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唐纪十九(公元682年-686年)

唐纪十九(公元682年-686年)(1 / 2)

永淳元年壬午(公元682年)

春季二月,朝廷在蓝田建造万泉宫。

二月二十二日,更改年号,大赦天下。

五月二十八日,册立皇孙李重照为皇太孙。皇上想让他开设府署、设置下属官员,询问吏部郎中王方庆。王方庆回答:“晋朝和齐国都曾立过太孙,当时太子的官属直接成为太孙的官属,没听说过太子还在东宫时另立太孙并单独设官属的情况。”皇上说:“从我开始创立先例,不行吗?”王方庆回应:“三王不沿用前代礼仪,有何不可!”于是上奏请求设置太师、太傅等官职。但后来皇上担心这不符合旧制,最终没有任命官员。王方庆是王裒的曾孙,本名王綝,以字行世。

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领十姓部落反叛。

夏季四月初一,发生日食。

皇上因关中遭遇饥荒,一斗米价格涨到三百钱,准备前往东都洛阳;四月初三,从京城出发,留太子监理国政,让刘仁轨、裴炎、薛元超辅佐他。当时出行仓促,随从官员有人饿死在途中。皇上担心沿途有强盗,派监察御史魏元忠负责巡查车驾前后安全。魏元忠接到诏令后,立即查阅长安县监狱,找到一名盗贼,此人神情谈吐与众不同,便下令解开他的枷锁,让他穿戴官服,乘坐驿车跟随,与他同吃同住,托付他查防盗贼,盗贼笑着答应了。等到了东都,随行的士兵马匹数以万计,却没丢失一文钱。

四月初八,任命礼部尚书闻喜宪公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右金吾将军阎怀旦等三位总管分路讨伐西突厥。军队尚未出发,裴行俭去世。

裴行俭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起初他担任吏部侍郎时,前科进士王勮、咸阳县尉栾城人苏味道都还没出名。裴行俭一见他们,就说:“二位日后会相继担任选拔官员的要职,我有年幼的子女,希望托付给你们照顾。”当时王勮的弟弟王勃与华阴人杨炯、范阳人卢照邻、义乌人骆宾王都因文章而享有盛名,司列少常伯李敬玄尤其器重他们,认为他们必定会显贵。裴行俭却说:“士人要想长远发展,应当先有器量见识,再谈才华技艺。王勃等人虽有文采,却浮躁浅薄,怎能成为享受爵位俸禄的人才!杨炯稍微沉稳些,或许能做到县令;其余几人能善终就不错了。”后来王勃渡海时落水身亡,杨炯死于盈川县令任上,卢照邻因重病不愈投水而死,骆宾王参与谋反被诛杀,王勮、苏味道都担任了掌管选拔官员的职务,正如裴行俭所言。裴行俭担任将帅时,提拔的副将如程务挺、张虔勖、王方翼、刘敬同、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后来大多成为名将。

裴行俭曾让手下人去取犀角、麝香,结果丢失了。又有一次,皇上赏赐他马匹和马鞍,令史骑马疾驰,导致马摔倒、马鞍破损。这两个人都逃走了,裴行俭派人把他们召回来,说:“你们都是无心之失,何必这么过分地轻视自己!”依旧像以前一样对待他们。打败阿史那都支后,缴获一个二尺多宽的玛瑙盘,裴行俭拿给将士们看,军吏王休烈捧着盘子上台阶时,不慎摔倒把盘子摔碎了,吓得磕头流血。裴行俭笑着说:“你不是故意的,何必如此!”脸上没有丝毫惋惜的神色。皇上诏令赏赐他缴获的阿史那都支等人的资产金器三千多件,各类牲畜数量相当,他全都分给了亲戚朋友和手下将领,几天就分完了。

阿史那车薄包围弓月城,安西都护王方翼率军救援,在伊丽水打败敌军,斩杀一千多人。不久,三姓咽面部落与阿史那车薄合兵抵抗王方翼,王方翼与他们在热海交战。流箭射中王方翼的手臂,他用佩刀截断箭杆,手下人都没发觉。他率领的胡人士兵密谋活捉他来响应阿史那车薄,王方翼得知后,召集所有士兵开会,假装拿出军用物资赏赐他们,趁机按顺序把谋反的士兵拉出去斩首。当时正刮大风,王方翼敲击金鼓来掩盖斩首的声音,杀了七十多人,其余士兵都没察觉。之后,他分别派遣副将袭击阿史那车薄和咽面部落,大败敌军,生擒三百多名酋长,西突厥叛乱于是平定。阎怀旦等人最终没有出兵。王方翼不久后升任夏州都督,后来被征召入朝商议边事。皇上看到他衣服上有血迹,询问原因,王方翼详细讲述了热海苦战的情况,皇上看着他的伤口叹息不已;但最终因为他是废后王氏的近亲,没有重用他,让他返回了夏州。

四月二十二日,皇上抵达东都洛阳。

四月二十四日,任命黄门侍郎颍川人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秘书员外少监兼检校中书侍郎鼓城人郭正一、吏部侍郎鼓城人魏玄同,都与中书门下共同接受皇上的旨意、参与处理政务(即同平章事)。皇上想任用郭待举等人,对崔知温说:“郭待举等人资历还浅,暂且让他们参与政事,不能和你们用同样的名号。”从此,四品以下的京外官员参与政事的,开始用“平章事”作为名号。岑长倩是岑文本哥哥的儿子。

在此之前,魏玄同担任吏部侍郎时,上书指出选拔官员的弊端,认为:“君主的治国之道,应当委任官员并要求他们做出成效,所委任的人得当,所用的下属自然就精良。所以周穆王任命伯冏为太仆正时,说:‘谨慎挑选你的下属。’这是让各个部门自行寻找下属官员,而天子只任命主要官员。到了汉朝,有才能的人都是从州县官员中提拔,经过五府征召举荐后,才升入朝廷任职;从魏晋以来,才开始专门委托吏部选拔官员。天下如此之大,士人如此之多,却把选拔大权交给几个人,用文书案卷来衡量才能,依据档案记录来考察品行,即便这些人公平得像秤、明察得像镜子,也有能力局限和视野穷尽的时候,更何况所委托的人不称职,还存在愚昧偏私的弊端呢!希望能大致依照周、汉的制度,来弥补魏晋以来的失误。”奏疏呈上后,皇上没有采纳。

五月十四日,东都洛阳下了连阴雨。五月二十三日,洛水泛滥,淹没了一千多家百姓的房屋。关中地区先是水灾,接着是旱灾、蝗灾,随后又爆发瘟疫,一斗米价格涨到四百钱,东西两京之间的道路上饿死的人相互枕藉,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皇上封禅泰山后,想遍封五岳,秋季七月,在嵩山南面建造奉天宫。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上书劝谏:“陛下封禅泰山,宣告天下太平,招致各种祥瑞,功绩可与三皇五帝相媲美。但近几年来,粮食歉收,饿死的人随处可见,四方异族不断入侵,军队连年出征;陛下应当恭敬沉默地思考治国之道,来消除灾祸,却反而大肆建造宫殿,劳役不停,天下百姓无不失望。我有幸担任国家的监察官员,私下为此感到忧虑!”皇上虽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也宽容对待了他。自从褚遂良、韩瑗死后,朝廷内外都忌讳直言进谏,没人敢违背皇上的意愿,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等到李善感开始劝谏,天下人都很高兴,称他的劝谏为“凤鸣朝阳”(比喻贤才逢时发声)。

皇上派遣宦官沿着长江运送奇异的竹子,想种植在皇家园林中。宦官征用船只装载竹子,在所到之处肆意横行、暴虐无道;经过荆州时,荆州长史苏良嗣把他们囚禁起来,上书极力劝谏,认为:“索取远方的奇异之物,烦扰沿途百姓,恐怕不符合圣人爱护百姓的本意。此外,小人擅自作威作福,会损害皇上的英明。”皇上对天后武则天说:“我约束不严,果然被苏良嗣指责。”亲手写下诏书慰问苏良嗣,下令把竹子丢弃在长江中。苏良嗣是苏世长的儿子。

黔州都督谢佑迎合天后的心意,逼迫零陵王李明自杀,皇上对此深感惋惜,黔州都督府的官员都因此被免职。后来谢佑在平阁睡觉,与十多个婢妾共处一室,夜里被人砍下了头颅。垂拱年间,李明的儿子零陵王李俊、黎国公李杰被天后杀死,官府查抄他们家产时,发现了谢佑的头颅,被涂上油漆做成了便壶,上面还写着“谢佑”二字,这才知道是李明的儿子派刺客杀了他。

太子留守京城期间,经常外出打猎,薛元超上书劝谏;皇上听说后,派遣使者慰问薛元超,还召他前往东都洛阳。

吐蕃将领论钦陵入侵柘州、松州、翼州等地。朝廷诏令左骁卫郎将李孝逸、右卫郎将卫蒲山征调秦州、渭州等地的军队分路抵御。

冬季十月初五,黄门侍郎刘景先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一年,突厥残余势力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人召集逃亡离散的部众,占据黑沙城反叛,入侵并州和单于都护府的北部边境,杀死岚州刺史王德茂。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薛仁贵在云州率军攻打阿史德元珍,敌军询问唐朝大将是谁,薛仁贵的部下回答:“是薛仁贵!”敌军说:“我们听说薛仁贵被贬到象州,早就死了,何必欺骗我们!”薛仁贵摘下头盔露出面容,敌军互相看着大惊失色,纷纷下马列队跪拜,渐渐退兵。薛仁贵趁机奋勇追击,大败敌军,斩杀一万多人,俘虏两万多人。

吐蕃入侵河源军,军使娄师德率军在白水涧迎战,八战八捷。皇上任命娄师德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说:“你兼具文武才能,不要推辞!”

弘道元年癸未(公元683年)

春季正月初一,皇上前往奉天宫。

二月初七,突厥入侵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击退了他们。二月十二日,突厥再次入侵妫州。三月二十八日,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包围单于都护府,活捉司马张行师并杀死了他。朝廷派遣胜州都督王本立、夏州都督李崇义率军分路救援。

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琰改葬父母,让他的舅舅家迁移旧墓;皇上听说后,大怒说:“李义琰依仗权势,欺凌舅舅家,不能再让他参与政事!”李义琰得知后,内心不安,以脚病为由请求退休。三月初九,任命李义琰为银青光禄大夫,允许他退休。

三月二十二日,代理中书令崔知温去世。

夏季四月二十五日,皇上返回东都洛阳。

绥州步落稽部落的白铁余,把铜佛埋在地下,过了很久,上面长出了草,他欺骗同乡说:“我在这里多次看到佛光。”挑选日子召集众人挖地,果然挖出了铜佛,于是说:“能见到圣佛的人,百病都会痊愈。”远近的人都赶来朝拜。白铁余用彩色的袋子把铜佛包裹了几十层,得到丰厚的施舍后,才解开一层袋子。几年间,信奉他的人越来越多,他于是图谋作乱。占据城平县,自称光明圣皇帝,设置文武百官,进攻绥德、大斌二县,杀死官吏,焚烧百姓房屋。朝廷派遣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率军讨伐,四月二十二日,攻下城平县城,活捉白铁余,残余党羽全部被平定。

五月初三,皇上前往芳桂宫,走到合璧宫时,遇到大雨就返回了东都。

五月十八日,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人入侵蔚州,杀死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辩率军在朝那山北截击敌军,作战失利,被敌军活捉。朝廷商议想废除丰州,把当地百姓迁移到灵州、夏州。丰州司马唐休璟上书,认为:“丰州凭借黄河作为屏障,地处敌军必经的战略要地,从秦汉以来,就设立郡县,土地适宜耕种放牧。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把百姓迁移到宁州、庆州,导致胡虏深入入侵,把灵州、夏州变成了边境。贞观末年,招募百姓充实丰州,西北边境才得以安定。现在废除丰州,那么黄河沿岸的土地就会再次被敌军占据,灵州、夏州等地的百姓也不能安居乐业,这对国家不利!”废除丰州的提议于是搁置。

六月,突厥另一支部落入侵岚州,偏将杨玄基击退了他们。

秋季七月初四,册立皇孙李重福为唐昌王。

七月二十五日,朝廷诏令今年十月在嵩山举行封禅大典;不久因皇上生病,改到明年正月举行。

七月二十九日,改封相王李轮为豫王,改名李旦。

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薛元超患病失声,请求退休;皇上批准了。

八月初四,因即将在嵩山封禅,召太子前往东都洛阳;留唐昌王李重福留守京城,任命刘仁轨为他的副手。冬季十月二十六日,太子抵达东都。

十月初十,皇上前往奉天宫。十一月初三,诏令取消明年正月的嵩山封禅大典,因为皇上病情加重。皇上被头痛困扰,无法视物,召来侍医秦鸣鹤诊治,秦鸣鹤请求刺破头部放血,可以痊愈。天后武则天在帘后,不想让皇上病愈,大怒说:“此人该杀!竟敢在天子头上刺血!”秦鸣鹤磕头求饶。皇上说:“只管刺吧,说不定能好。”于是秦鸣鹤刺破百会、脑户两个穴位。皇上说:“我的眼睛好像能看清东西了。”天后举手抚额说:“这是上天赐予的福分!”亲自赏赐秦鸣鹤一百匹彩帛。

十一月十五日,任命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招抚讨伐阿史那骨笃禄等人。

朝廷诏令太子监理国政,任命裴炎、刘景先、郭正一兼任东宫平章事。

皇上从奉天宫病重,宰相们都无法见到他。十一月二十四日,返回东都洛阳,百官在天津桥南拜见皇上。

十二月初四,更改年号,大赦天下。皇上想亲自到则天门楼宣布赦令,但气息不顺无法骑马,于是召集百姓到殿前宣布。当天夜里,召裴炎入宫,接受遗诏辅佐朝政,皇上在贞观殿驾崩。遗诏命令太子在灵柩前即位,军国大事如果有不能决断的,同时听取天后的意见。废除万泉宫、芳桂宫、奉天宫等宫殿。十二月初七,裴炎上奏说太子还未即位,不应发布诏书,若有紧急事务需要处理,希望发布天后的命令,由中书省、门下省执行。十二月十一日,中宗李显即位,尊天后武则天为皇太后,国家政事都由她决断。太后因泽州刺史韩王李元嘉等人地位尊贵、威望深厚,担心他们发动变乱,于是都加封三公等官职来安抚他们。

十二月十九日,任命刘仁轨为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十二月二十三日,任命刘景先为侍中。

按照旧例,宰相在门下省商议政事,称为政事堂,所以长孙无忌担任司空、房玄龄担任仆射、魏征担任太子太师时,都掌管门下省事务。等到裴炎升任中书令,开始把政事堂迁到中书省。

十二月二十七日,派遣左威卫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狐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将军郭齐宗分别前往并州、益州、荆州、扬州四大都督府,与都督府的官员共同负责镇守。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郭正一被任命为国子祭酒,不再参与政事。

光宅元年甲申(公元684年)

春季正月初一,改年号为嗣圣,大赦天下。

册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将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从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

正月初十,任命左散骑常侍杜陵人韦弘敏为太府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中宗想任命韦玄贞为侍中,还想授予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反对,中宗大怒说:“我把天下让给韦玄贞都可以!难道还舍不得一个侍中职位吗!”裴炎害怕,禀报太后,密谋废黜中宗。二月初六,太后在乾元殿召集百官,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率领军队入宫,宣布太后的命令,废黜中宗为庐陵王,搀扶他走下大殿。中宗说:“我有什么罪?”太后说:“你想把天下让给韦玄贞,怎么会没罪!”于是将他幽禁在别的地方。二月初七,册立雍州牧豫王李旦为皇帝。国家政事由太后决断,让睿宗住在别殿,不能参与政事。册立豫王妃刘氏为皇后。刘皇后是刘德威的孙女。有十多名飞骑士兵在街巷里饮酒,其中一人说:“早知道没有额外的功劳赏赐,不如拥戴庐陵王复位。”另一人起身,跑到北门告发了这件事。酒席还没散,这十多人就全被逮捕,关押在羽林监狱。说话的人被斩首,其余的人因知情不报被处以绞刑,告发者被授予五品官。告密的风气从此兴起。

二月二十七日,立永平郡王李成器为皇太子,他是睿宗的长子。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文明。

二月初八,废黜皇太孙李重照为平民,命令刘仁轨专门负责西京留守事务。将韦玄贞流放到钦州。

太后写信给刘仁轨说:“从前汉朝把关中的事务托付给萧何,现在我把西京的事务托付给你,也是一样的道理。”刘仁轨上书推辞,说自己年老体弱,无法胜任留守之职,同时陈述吕后祸乱败亡的事情,来委婉劝谏太后。太后派秘书监武承嗣携带加盖玉玺的诏书慰问他说:“现在皇帝正在守丧,不处理政事,我暂且代替他亲政;劳烦你远道而来劝谏,又以年老多病推辞。你还说‘吕氏被后代嘲笑,吕禄、吕产给汉朝带来灾祸’,引用的比喻很深刻,我既惭愧又欣慰。你的忠贞操守,始终不变,刚正不阿的作风,古今少有。起初听到你的话,我怎能不迷茫;冷静思考后,觉得这是很好的借鉴。况且你是先朝的元老,天下人都敬仰你,希望你以匡扶国家为念,不要以晚年为由请求退休。”

二月初九,太后命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积前往巴州,检查原太子李贤的住宅,防备意外情况,实际上是暗中指使他杀死李贤。丘神积是丘行恭的儿子。

二月十二日,太后亲临武成殿,皇帝率领王公以下官员为太后上尊号。二月十五日,太后亲临殿前平台,派礼部尚书武承嗣册封继位的皇帝。从此太后经常在紫宸殿临朝听政,悬挂深紫色的帐幕。

二月二十五日,任命太常卿、检校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检校豫王府司马刘祎之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三月初五,改封杞王李上金为毕王,鄱阳王李素节为葛王。

丘神积抵达巴州,将原太子李贤幽禁在别的房间,逼迫他自杀。太后于是把罪责推到丘神积身上,三月十六日,在显福门为李贤举哀,将丘神积贬为叠州刺史。三月十七日,追封李贤为雍王。不久,丘神积又被召回京城,担任左金吾将军。

夏季四月,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滕王李元婴去世。

四月十一日,改封毕王李上金为泽王,任命为苏州刺史;葛王李素节为许王,任命为绛州刺史。

四月二十三日,将庐陵王迁移到房州;四月二十七日,又迁移到均州原濮王的住宅。

五月十五日,高宗的灵柩向西返回长安。

闰五月,任命礼部尚书武承嗣为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秋季七月初四,广州都督路元睿被昆仑人杀死。路元睿昏庸懦弱,下属官员肆意横行。有商船到达后,下属官员不断侵吞掠夺财物。外国商人向路元睿投诉,路元睿却索要枷锁,想关押处置他们。众商人愤怒,有一名昆仑人袖藏宝剑,径直闯入厅堂,杀死路元睿和他身边的十多个人后离去,没人敢靠近。他们登上船只驶入大海,追兵没能追上。

温州发生大水灾,冲走四千多家百姓。

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人入侵朔州。八月初七,将天皇大帝安葬在乾陵,庙号高宗。

起初,尚书左丞冯元常受到高宗的信任,高宗晚年多病,各部门上奏事务时,他常常说:“我身体不舒服,可以和冯元常商量后再上报。”冯元常曾秘密进言:“皇后的权势太重,应该稍加抑制。”高宗虽然没有采纳,但深深认可他的话。等到太后临朝称制,天下人争相上报吉祥的征兆;嵩阳县令樊文进献吉祥的石头,太后命令在朝堂上展示给百官看,冯元常上奏说:“这看起来是谄媚欺诈之举,不能欺骗天下人。”太后不高兴,将他外放为陇州刺史。冯元常是冯子琮的曾孙。

八月二十三日,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武承嗣被罢官,改任礼部尚书。

括州发生大水灾,冲走两千多家百姓。

九月初一,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宅。旗帜都改用金色。八品以下官员,原来穿青色官服的,改穿碧色官服。将东都洛阳改为神都,宫殿命名为太初宫。又将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六部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侍中改为纳言,中书令改为内史;御史台改为左肃政台,增设右肃政台;其他省、寺、监、率的名称,都按照相关的意义进行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