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唐纪十八(公元671年-681年)

唐纪十八(公元671年-681年)(2 / 2)

命令刘仁轨镇守洮河军。冬季十二月乙卯日,皇帝下诏大规模发兵讨伐吐蕃。

皇帝下诏认为显庆年间制定的新礼,大多不遵循古制,五种礼仪都按照《周礼》执行。从此礼官更加没有可以依据的准则,每次举行大型典礼,都要临时撰写制定礼仪。

仪凤三年戊寅(公元678年)

春季正月辛酉日,文武百官及蛮夷酋长在光顺门朝拜天后。

刘仁轨镇守洮河,每次有奏请,大多被李敬玄压制,因此对他心怀怨恨。刘仁轨知道李敬玄没有将帅的才能,想陷害他,就上奏说:“西边的镇守事务,非李敬玄不可。”李敬玄坚决推辞,皇帝说:“刘仁轨需要我,我也会亲自前往,你怎么能推辞呢!”丙子日,任命李敬玄代替刘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代理鄯州都督。又命令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等人征发剑南、山南的兵力前往支援。李孝逸是李神通的儿子。

癸未日,派遣左金吾将军曹怀舜等人分别前往黄河南北招募勇士,无论平民还是官员都可以应募。

夏季四月戊申日,大赦天下,将第二年的年号改为通乾。

五月壬戌日,皇帝前往九成宫。丙寅日,山中下雨,天气非常寒冷,随从的士兵有被冻死的。

秋季七月,李敬玄上奏说在龙支击败了吐蕃。

皇帝刚即位时,不忍心观看《破阵乐》,命令停止演奏。辛酉日,太常少卿韦万石上奏说:“这首乐曲长久不演奏,恐怕会失传。请求从今以后,大型宴会时再演奏它。”皇帝同意了。

九月辛酉日,皇帝返回京师长安。

皇帝准备发兵讨伐新罗,侍中张文瓘卧病在家,亲自乘车入宫觐见,劝谏说:“现在吐蕃侵犯边境,正在发兵向西讨伐;新罗虽然说不顺从,但从未侵犯过边境,如果又向东征讨,我担心国家和百姓都难以承受这样的负担。”皇帝于是放弃了这个打算。癸亥日,张文瓘去世。

丙寅日,李敬玄率领十八万兵力与吐蕃将领论钦陵在青海湖交战,唐军战败,工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彭城僖公刘审礼被吐蕃俘虏。当时刘审礼率领前军深入敌军腹地,在濠所扎营,遭到吐蕃军队进攻,李敬玄胆小懦弱,按兵不动不去救援。得知刘审礼战死的消息后,李敬玄狼狈地后撤,驻扎在承风岭,依靠泥沟进行防御,吐蕃军队驻扎在高冈上居高临下逼近他。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夜间率领五百名敢死士兵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队溃散混乱,将领跋地设领兵逃走,李敬玄才得以收集残余部众返回鄯州。

刘审礼的几个儿子把自己捆绑起来前往皇宫,请求进入吐蕃赎回父亲;皇帝下诏允许次子刘易从前往吐蕃探望。刘易从抵达吐蕃时,刘审礼已经病逝,刘易从日夜不停地号哭;吐蕃人被他的孝心感动,归还了刘审礼的遗体,刘易从光着脚背着父亲的遗体返回。皇帝嘉奖黑齿常之的功劳,提拔他为左武卫将军,担任河源军副使。

李敬玄西征时,监察御史原武人娄师德响应招募勇士的诏令参军,唐军战败后,皇帝下诏命令娄师德收集溃散的士兵,军队才得以重新振作。于是任命他出使吐蕃,吐蕃将领论赞婆在赤岭迎接他。娄师德传达皇帝的旨意,向他说明祸福得失,论赞婆非常高兴,为此好几年没有侵犯边境。娄师德升任殿中侍御史,担任河源军司马,兼管营田事务。

皇帝因吐蕃的威胁而忧虑,召集所有侍臣商议对策,有人主张和亲以安抚百姓;有人主张严密设置防守,等到国家和百姓富足后再讨伐;有人主张立即发兵进攻。商议最终没有结果,皇帝赏赐众人食物后让他们退下。

太学生宋城人魏元忠上疏,陈述抵御吐蕃的策略,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文治和武功。如今谈论文治的人把辞藻华丽放在首位,而不重视治国安邦的才能;谈论武功的人把骑马射箭放在首位,而不懂得谋略,这些对国家的治乱有什么好处呢!所以陆机撰写了《辨亡论》,却无法挽救西晋在河桥的战败;养由基能射穿七层铠甲,却不能帮助楚国在鄢陵之战中取胜,这都是已经发生过的明证。古语说:‘百姓没有固定的习俗,政事有治理得好和不好之分;军队没有强大和弱小之分,将领有聪明和笨拙之别。’因此选拔将领应当以谋略为根本,勇力为次要。如今朝廷用人,大多选取将门子弟和为国捐躯者的后代,他们都是平庸之人,怎能担当起镇守边关的重任!李左车、陈汤、吕蒙、孟观,都是出身贫贱却立下卓越功勋的人,没听说他们的家族世代为将。”

“赏罚是军队和国家的关键事务,如果有功不赏、有罪不诛,即使是尧、舜也无法实现天下大治。议论的人都说:‘近来的征伐,只有赏格的空文却没有实际兑现。’这都是因为才能低下的官吏不识大体,只吝惜功勋赏赐,担心耗费仓库财物。他们不知道士兵不拼命作战,损失会有多大!百姓虽然低微,但不能被欺骗。怎能颁布不守信用的政令、设置虚有其表的奖赏科目,却期望士兵立功呢!自从苏定方征伐辽东、李积攻破平壤后,奖赏就从未兑现,功勋也被拖延搁置,没听说斩杀一个台郎、处死一个令史来向立功者谢罪。大非川战败后,薛仁贵、郭待封等人没有立即被严惩,倘若当时早杀了薛仁贵等人,其余将领后来怎敢战败失利!我担心平定吐蕃,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

“此外,出兵征战的关键,全靠马力。我请求解除百姓养马的禁令,让百姓都能养马;如果官军大规模出兵,就委托州县长官用官钱高价收购,马匹就都归官府所有了。胡虏依靠马力逞强,如果允许民间买卖和饲养马匹,就是削弱他们的优势,增强中原的实力。”此前朝廷禁止百姓养马,所以魏元忠这样说。皇帝认为他说得好,召见了他,让他在中书省当值,担任仗内供奉。

冬季十月丙午日,徐州刺史密贞王李元晓去世。

十一月壬子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去世。

十二月,皇帝下诏停止第二年“通乾”的年号,因为这个年号的反语不吉利(“通乾”反读近似“天穷”)。

调露元年己卯(公元679年)

春季正月己酉日,皇帝前往东都洛阳。

司农卿韦弘机修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规模壮丽。上阳宫临近洛水,有长达一里的长廊。宫殿建成后,皇帝移居到那里。侍御史狄仁杰弹劾韦弘机诱导皇帝奢侈享乐,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依仗皇帝的恩宠专权行事,朝廷官员都畏惧他。狄仁杰上奏揭发他的奸恶,请求将他交付法司治罪,皇帝特意赦免了他。狄仁杰说:“国家虽然缺乏英才,但难道缺少王本立这样的人!陛下为何要怜惜罪人,而损害国家法律。如果一定要曲意赦免王本立,就请把我流放到无人之地,作为对将来忠贞之士的告诫!”王本立最终获罪,从此朝廷风气肃然。

庚戌日,右仆射、太子宾客道恭公戴至德去世。

二月壬戌日,吐蕃赞普去世,他的儿子器弩悉弄即位,当时年仅八岁。器弩悉弄与舅舅黮萨若前往羊同征兵,他还有个六岁的弟弟,留在论钦陵军中。国人畏惧论钦陵的权势,想立他为赞普,论钦陵不同意,与萨若共同拥立器弩悉弄。

皇帝得知赞普去世、继位者尚未确定,命令裴行俭趁机图谋吐蕃。裴行俭说:“论钦陵执政,大臣们和睦相处,无法图谋。”于是作罢。

夏季四月辛酉日,郝处俊担任侍中。

偃师人明崇俨凭借符咒幻术受到皇帝和天后的器重,官至正谏大夫。五月壬午日,明崇俨被强盗杀害,官府追捕盗贼,最终没有抓获。朝廷追赠明崇俨为侍中。

丙戌日,皇帝下诏让太子监理国政。太子处理事务明智审慎,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戊戌日,朝廷在渑池以西修建紫桂宫。

六月辛亥日,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调露。

起初,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其别帅李遮匐与吐蕃联合,侵犯逼近安西,朝廷商议发兵讨伐。吏部侍郎裴行俭说:“吐蕃侵犯边境,刘审礼全军覆没,战事尚未平息,怎能再出兵西方!如今波斯王去世,他的儿子泥洹师在京师充当人质,应当派遣使者送他回国,途中经过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领地,可相机行事擒获他们,能够不流血就取胜。”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裴行俭册立波斯王,同时担任安抚大食使。裴行俭上奏请求任命肃州刺史王方翼为自己的副手,并且让他代理安西都护。

秋季七月己卯朔日(初一),皇帝下诏定于今年冬至在嵩山举行封禅大典。

起初,裴行俭曾担任西州长史,此次奉命出使经过西州时,当地官吏和百姓到郊外迎接。裴行俭召集了一千多名当地豪杰子弟跟随自己,并且扬言说天气炎热,不能远行,要等天气稍凉再向西进发。阿史那都支侦察到这个消息后,就没有设防。裴行俭慢慢召集四镇的各族酋长说:“从前我在西州时,打猎非常快乐,如今想重温旧好,谁能跟我一起打猎?”各族子弟争相请求随行,很快聚集了近万人。裴行俭表面上是打猎,实际上是训练队伍,几天后,就率领队伍日夜兼程向西进军。在距离阿史那都支部落十多里的地方,先派遣阿史那都支的亲信前去问候他的安危,表面上显得悠闲无事,不像要讨伐他的样子,随后派人催促他前来相见。阿史那都支之前与李遮匐约定,秋天再抵御唐朝使者,突然听说唐军抵达,毫无防备,只好率领子弟前来迎接,裴行俭趁机将他擒获。然后通过他的符契召集西突厥各部酋长,将他们全部逮捕押送到碎叶城。裴行俭挑选精锐骑兵,轻装前进,日夜兼程突袭李遮匐,途中抓获了从阿史那都支那里返回的使者和李遮匐派来的使者;裴行俭释放了李遮匐的使者,让他先回去告知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被擒获,李遮匐也随之投降。于是裴行俭将阿史那都支、李遮匐囚禁起来带回长安,派遣波斯王自行回国,留下王方翼在安西,让他修筑碎叶城。

冬季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两部一同反叛,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的酋长都反叛响应,部众达数十万人。朝廷派遣鸿胪卿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右千牛卫将军李景嘉等人领兵讨伐。萧嗣业等人起初作战多次获胜,因此放松了防备;恰逢天降大雪,突厥人夜间袭击他们的军营,萧嗣业狼狈地拔营逃走,军队大乱,被突厥人击败,死亡人数不计其数。花大智、李景嘉率领步兵边战边退,得以进入单于都护府。萧嗣业被减免死罪,流放到桂州,花大智、李景嘉都被免职。

突厥人侵犯定州,刺史霍王元轨下令打开城门、放倒旗帜,突厥人怀疑有埋伏,畏惧地连夜逃走。州人李嘉运与突厥人勾结,事情败露后,皇帝命令霍王元轨彻底追查他的同党,霍王元轨说:“强敌就在边境,人心不安。如果逮捕太多人,就是逼迫他们反叛。”于是只杀了李嘉运,其余的人一概不问,并上书弹劾自己违反诏令。皇帝看到奏表后非常高兴,对使者说:“我也后悔了,要是没有霍王,定州就保不住了。”从此朝廷有大事,皇帝大多秘密下诏询问霍王元轨的意见。

壬子日,派遣左金吾卫将军曹怀舜驻守井陉,右武卫将军崔献驻守龙门,防备突厥。突厥人煽动引诱奚、契丹侵犯营州,都督周道务派遣户曹始平人唐休瓃领兵击败了他们。

庚申日,皇帝下诏因突厥背叛,停止嵩山封禅大典。

癸亥日,吐蕃文成公主派遣大臣论塞调傍前来报丧,并请求和亲,皇帝派遣郎将宋令文前往吐蕃参加赞普的葬礼。

十一月戊寅朔日(初一),任命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高智周为御史大夫,免去他的宰相职务。

癸未日,皇帝宴请裴行俭,对他说:“你兼具文武才能,现在授予你两个官职。”于是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甲辰日,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十八万兵力,连同西军检校丰州都督程务挺、东军幽州都督李文暕的部队,总计三十多万人讨伐突厥,全部受裴行俭指挥调度。程务挺是程名振的儿子。

永隆元年庚辰(公元680年)

春季二月癸丑日,皇帝前往汝州的温泉;戊午日,前往嵩山处士三原人田游岩的住所;己未日,前往道士宗城人潘师正的住所,皇帝、天后和太子都向他行礼。乙丑日,返回东都洛阳。

三月,裴行俭在黑山大败突厥,擒获突厥酋长奉职,可汗阿史那泥熟匐被他的部下杀死,部下将他的头颅献上投降。

起初,裴行俭行军到朔川时,对部下说:“用兵之道,安抚士兵贵在真诚,制服敌人重在欺诈。前些天萧嗣业的粮草被突厥人劫掠,士兵们又冻又饿,所以战败。如今突厥人必定还会用这个计谋,应当用欺诈的手段对付他们。”于是伪装了三百辆粮车,每辆车中埋伏五名壮士,各自手持陌刀、强弩,派数百名瘦弱的士兵护送,同时在险要之地埋伏精兵等待突厥人;突厥人果然前来,瘦弱的士兵丢弃粮车四散逃走。突厥人驱赶粮车前往有水草的地方,解下马鞍让马吃草,准备取车上的粮食,这时车中的壮士跃出,袭击突厥人,突厥人惊慌逃走,又遭到埋伏的精兵拦截,几乎全军覆没。从此,运送粮草的队伍,突厥人再也不敢靠近。

军队抵达单于府以北,天色已晚,扎下军营,壕沟已经挖好,裴行俭突然下令将军营转移到高冈上;将领们都说士兵已经安顿好,不能再移动,裴行俭不听,催促士兵转移。当天夜里,狂风暴雨突然降临,之前扎营的地方,积水达一丈多深。将领们又惊又服,问他原因,裴行俭笑着说:“从今以后只管听从我的命令,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奉职被擒获后,残余的突厥人逃到狼山坚守。皇帝下诏命令户部尚书崔知悌乘坐驿车前往定襄慰问将士,并且处理残余的贼寇,裴行俭率领军队返回。

夏季四月乙丑日,皇帝前往紫桂宫。

戊辰日,黄门侍郎闻喜人裴炎、崔知温,中书侍郎京兆人王德真一同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崔知温是崔知悌的弟弟。

秋季七月,吐蕃侵犯河源,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击退了他们。朝廷提拔黑齿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黑齿常之认为河源是战略要地,想增兵戍守,但运输粮草的道路艰险遥远,于是广泛设置七十多座烽火台和戍所,开垦五千多顷屯田,每年收获五百多万石粮食,从此作战和防守都有了储备。

此前,剑南招募士兵在茂州西南修筑安戎城,以切断吐蕃与蛮族的交通要道。吐蕃以生羌为向导,攻陷了安戎城,派兵驻守,从此西洱各族蛮夷都投降了吐蕃。吐蕃完全占领了羊同、党项以及各族羌人的土地,东边与凉州、松州、茂州、巂州等州接壤;南边邻近天竺,西边攻陷了龟兹、疏勒等四镇,北边抵达突厥,疆域方圆一万多里,各族中以吐蕃最为强盛,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丙申日,郑州刺史江王元祥去世。

突厥残余部众包围云州,代州都督窦怀悊、右领军中郎将程务挺领兵击败了他们。

八月丁未日,皇帝返回东都洛阳。

中书令、检校鄯州都督李敬玄战败后,多次声称生病请求返回长安;皇帝同意了。他回到长安后,却没有生病,还前往中书省处理事务;皇帝大怒,丁巳日,将他贬为衡州刺史。

太子李贤听到宫中私下议论,说自己是天后姐姐韩国夫人所生,内心疑虑恐惧。明崇俨凭借厌胜之术得到天后的信任,曾秘密声称“太子不能胜任继承皇位的重任,英王的相貌很像太宗”,又说“相王的相貌最为尊贵”。天后曾命令北门学士撰写《少阳正范》和《孝子传》赐给太子,又多次写信责备他,太子更加不安。

明崇俨死后,盗贼没有抓获,天后怀疑是太子所为。太子颇为喜好声色,与户奴赵道生等人关系亲密,赏赐给他们很多金银丝帛。司议郎韦承庆上书劝谏,太子不听。天后派人告发了这件事。皇帝下诏命令薛元超、裴炎与御史大夫高智周等人共同审讯太子,在东宫马坊搜出几百领黑色铠甲,被认为是谋反的器具;赵道生又供认是太子指使他杀死明崇俨。皇帝一向疼爱太子,犹豫不决想赦免他,天后说:“作为儿子却心怀叛逆之心,是天地所不容的;大义灭亲,怎能赦免!”甲子日,将太子李贤废为庶人,派遣右监门中郎将令狐智通等人将李贤送往长安,幽禁在别的地方,他的同党都被处死,并且在天津桥南焚烧了那些铠甲,以警示百姓。韦承庆是韦思谦的儿子。

乙丑日,立左卫大将军、雍州牧英王李哲为皇太子,更改年号为永隆,大赦天下。

太子洗马刘讷言曾撰写《俳谐集》献给李贤,李贤被废后,这本书被搜出,皇帝大怒说:“用《六经》教导人,还担心不能教化,竟然进献这种诙谐低俗的学说,难道是辅导太子的本分吗!”将刘讷言流放到振州。左卫将军高真行的儿子高政担任太子典膳丞,因与李贤有牵连,皇帝将他交给高真行,让他自行教训责罚。高政进门后,高真行用佩刀刺他的喉咙,高真行的哥哥户部侍郎高审行又刺他的腹部,高真行哥哥的儿子高璿砍下他的头颅,丢弃在路边。皇帝听说后,很不高兴,将高真行贬为睦州刺史,高审行贬为渝州刺史。高真行是高士廉的儿子。

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因依附太子获罪,被贬为普州刺史;其余东宫官员,皇帝都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恢复原职。左庶子薛元超等人都舞蹈拜谢皇恩;只有右庶子李义琰独自引咎自责、流泪哭泣,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

九月甲申日,任命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王德真为相王府长史,免去他的宰相职务。

冬季十月壬寅日,苏州刺史曹王明、沂州刺史嗣蒋王李炜,都因是前太子李贤的同党获罪,曹王明被降封为零陵郡王,安置在黔州;李炜被削除官爵,安置在道州。

丙午日,文成公主在吐蕃去世。

己酉日,皇帝向西返回长安。

十一月壬申朔日(初一),发生日食。

开耀元年辛巳(公元681年)

春季正月,突厥侵犯原州、庆州等州。乙亥日,派遣右卫将军李知十等人领兵驻守泾州、庆州,防备突厥。

庚辰日,因刚立太子,皇帝下诏在宣政殿宴请百官及命妇,让九部乐和散乐从宣政门进入。太常博士袁利贞上疏认为:“宣政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正寝,不是命妇宴会的地方;宣政门是尊贵的宫门,不是歌舞艺人进出的地方。请求让命妇在别殿宴会,九部乐从东西门进入,散乐希望能停止。”皇帝于是下令将宴会改在麟德殿举行;宴会当天,赏赐袁利贞一百段绢帛。袁利贞是袁昂的曾孙。

袁利贞的族孙袁谊担任苏州刺史,自认为他的祖先从南朝宋太尉袁淑以来,世代为帝室尽忠,认为琅邪王氏虽然世代担任宰相,但都是历代王朝的辅佐之臣,以与王氏相比为耻,曾说:“名门望族的可贵之处,在于世代坚守忠贞,才能德行相继不绝。那些通过联姻谋取禄利的人,又有什么可贵的呢!”当时的人都赞同他的话。

裴行俭的军队返回后,突厥阿史那伏念又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联合出兵侵犯边境。癸巳日,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曹怀舜、幽州都督李文暕为副总管,领兵讨伐突厥。

二月,天后上表请求赦免杞王李上金、鄱阳王李素节的罪过;皇帝任命李上金为沔州刺史,李素节为岳州刺史,仍然不许他们入朝觐见。

三月辛卯日,任命刘仁轨兼任太子少傅,其余官职不变;任命侍中郝处俊为太子少保,免去他的宰相职务。

少府监裴匪舒擅长经营获利,上奏请求售卖宫苑中的马粪,每年可获利二十万缗。皇帝询问刘仁轨的意见,刘仁轨回答说:“利润确实丰厚,但恐怕后代会说唐家卖马粪,不是好名声。”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裴匪舒又为皇帝建造镜殿,建成后,皇帝与刘仁轨一同观看,刘仁轨惊慌地快步走下殿。皇帝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刚才看到四壁有多个天子的影像,没有比这更不祥的了!”皇帝立即下令刮去镜面。

曹怀舜与副将窦义昭率领前军攻打突厥。有人告发:“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在黑沙以北,身边只有二十名骑兵以下,可以直接前往擒获。”曹怀舜等人相信了,将老弱士兵留在瓠芦泊,率领轻装精锐日夜兼程前进,抵达黑沙后却一无所获,人马疲惫,于是领兵返回。

恰逢薛延陀部落想向西投奔阿史那伏念,遇到曹怀舜的军队,于是请求投降。曹怀舜等人领兵缓慢返回,抵达长城以北时,遭遇阿史德温傅,双方小规模交战後各自撤退。到了横水,遭遇阿史那伏念,曹怀舜、窦义昭与李文暕及副将刘敬同四路军队合并成方阵,边战边行;经过一天激战,阿史那伏念趁顺风发起进攻,唐军大乱,曹怀舜等人弃军逃走,军队大败,死亡人数不计其数。曹怀舜等人收集溃散士兵,收敛金银丝帛贿赂阿史那伏念,与他约定讲和,杀牛盟誓。阿史那伏念向北离去,曹怀舜等人才得以返回。

夏季五月丙戌日,曹怀舜被减免死罪,流放到岭南。

己丑日,河源道经略大使黑齿常之领兵在良非川进攻吐蕃论赞婆,击败敌军,收缴他们的粮食和牲畜后返回。黑齿常之在军中七年,吐蕃人非常畏惧他,不敢侵犯边境。

起初,太原王妃(武则天母亲)去世后,天后请求让太平公主出家为女官,为母亲祈福。后来吐蕃请求和亲,想迎娶太平公主,皇帝于是为她建立太平观,任命她为观主,以此拒绝吐蕃的请求。到这时,才挑选光禄卿汾阴人薛曜的儿子薛绍迎娶太平公主。薛绍的母亲是太宗的女儿城阳公主。

秋季七月,太平公主嫁给薛绍,婚礼队伍从兴安门南到宣阳坊西,火炬接连不断,沿途的槐树大多被烧死。薛绍的哥哥薛顗因太平公主备受宠爱,深感忧虑,询问族祖户部郎中薛克构,薛克构说:“皇帝的外甥迎娶公主,是国家的旧例,只要恭敬谨慎行事,又有什么妨碍!但谚语说:‘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不得不为之担忧啊。”

天后因薛顗的妻子萧氏和薛顗弟弟薛绪的妻子成氏不是贵族,想让她们离弃丈夫,说:“我的女儿怎能和农家女做妯娌呢!”有人说:“萧氏是萧瑀的侄孙,与国家有旧姻亲关系。”天后才作罢。

夏州群牧使安元寿上奏:“自调露元年九月以来,损失马匹十八万多匹,监牧官吏和士兵被敌人杀害掳掠的有八百多人。”

薛延陀达浑等五州四万多帐前来投降。

甲午日,左仆射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坚决请求解除仆射职务,皇帝同意了。

闰七月丁未日,裴炎担任侍中,崔知温、薛元超一同代理中书令。

皇帝征召田游岩为太子洗马,他在东宫没有提出任何有益的建议。右卫副率蒋俨写信责备他说:“您身负巢父、许由那样的高洁节操,傲视唐尧、虞舜那样的圣主,名声传遍天下。主上放下天子的尊贵,给予您三顾茅庐的荣耀,把您当作商山四皓那样的贤士,用对待非臣子的礼仪对待您,是想让您辅导太子,让他受到良好的熏陶。皇太子正值盛年,圣明之道尚未完备,我虽无才,还能在朝廷上直言劝谏,您肩负着调教保护太子的重任,正是该进言的时候,却唯唯诺诺没有一句建议,虚度岁月。如果您当初不接受朝廷的俸禄,我怎敢说这些!如今俸禄惠及亲人,您用什么来报答?想必是您未能明白,我恭敬地写下这些话,希望能启发您。”田游岩最终无法答复。

庚申日,皇帝因服用丹药,命令太子监理国政。裴行俭驻军在代州的陉口,多次使用反间计,因此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逐渐相互猜忌。阿史那伏念将妻子、儿女和辎重留在金牙山,率领轻骑兵袭击曹怀舜。裴行俭派遣副将何迦密从通漠道,程务挺从石地道,突袭金牙山。阿史那伏念与曹怀舜等讲和后返回,抵达金牙山时,妻子、儿女和辎重已丢失,士兵大多染上疾病,于是领兵向北退守细沙。裴行俭又派副总管刘敬同、程务挺等率领单于府的军队追击。阿史那伏念请求捉拿阿史德温傅来立功赎罪,但仍犹豫不决,又自恃路途遥远,唐军必定无法抵达,于是不再设防。刘敬同等率军赶到,阿史那伏念狼狈不堪,无法整顿军队,于是捉拿阿史德温傅,从小路前往裴行俭军中投降。侦察骑兵报告说有漫天尘埃逼近,将士们都震惊恐惧。裴行俭说:“这是阿史那伏念捉拿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不是其他盗贼。但接受投降如同应对敌人,不可没有防备。”于是下令严密防备,派遣一名使者前去迎接慰问。不久,阿史那伏念果然率领酋长们捆绑着阿史德温傅来到军营门口请罪。裴行俭彻底平定了突厥残余势力,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带回长安。

冬季十月丙寅朔日(初一),发生日食。

壬戌日,裴行俭等人献上定襄之战的俘虏。乙丑日,更改年号为永淳。丙寅日,在都市斩杀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五十四人。

起初,裴行俭曾许诺阿史那伏念不杀他,所以他才投降。裴炎嫉妒裴行俭的功劳,上奏说:“阿史那伏念是被副将张虔勖、程务挺逼迫,又遭到回纥等从漠北向南逼近,走投无路才投降的。”于是皇帝下令将他处死。裴行俭叹息说:“王浑、王浚争功,是古今都引以为耻的事。只怕杀了投降的人,以后再没有人敢来投降了。”于是声称生病不再上朝。

丁亥日,新罗王金法敏去世,朝廷派遣使者册立他的儿子金政明为新罗王。

十一月癸卯日,将前太子李贤迁移到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