士京兆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暗中与后宫勾结,必定会发动叛乱;中宗大怒,命令将他斩首。黄门侍郎宋瓃上奏请求审理核实,中宗更加愤怒,来不及整理头巾,拖着鞋子走出侧门,对宋瓃说:“我以为已经把他斩了,竟然还没执行吗!”命令立即斩首。宋瓃说:“有人说皇后与武三思私通,陛下不询问就将告发者诛杀,我担心天下人必定会私下议论。”坚决请求审理,中宗不同意。宋瓃说:“如果一定要斩杀韦月将,请先斩杀我!否则,我终究不敢遵照诏令执行!”中宗的怒气稍微消解。左御史大夫苏珦、给事中徐坚、大理卿长安人尹思贞都认为正当夏季执行死刑,违背时令。中宗于是命令对韦月将处以杖刑,流放到岭南。过了秋分一天,拂晓时分,广州都督周仁轨将韦月将斩首。
御史大夫李承嘉依附武三思,在朝廷上诋毁尹思贞,尹思贞说:“你依附奸臣,想要图谋不轨,先除掉忠臣吗!”李承嘉大怒,弹劾尹思贞,将他外放为青州刺史。有人对尹思贞说:“你平时说话迟钝,等到在朝廷上驳斥李承嘉时,为什么如此敏捷?”尹思贞说:“不能鸣叫的东西,受到刺激就会鸣叫。李承嘉依仗权势欺凌我,我为了道义不受屈辱,也不知道话是从哪里来的。”
武三思厌恶宋瓃,将他外放为代理贝州刺史。
五月庚申日,将则天大圣皇后安葬于乾陵。
武三思让郑愔告发朗州刺史敬晖、亳州刺史韦彦范(桓彦范)、襄州刺史张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均州刺史崔玄暐与王同皎勾结谋反。六月戊寅日,将敬晖贬为崖州司马,韦彦范贬为泷州司马,张柬之贬为新州司马,袁恕己贬为窦州司马,崔玄暐贬为白州司马,都为员外官,长期任职,削除他们的功勋和封爵;恢复韦彦范的本姓桓氏。
起初,韦玄贞被流放到钦州后去世,蛮族酋长宁承基兄弟逼迫娶他的女儿,韦玄贞的妻子崔氏不同意,宁承基等人杀死了崔氏以及她的四个儿子韦洵、韦浩、韦洞、韦泚,中宗命令广州都督周仁轨率领两万士兵前去讨伐。宁承基等人逃入海中,周仁轨追击并斩杀了他们,用他们的头颅祭祀崔氏的坟墓,将他们的部众几乎杀戮抢掠殆尽。中宗很高兴,加授周仁轨为镇国大将军,担任五府大使,赐予汝南郡公爵位。韦后隔着帘子向周仁轨行拜礼,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他。等到韦后败亡,周仁轨因是同党被诛杀。
秋季七月戊申日,册立卫王李重俊为皇太子。太子性情英明果断,但东宫的属官大多是权贵子弟,所作所为多不合法;左庶子姚琫多次劝谏,太子不听,姚琫是姚璹的弟弟。
丙寅日,任命李峤为中书令。
中宗将要返回西京长安,辛未日,左散骑常侍李怀远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担任东都留守。
武三思暗中派人上疏揭发韦皇后的淫秽行为,张贴在天津桥,请求废黜韦皇后。中宗大怒,命令御史大夫李承嘉彻底追查此事。李承嘉上奏说:“这是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派人干的,虽然表面上是请求废后,实际上是图谋谋反,请将他们灭族。”武三思又让安乐公主在宫中谗陷他们,侍御史郑愔在宫外散布言论,中宗命令司法部门结案。大理丞三原人李朝隐上奏说:“敬晖等人没有经过审讯,不能仓促诛杀灭族。”大理丞裴谈上奏说:“敬晖等人应当按照制书处以斩首、没收家产的刑罚,不应该再进行审讯。”中宗因为敬晖等人曾经被赐予铁券,许诺过不死,于是将敬晖长期流放到琼州,桓彦范流放到瀼州,张柬之流放到泷州,袁恕己流放到环州,崔玄暐流放到古州,他们的子弟年龄在十六岁以上的,都流放到岭南。提拔李承嘉为金紫光禄大夫,晋升襄武郡公爵位,裴谈为刑部尚书;将李朝隐外放为闻喜令。
武三思又暗示太子上奏表,请求将敬晖等人灭三族,中宗没有同意。
中书舍人崔湜劝说武三思:“敬晖等人将来北归,终究会成为后患,不如派遣使者伪造制书将他们杀死。”武三思询问谁可以担任使者,崔湜推荐大理正周利用。周利用先前被五王厌恶,被贬为嘉州司马,于是任命周利用代理右台侍御史,奉命前往岭南。等到周利用到达岭南时,张柬之、崔玄暐已经去世,在贵州遇到桓彦范,命令手下人将他捆绑起来,拖在竹筏上,皮肉都被磨掉露出骨头,然后用杖打死。抓到敬晖后,将他凌迟处死。袁恕己一向服用黄金,周利用逼迫他喝下野葛汁,喝了几升都没有死,袁恕己不堪忍受毒性和愤怒,用手捶打地面,指甲都脱落了,周利用仍然将他打死。周利用返回后,被提拔为御史中丞。薛季昶多次被贬谪为儋州司马,最终服药自杀。
武三思杀死五王后,权势超过君主,常常说:“我不知道世上什么人是善人,什么人是恶人;只要对我好的就是善人,对我不好的就是恶人罢了。”
当时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太府卿纪处讷、鸿胪卿甘元柬都是武三思的党羽。御史中丞周利用、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都是武三思的耳目,当时的人称之为“五狗”。
九月戊午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怀远去世。
起初,李峤担任吏部侍郎时,想要树立私人恩德,谋求再次担任宰相,上奏大量设置员外官,广泛引荐权贵和亲戚朋友。等到担任宰相后,选拔官吏的制度混乱,国库耗费减少,于是又上奏表陈述滥设官员的弊端,并且请求辞职;中宗安慰劝谕,没有同意。
冬季十月己卯日,中宗车驾从东都出发,任命前代理并州长史张仁愿代理左屯卫大将军兼洛州长史。戊戌日,车驾到达西京长安。十一月乙巳日,大赦天下。
丙辰日,任命蒲州刺史窦从一为雍州刺史。窦从一是窦德玄的儿子,原名怀贞,为了避韦皇后父亲的名讳,改名为从一,他常常谄媚依附权贵。太平公主与僧寺争夺水磨,雍州司户李元纮判决水磨归僧寺所有。窦从一非常害怕,急忙命令李元纮更改判决。李元纮在判决文书后郑重书写:“南山可以移动,这个判决不能更改!”窦从一无法改变他的判决。李元纮是李道广的儿子。
起初,秘书监郑普思把女儿送入后宫,监察御史灵昌人崔日用弹劾他,中宗没有听从。郑普思在雍州、岐州聚集党羽,图谋作乱。事情败露后,西京留守苏瑰将他逮捕关押,彻底审理。郑普思的妻子第五氏凭借鬼神之道得到韦皇后的宠幸,中宗下敕书让苏瑰停止审理。等到中宗车驾返回西京,苏瑰在朝堂上争辩,中宗压制苏瑰而庇护郑普思;侍御史范献忠进言说:“请斩杀苏瑰!”中宗说:“为什么?”范献忠回答:“苏瑰身为留守大臣,不能先斩杀郑普思再上奏,反而让他迷惑圣听,罪责极大。而且郑普思谋反的迹象明显,陛下却曲意为他辩解。我听说帝王不会死,大概就是说这种情况吧!我愿意先被赐死,不能面朝北侍奉郑普思。”魏元忠说:“苏瑰是忠厚长者,量刑不会枉法。郑普思依法应当处死。”中宗不得已,戊午日,将郑普思流放到儋州,其余党羽都被处死。
十二月己卯日,突厥默啜侵犯鸣沙,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与之交战,军队战败,死亡六千多人。丁巳日,突厥进一步侵犯原州、会州等地,抢掠陇右的牧马一万多匹后离去。沙吒忠义被免去官职。
安西大都护郭元振前往突骑施乌质勒的牙帐商议军事,当时天降大雪,狂风大作,郭元振站立在帐前,与乌质勒交谈。过了很久,积雪很深,郭元振始终没有移动脚步;乌质勒年老,不堪寒冷,会谈结束后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娑葛率领军队准备攻打郭元振,副使御史中丞解琬得知后,劝说郭元振连夜逃走。郭元振说:“我以诚心待人,有什么可怀疑畏惧的!况且身处敌营深处,逃跑又能去哪里呢!”安卧不动。第二天早晨,郭元振入宫哭吊,十分悲痛。娑葛被他的道义感动,对待郭元振如同当初。戊戌日,任命娑葛承袭嗢鹿州都督、怀德王的爵位。
安乐公主依仗宠爱骄横放纵,卖官鬻爵、干预刑狱,权势倾动朝野。有时她自己拟定制敕,遮住文字,让中宗签字盖章;中宗笑着依从,竟然不看内容。她还亲自请求立自己为皇太女,中宗虽然没有同意,但也没有谴责她。
景龙元年(丁未,公元707年)
春季正月庚戌日,中宗下制书,因突厥默啜侵犯边境,命令朝廷内外官员各自进献平定突厥的计策。右补阙卢倅上奏疏,认为:“郤縠喜爱礼乐,尊崇诗书,成为晋国的元帅;杜预射箭不能穿透礼器,却建立了平定吴国的功勋。由此可知,居中策划谋略,不取决于一个人的勇猛。像沙吒忠义,只有猛将的才能,本来不足以担当大任。另外,鸣沙之战中,主将率先逃跑,应当依法惩处;赏罚分明,敌人就没有不服从的。还有,边境各州的刺史,应当精心挑选,让他们招募士兵、储备物资粮食,敌人来犯就抵御,敌人退去就防备。去年天下遭受旱灾,不宜轻易发动军队。应当先治理内部再处理外部,安抚近处来招徕远方,等到仓库充实、士兵训练有素,然后再大举讨伐突厥。”中宗认为他说得很好。
二月丙戌日,中宗派遣武攸暨、武三思前往乾陵祈雨。不久降下雨水,中宗很高兴,下制书恢复武氏的崇恩庙以及昊陵、顺陵,将酆王庙改名为褒德庙,酆王陵改名为荣先陵;又下制书规定崇恩庙的斋郎从五品官的子弟中选拔。太常博士杨孚说:“太庙的斋郎都是从七品以下官员的子弟中选拔,如今崇恩庙却从五品官子弟中选拔,不知道太庙该如何处理?”中宗命令太庙也依照崇恩庙的标准。杨孚说:“以臣子的标准效仿君主,尚且属于僭越叛逆,更何况以君主的标准效仿臣子呢!”中宗才停止。
庚寅日,中宗下敕书将各州的中兴寺、中兴观改名为龙兴寺、龙兴观,从今以后上奏政事不得提及“中兴”二字。右补阙权若讷上奏疏,认为:“天、地、日、月等字的避讳都是武则天时期的规定,贼臣敬晖等人轻易扰乱先前的规矩;如今废除这些规定对淳朴的教化没有益处,保留它们却能彰显孝道治理。另外,神龙元年的制书说,任何事情都依照贞观年间的旧例,怎么能舍弃近代的母后典范,而尊崇远古的祖先德行呢!”奏疏呈上后,中宗亲手写下制书予以褒奖赞美。
三月庚子日,吐蕃派遣大臣悉薰热入朝进贡。
夏季四月辛巳日,中宗将自己抚养的雍王李守礼的女儿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五月戊戌日,任命右屯卫大将军张仁愿为朔方道大总管,防备突厥。
中宗因为年成干旱、粮食价格昂贵,召见太府卿纪处讷商议对策。第二天,武三思让掌管太史事务的迦叶志忠上奏:“昨夜,摄提星进入太微宫,到达帝座星附近,预示着大臣设宴觐见,向天子进献忠心。”中宗认为他说得对,下敕书称赞纪处讷忠诚,感动上天显现祥瑞,赏赐他一套衣服、六十段丝帛。
六月丁卯朔日,发生日食。
姚巂道讨击使、监察御史晋昌人唐九征攻打姚州反叛的蛮族,将其击败,斩杀俘获三千多人。
韦皇后因为太子李重俊不是自己所生,十分厌恶他;特进、德静王武三思尤其忌恨太子。上官婕妤因为武三思的缘故,每次拟定制敕,都推崇武氏集团。安乐公主与驸马左卫将军武崇训常常欺凌侮辱太子,有时甚至称呼他为“奴才”。武崇训还教唆安乐公主向中宗进言,请求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太子心中积怨已久,无法平息。
秋季七月辛丑日,太子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伪造制书调集羽林千骑兵三百多人,在武三思、武崇训的府邸将他们杀死,连同他们的亲信党羽十多人。又派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和他的儿子天水王李禧分兵守卫宫城各门,太子与李多祚率领军队从肃章门破门而入,叩击宫门索要上官婕妤。上官婕妤大声说:“看他们的意图是先索要我婉儿,接着索要皇后,然后就会轮到陛下。”中宗于是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婕妤登上玄武门楼躲避兵锋,命令左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领一百多名飞骑驻扎在楼下自卫。杨再思、苏瑰、李峤与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率领两千多名士兵驻扎在太极殿前,关闭宫门坚守。李多祚率先到达玄武楼下,想要上楼,宿卫士兵阻止了他。李多祚与太子犹豫不决,按兵不动,希望中宗询问他们。宫闱令石城人杨思勖在中宗身边,请求出击。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担任前锋总管,杨思勖拔刀将他斩杀,李多祚的军队士气大跌。中宗靠着栏杆俯身对李多祚率领的千骑兵说:“你们都是朕的宿卫士兵,为什么要跟随李多祚谋反?如果能斩杀谋反者,不用担心没有富贵。”于是千骑兵斩杀了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其余部众全部溃散。成王李千里、天水王李禧攻打右延明门,想要杀死宗楚客、纪处讷,没有攻克而战死。太子率领一百多名骑兵逃往终南山,到达鄠县西边时,能跟随他的只剩下几个人,在树林中休息时,被身边的人杀死。中宗将太子的头颅进献到太庙,并且祭祀武三思、武崇训的灵柩,然后将太子的头颅悬挂在朝堂上示众。将成王李千里的姓氏改为蝮氏,他的同党都被处死。
东宫的僚属没有人敢靠近太子的尸体,只有永和县丞宁嘉勖脱下衣服包裹太子的头颅,大声痛哭,被贬为兴平丞。
太子的军队经过的各门守卫都被判处流放;韦氏的党羽上奏请求将他们全部诛杀,中宗又命令司法部门重新审理。大理卿宋城人郑惟忠说:“重大案件刚刚判决,人心尚未安定,如果再重新审理,就会让心怀不安的人增多。”中宗才停止。
任命杨思勖为银青光禄大夫,兼任内常侍。癸卯日,大赦天下。
追赠武三思为太尉、梁宣王,武崇训为开府仪同三司、鲁忠王。安乐公主请求依照永泰公主的旧例,将武崇训的坟墓改为陵。给事中卢粲反驳说:“永泰公主的事情是出于陛下的特别恩宠,如今鲁王是公主的驸马,不能相比。”中宗亲手写下敕书说:“安乐公主与永泰公主没有区别,夫妻同葬的道理,古今相同。”卢粲又上奏说:“陛下因为对女儿的宠爱而施加到她的丈夫身上,怎么能让上下没有区别、君臣地位相同呢!”中宗才听从了他的意见。安乐公主大怒,将卢粲外放为陈州刺史。
襄邑尉襄阳人席豫听说安乐公主请求成为皇太女,叹息说:“梅福讥讽指责王氏外戚,难道我就不能这样做吗!”于是上书请求立太子,言辞十分恳切。太平公主想要上表推荐他为谏官。席豫以此为耻,逃走了。
八月戊寅日,韦皇后以及王公大臣们上奏为中宗上尊号为应天神龙皇帝,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门楼改为制胜楼。宗楚客又率领百官上奏请求为韦皇后加尊号为顺天翊圣皇后。中宗都同意了。
起初,右台大夫苏珦审理太子李重俊的党羽,囚犯中有牵连到相王的人,苏珦秘密为他申辩,中宗才没有追究。从此以后,安乐公主以及兵部尚书宗楚客日夜谋划谗陷相王,让侍御史冉祖雍等人诬告相王及太平公主,说他们“与李重俊勾结谋反,请将他们逮捕关进制狱。”中宗召见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让他审理此案。萧至忠哭泣着说:“陛下拥有天下,不能容纳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而要让人罗织罪名陷害他们吗!相王过去是皇嗣,坚决向武则天请求,将天下让给陛下,连日不进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怎么能因为冉祖雍的一句话就怀疑他呢!”中宗一向友爱兄弟,于是搁置了这件事。
右补阙浚仪人吴兢听说冉祖雍的谋划,上奏疏说:“自从文明年间以来,国家的继承人几乎断绝,陛下登基,恩惠遍及九族,从瘴气弥漫的岭南找回宗室子弟,提拔到朝廷任职。况且相王是陛下的同胞至亲,天下无人能比,而贼臣日夜勾结谋划,想要将他置于极刑;祸乱的根源,将要从此开始。如果授予权力,即使关系疏远也会变得重要;如果剥夺权势,即使关系亲近也会变得轻微。自古以来,委托信任异姓之人,猜忌骨肉至亲,而导致国家灭亡的,有多少人啊!况且国家的宗室子弟已经所剩无几,陛下登基不久,就有一个儿子因起兵被杀,一个儿子因过失被贬谪远方,只剩下一个弟弟在身边朝夕相伴,‘尺布斗粟’的讥讽,不能不谨慎对待,《诗经·青蝇》中所说的谗言害人,实在令人畏惧啊!”
相王性情宽厚恭谨,安静恬淡,喜好谦让,所以在武氏、韦氏专权的时期,最终得以幸免。
起初,右仆射、中书令魏元忠因为武三思专擅朝政,心中常常愤懑抑郁。等到太子李重俊起兵,在永安门遇到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胁迫他跟随自己,太子死后,魏升被乱兵杀死。魏元忠扬言说:“首恶已经死去,即使被处以鼎镬之刑又有什么关系!只可惜太子丧命了!”中宗因为他有功,而且受到高宗、武则天的器重,所以没有追究。兵部尚书宗楚客、太府卿纪处讷等人共同作证指控魏元忠,说他“与太子勾结谋反,请将他灭三族。”中宗下制书不允许。魏元忠感到害怕,上奏表请求解除官职爵位,以散官身份回家。丙戌日,中宗亲手写下敕书,允许他解除仆射职务,以特进、齐公的身份退休,仍然每月初一、十五入朝。
九月丁卯日,任命吏部侍郎萧至忠为黄门侍郎,兵部尚书宗楚客为左卫将军,兼任太府卿纪处讷为太府卿,都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于惟谦被罢免为国子祭酒。
庚子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龙。
宗楚客等人引荐右卫郎将姚廷筠为御史中丞,让他弹劾魏元忠,说:“侯君集是国家的开国元勋,等到他谋反时,太宗向群臣请求饶他一命却没有得到允许,最终流泪将他斩首。后来房遗爱、薛万彻、齐王李佑等人谋反,即使是至亲,也都依照国法处置。魏元忠的功劳比不上侯君集,自身又不是皇亲国戚,与李多祚等人谋反,儿子加入叛逆之徒,应当被灭族抄家。只是有朋党编造言辞营救,迷惑圣听,陛下仁慈恩惠,想要掩盖他的过错。我之所以冒着触犯龙颜、违背圣意的风险进言,正是因为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社稷啊。”中宗颇为赞同。魏元忠被关押在大理寺,被贬为渠州司马。
宗楚客让给事中冉祖雍上奏说:“魏元忠已经犯了大逆之罪,不应该出任渠州司马。”杨再思、李峤也附和他。中宗对杨再思等人说:“魏元忠侍奉我很久了,我特别怜悯宽容他,制书已经下达,怎么能屡次更改!赏罚的权力,应当由朕掌握。你们多次上奏,实在不符合我的心意!”杨再思等人惶恐地跪拜谢罪。
监察御史袁守一又上奏表弹劾魏元忠说:“李重俊是陛下的儿子,尚且被依法处死;魏元忠既不是功臣也不是皇亲,怎么能唯独逃脱严刑!”甲辰日,又将魏元忠贬为务川尉。
不久,宗楚客又让袁守一上奏说:“武则天当初在三阳宫生病时,狄仁杰上奏请求陛下监国,魏元忠秘密上奏认为不可以,这说明魏元忠心怀叛逆已久,请予以严惩!”中宗对杨再思等人说:“在我看来,臣子侍奉君主,必须一心一意;哪里有君主稍微生病,就急于请求太子主持政事的道理!这是狄仁杰想要树立私人恩德,不能看出魏元忠有什么过错。袁守一想要借以前的事情陷害魏元忠,怎么可以呢!”宗楚客才停止。
魏元忠在前往涪陵的途中去世。
银青光禄大夫、上庸公、圣善、中天、西明三寺住持慧范在东都建造圣善寺,在长乐坡建造大佛像,国库因此耗费空虚。中宗和韦皇后都器重他,他的权势倾动朝廷内外,没有人敢指责他。戊申日,侍御史魏传弓揭发他贪污受贿四十多万,请求处以极刑。中宗想要宽恕他,魏传弓说:“刑罚和赏赐是国家的大事,陛下已经胡乱施加赏赐,怎么能不再执行刑罚呢!”中宗于是削除慧范的官爵,将他放逐回家。
宦官左监门大将军薛思简等人受到安乐公主的宠爱,放纵残暴,不遵守法令,魏传弓上奏请求诛杀他们,御史大夫窦从一感到害怕,坚决阻止。当时宦官掌权,窦从一担任雍州刺史和御史大夫时,误见到没有胡须的诉讼者,必定会曲意迎合。
任命杨再思为中书令,韦巨源、纪处讷都为侍中。
壬戌日,将左、右羽林千骑兵改为万骑兵。
冬季十月丁丑日,任命左屯卫将军张仁愿担任朔方道大总管,攻打突厥。等到张仁愿到达时,突厥已经退走,他率军追击,大败突厥。
习艺馆内教苏安恒,高傲自负,喜欢猎奇,太子李重俊诛杀武三思时,苏安恒自称“这是我的计谋”。太子失败后,有人告发他;戊寅日,苏安恒被处死。
十二月乙丑朔日,发生日食。
这一年,皇帝派使者分路前往长江、淮河一带,赎买被捕的鸟兽鱼虾放生。
中书舍人、房子县人李乂上奏疏劝谏说:“江南的百姓靠捕鱼捉虾为生,鱼虾鳖蟹带来的收入,是老百姓活下去的依靠。陛下的恩惠虽然能惠及这些小生灵,可让百姓安稳生活的好处,却没落到普通人身上。为啥这么说呢?江湖里的物产丰富,繁殖起来没个尽头,但国库的钱财,很容易就花光了。要是赎生花的钱少,根本救不了多少动物;要是花得多,国家日常的开支就会短缺。与其拯救牲畜鱼虾,不如关心老百姓的死活!况且那些卖这些生灵的人,眼里只认钱,朝廷天天送钱过去,他们的渔网就会一年比一年多,陛下一时兴起做件赎生的善事,他们却会百倍地去捕捞牟利。倒不如把赎生的钱财收回来,用来减免穷苦百姓的赋税徭役,这样让国家安稳、爱护百姓,带来的福气比赎生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