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癸卯年,公元643年)
夏,四月庚辰朔日,纥干承基告发太子谋反。太宗下令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积与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审讯,太子谋反的证据已经确凿。太宗对侍臣说:“该如何处置承乾?”群臣没人敢回答,通事舍人来济进言说:“陛下不失为慈父,让太子得以善终,就是最好的结果!”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来济是来护儿的儿子。
乙酉日,太宗下诏废黜太子李承乾为平民,囚禁在右领军府。太宗想赦免汉王李元昌的死罪,群臣坚决反对,于是下令李元昌在家中自尽,宽恕了他的母亲、妻子和子女。侯君集、李安俨、赵节、杜荷等人都被处死。左庶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棻等人因没能劝谏阻止,都被罢官贬为平民。其余应当连坐的人,全部赦免。詹事于志宁因为多次劝谏,唯独受到慰劳勉励。任命纥干承基为佑川府折冲都尉,封爵平棘县公。
侯君集被逮捕后,贺兰楚石又到宫中告发他的谋反事迹,太宗召来侯君集对他说:“我不想让办案官吏侮辱你,所以亲自审讯你。”侯君集起初不承认。太宗召来贺兰楚石详细陈述事情的始末,又拿出侯君集与李承乾往来的书信给他看,侯君集无话可说,才认罪服法。太宗对侍臣说:“侯君集有功,我想饶他一命,可以吗?”群臣认为不可以。太宗于是对侯君集说:“我与你永别了!”说着流下眼泪,侯君集也趴在地上磕头;最终在闹市将他斩首。侯君集临刑前,对监刑将军说:“我侯君集一时失足落到这般地步!但我曾在陛下藩王府中侍奉,征战攻克两个国家,请求保全我的一个儿子来继承祭祀。”太宗于是赦免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将他们迁徙到岭南。查抄侯君集的家产时,发现两名美人,她们从小只喝人乳,不吃别的食物。
起初,太宗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侯君集对太宗说:“李靖要谋反了。”太宗问他原因,侯君集回答说:“李靖只教我粗浅的兵法,却隐藏了精髓,由此可知他要谋反。”太宗以此询问李靖,李靖回答说:“这是侯君集想谋反罢了。如今中原已经平定,我所教的兵法,足够制服四方夷狄,而侯君集执意要求学完我所有的兵法,不是想谋反又是什么!”江夏王李道宗曾经从容地对太宗说:“侯君集志向远大但智谋不足,自恃有一点功劳,不甘心位居房玄龄、李靖之下,虽然担任吏部尚书,仍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依我看来,他一定会作乱。”太宗说:“侯君集的才能,做什么不行!我难道舍不得高官厚禄,只是提拔要按顺序罢了,怎么能凭空猜测,随意产生猜疑呢!”等到侯君集谋反被诛杀,太宗才向李道宗道歉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
李安俨的父亲已经九十多岁,太宗怜悯他,赏赐奴婢来赡养他。
太子李承乾获罪后,魏王李泰每天入宫侍奉太宗,太宗当面答应立他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也劝说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坚决请求立晋王李治。太宗对侍臣说:“昨天青雀(李泰的小名)扑到我怀里说:‘臣今天才真正成为陛下的儿子,这是重生的日子。臣有一个儿子,等臣死后,一定为陛下杀了他,传位给晋王。’人谁不疼爱自己的儿子,我看到他这样,非常怜悯他。”谏议大夫褚遂良说:“陛下说的话太失当了。希望陛下慎重思考,不要出错!哪有陛下去世后,魏王占据天下,还肯杀死自己的爱子,传位给晋王的道理!陛下先前已经立李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给他的礼仪待遇超过了李承乾,才酿成今天的灾祸。前车之鉴不远,足以作为警示。陛下如今要立魏王,希望先安置好晋王,才能保证他的安全。”太宗流泪说:“我做不到!”于是起身入宫。魏王李泰担心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就对李治说:“你和李元昌关系很好,李元昌现在败亡了,你能不担忧吗?”李治因此面露忧色,太宗感到奇怪,多次询问他原因,李治才把情况告诉太宗;太宗怅然若失,开始后悔说过要立李泰为太子的话。太宗当面斥责李承乾,李承乾说:“臣身为太子,还有什么可求的!只是被李泰图谋陷害,时常与朝中大臣商议保全自己的办法,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就趁机教唆臣做了不法之事。如今如果李泰成为太子,那正是落入了他的圈套。”
李承乾被废黜后,太宗驾临两仪殿,让群臣都退下,唯独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积、褚遂良,对他们说:“我三个儿子、一个弟弟,做出这样的事,我心里实在烦闷无措!”说着就扑倒在床上,长孙无忌等人连忙上前搀扶;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佩刀交给晋王李治。长孙无忌等人请求太宗表明心意,太宗说:“我想立晋王为太子。”长孙无忌说:“谨遵诏令;有持不同意见的,臣请求将他斩首!”太宗对李治说:“你舅舅答应你了,应该拜谢他。”李治于是下拜致谢。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同意我的意见,不知道外面的议论怎么样?”众人回答说:“晋王仁厚孝顺,天下人归心于他已经很久了,请求陛下试着召见百官询问,若有不同意见,臣愿以死谢罪。”太宗于是驾临太极殿,召见文武六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李承乾叛逆,李泰也凶险狡诈,都不能立为太子。我想从诸子中挑选继承人,谁合适呢?你们坦率地说出来。”众人都欢呼说:“晋王仁厚孝顺,应当成为继承人。”太宗很高兴。当天,李泰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到达永安门;太宗下令守门官员将他的骑兵全部阻挡在门外,只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囚禁在北苑。丙戌日,太宗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驾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允许百姓聚饮三天。太宗对侍臣说:“我如果立李泰为太子,就等于表明太子之位可以通过谋划得到。从今以后,太子失德,藩王窥伺太子之位的,都将两人一同废弃,将这个规定传给子孙后代,永远作为准则。况且立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不能保全;立李治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泰就都能平安无事了。”
臣司马光说:唐太宗不把天下大权当作自己所爱的人的私有财产,以此杜绝祸乱的根源,可以说是深谋远虑啊!
丁亥日,任命中书令杨师道为吏部尚书。起初,长广公主嫁给赵慈景,生下赵节;赵慈景死后,长广公主又嫁给杨师道。杨师道与长孙无忌等人共同审讯李承乾谋反案时,暗中为赵节开脱,因此受到谴责。太宗来到长广公主府第,公主磕头触地,为儿子的罪行道歉,太宗也回拜流泪说:“奖赏不回避仇敌,惩罚不偏袒亲戚,这是天下最公正的原则,我不敢违背,因此有负于姐姐。”
己丑日,太宗下诏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子太傅,萧瑀为太子太保,李世积为太子詹事,萧瑀、李世积都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官职从此开始设置。又任命左卫大将军李大亮兼任右卫率,前太子詹事于志宁、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为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太子宾客。
李世积曾经突发重病,药方说“胡须烧成的灰可以治疗”;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为他调和药物。李世积磕头流血,流泪谢恩。太宗说:“这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你,有什么可谢的!”李世积曾经侍奉太宗宴饮,太宗从容地对他说:“我寻找可以托付年幼太子的大臣,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你从前不辜负李密,难道会辜负我吗!”李世积流泪推辞,咬指出血发誓,接着喝得酩酊大醉;太宗脱下自己的御服盖在他身上。
癸巳日,太宗下诏解除魏王李泰的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将军职务,降爵为东莱郡王。魏王府中被李泰亲近狎昵的僚属,都被贬到岭南;因为杜楚客的哥哥杜如晦有功,赦免杜楚客的死罪,废为平民。给事中崔仁师曾经秘密请求立魏王李泰为太子,被贬为鸿胪少卿。
庚子日,制定太子拜见三师的礼仪:太子在殿门外迎接三师,先行跪拜礼,三师回拜;每经过一道门,太子都要让三师先行。三师坐下后,太子才坐下。太子给三师写信,前后都要称自己的名字,并写上“惶恐”二字。
五月癸酉日,太子上表,称“李承乾、李泰的衣服仅供随身使用,饮食也不能称心,他们的幽禁之苦实在值得怜悯,请求陛下下令有关部门,优厚地供给他们衣食。”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黄门侍郎刘洎上书说:“太子应当勤奋学习,亲近师友。如今太子入宫侍奉陛下,动不动就超过十天半个月,太师、太傅以下的官员,很少能与太子接触应对,希望陛下稍微减少对太子的溺爱,弘扬长远的规划,那么天下就非常幸运了!”太宗于是命令刘洎与岑文本、褚遂良、马周轮流前往东宫,与太子相处交谈。
六月己卯朔日,发生日食。
丁亥日,太常丞邓素出使高丽返回,请求在怀远镇增加戍守士兵来威慑高丽。太宗说:“‘远方的人不归服,就修明文德来招抚他们’。从没听说过一两百名戍兵就能威慑远方国家的!”丁酉日,右仆射高士廉请求退休,太宗批准了,他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职、功勋和封爵保持不变,仍然担任同门下中书三品,参与政事。闰六月辛亥日,太宗对侍臣说:“我自从立了太子,遇到事情就教导他,看到他吃饭,就说:‘你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就会常常有饭吃了。’看到他骑马,就说:‘你知道马的劳逸,不耗尽它的力气,就会常常能骑马了。’看到他乘船,就说:‘水能够承载船只,也能够颠覆船只,百姓就像水,君主就像船。’看到他在树下休息,就说:‘木材按照墨线加工就能正直,君主听从劝谏就能圣明。’”
丁巳日,太宗下诏让太子掌管左、右屯营的兵马事务,屯营大将军以下的官员都听从太子调度。
薛延陀真珠可汗派遣他的侄子突利设前来送聘礼,献上五万匹马、一万头牛羊驼、十万只羊。庚申日,突利设献上食物,太宗驾临相思殿,大宴群臣,安排了十部乐舞,突利设两次跪拜祝寿,太宗赏赐给他非常丰厚的礼物。
契苾何力上书说:“不可以与薛延陀和亲。”太宗说:“我已经答应他们了,怎么能身为天子却食言呢!”契苾何力回答说:“臣不是想让陛下立刻断绝和亲,希望暂且推迟这件事。臣听说古代有亲迎的礼仪,如果下令让夷男(真珠可汗的名字)亲自前来迎亲,即使不到京城,也应当到灵州;他一定不敢来,那么断绝和亲就有了正当理由。夷男性情刚愎暴戾,和亲不成,他的部下又会离心离德,不过一两年他必然会病死,他的两个儿子争夺汗位,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坐观其变,制服他们了!”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征召真珠可汗前来亲迎,还下诏准备驾临灵州与他会面。真珠可汗非常高兴,想要前往灵州,他的大臣劝谏说:“如果被唐朝扣留,后悔就来不及了!”真珠可汗说:“我听说唐朝天子有圣德,我能亲自前去拜见他,死也没有遗憾了,况且漠北终究会有君主。我意已决,不要再多说了!”太宗派遣三名使者,前去接收薛延陀献上的各种牲畜。薛延陀没有国库,真珠可汗向各部调敛财物,往返万里,路途经过沙漠,没有水草,牲畜损耗死亡将近一半,最终没能按时到达。有人议论说,既然接受了聘礼就应当和亲,否则会让戎狄轻视中原,太宗于是下诏断绝与薛延陀的和亲,停止驾临灵州的计划,召回三名使者。
褚遂良上疏说:“薛延陀原本只是一个俟斤,陛下平定沙漠边塞,万里疆域一片萧条,残余的寇贼四处奔逃,需要设立酋长,陛下赐给玺书、鼓和大旗,立他为可汗。近来又降下大恩,答应与他和亲,向西告知吐蕃,向北晓谕思摩,中原的老人小孩,没有不知道这件事的。陛下驾临北门,接受他献上的食物,群臣和四方夷狄,终日宴饮欢乐。大家都说陛下想安定百姓,不吝惜一个女儿,凡是有生命的万物,谁不感念陛下的恩德。如今突然产生进退的想法,有了改悔的心思,臣为国家惋惜这种声誉;陛下所考虑的很少,所失去的却很多,猜疑嫌隙已经产生,必然会引发边境祸患。薛延陀国心怀被欺骗的愤怒,中原百姓怀有背约的羞愧,这恐怕不是安抚远方之人、训诫士兵的做法。陛下君临天下十七年,用仁恩团结百姓,用信义安抚戎狄,天下人没有不高兴的,都无力辜负陛下,何必吝惜让这件事有始有终呢!龙沙以北,部落不计其数,中原即使去讨伐,也终究不能全部消灭,应当用恩德安抚他们,让作恶的人在夷狄而不在中原,失信的人在他们而不在我们,那么尧、舜、禹、汤都远远比不上陛下了!”太宗没有听从。
当时,群臣大多说:“国家已经答应与薛延陀和亲,又接受了他们的聘礼,不可以对戎狄失信,否则会再次引发边境祸患。”太宗说:“你们都只知道古代而不知道现在。从前汉朝初年,匈奴强大,中原弱小,所以才打扮女子、赠送金银丝帛来引诱他们,这是当时合适的做法。如今中原强大,戎狄弱小,用我们一千名步兵,就能击败几万胡骑。薛延陀之所以卑躬屈膝、磕头礼拜,听从我们的意愿,不敢骄横傲慢,是因为他刚刚成为君长,其他部落与他不是同一种族,想借助中原的势力来威慑制服他们罢了。他们的同罗、仆骨、回纥等十几个部落,各有几万士兵,如果联合起来攻打他,立刻就能将他消灭,他们之所以不敢行动,是因为害怕中原所立的可汗。如今把女儿嫁给她,他自恃是大国的女婿,其他部落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稍微不满意,必然会反过来残害我们。如今我断绝与他的和亲,降低对他的礼遇,其他部落知道我们抛弃了他,用不了多久就会瓜分他的部落,你们等着瞧吧。”
臣司马光说:孔子认为,粮食可以去掉,军队可以去掉,但信用不能去掉。唐太宗明明知道不能把女儿嫁给薛延陀,当初就不该答应和亲;既然答应了,却又依仗国力强盛违背信用断绝和亲,即使消灭了薛延陀,也是件羞耻的事。君王发布命令,能不慎重吗!
太宗说:“泉盖苏文杀死君主、独揽国政,实在令人不能容忍。凭现在的兵力,攻取高丽并不难,只是不想劳累百姓,我想暂且让契丹、靺鞨骚扰他们,怎么样?”长孙无忌说:“泉盖苏文自知罪大,害怕大国讨伐,一定会严密防守。陛下姑且隐忍,他得以安稳后,必然更加骄横懈怠,作恶更甚,到那时再讨伐也不晚。”太宗说:“好!”戊辰日,下诏封高丽王高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派遣使者持节册封。
丙子日,改封东莱王李泰为顺阳王。
起初,太子李承乾品行不端,太宗秘密对中书侍郎兼左庶子杜正伦说:“我儿子的脚疾不算什么,但他疏远贤良、亲近小人,你可留意观察。如果实在无法教导,就来告诉我。”杜正伦多次劝谏,李承乾不听,杜正伦就把太宗的话告诉了他。太子上表向太宗申诉,太宗责备杜正伦泄露机密,杜正伦回答说:“我想用这话恐吓他,希望他能改过。”太宗大怒,将杜正伦贬为穣州刺史。等到李承乾谋反失败,秋,七月辛卯日,又将杜正伦贬为交州都督。起初,魏征曾推荐杜正伦和侯君集有宰相之才,请求任命侯君集为仆射,还说:“国家安不忘危,不能没有大将,各卫兵马应当交给侯君集专门掌管。”太宗认为侯君集爱夸夸其谈,没有采纳。后来杜正伦因罪被贬,侯君集谋反被杀,太宗开始怀疑魏征结党营私。又有人说魏征曾自己记录前后的劝谏之词,拿给起居郎褚遂良看,太宗更加不高兴,于是取消了魏叔玉娶公主的婚事,还推倒了为魏征撰写的墓碑。
起初,太宗对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前代史官的记载,都不让君主看,为什么?”房玄龄回答说:“史官不夸大优点,不隐瞒缺点,君主看了一定会发怒,所以不敢献上。”太宗说:“我的心思和前代帝王不同。我想亲自看看国史,了解自己过去的过错,作为将来的借鉴,你可以整理好呈给我。”谏议大夫朱子奢上书说:“陛下圣德在身,所作所为没有过错,史官的记载,自然都是善举。陛下独自查看《起居注》,本也无妨,但如果把这种做法传给子孙,恐怕后代子孙中有人不是上智之人,会掩饰过错、护短,史官必然难免遭受刑罚诛杀。这样一来,史官们都会迎合旨意、保全自身,千年之后,还有什么可相信的!前代君主不看国史,就是这个原因。”太宗不听。房玄龄于是和给事中许敬宗等人删改编纂成《高祖实录》《今上实录》;癸巳日,书成献上。太宗看到书中记载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的事情,多有隐晦,对房玄龄说:“从前周公诛杀管叔、蔡叔来安定周朝,季友毒死叔牙来保全鲁国。我做的事,也和他们类似,史官有什么可避讳的!”当即下令删去浮华之词,如实记载。
八月庚戌日,任命洛州都督张亮为刑部尚书,参与朝政;任命左卫大将军、太子右卫率李大亮为工部尚书。李大亮身兼三职,宿卫两宫,恭敬节俭、忠诚谨慎,每次值夜班,都坐着睡到天亮。房玄龄非常器重他,常称赞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的气节,可担当重任。
起初,李大亮担任庞王兵曹时,被李密俘获,同辈人都死了,贼帅张弼见他不凡就释放了他,两人结为好友。等到李大亮显贵后,寻找张弼想报答恩德,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隐匿身份不说。李大亮在路上遇到他认出了,握着他的手流泪,要把家产多分给张弼,张弼拒绝接受。李大亮向太宗进言,请求把自己的官爵都授给张弼,太宗于是提拔张弼为中郎将。当时的人都称赞李大亮不忘恩,也赞美张弼不夸耀自己。
九月庚辰日,新罗派遣使者前来,说百济攻取了他们四十多座城池,又和高丽联合出兵,图谋断绝新罗入朝的道路,请求派兵救援。太宗命令司农丞相里玄奖携带玺书赐给高丽,说:“新罗归顺我国,朝贡不断,你和百济都应停止用兵;如果再攻打新罗,明年我就发兵讨伐你们!”
癸未日,将李承乾迁徙到黔州。甲午日,将顺阳王李泰迁徙到均州。太宗说:“父子之情,出自天性。我如今和李泰生离,心里怎么能好受!但我是天下的君主,只要能让百姓安宁,私情也可以割舍。”又把李泰献上的奏表拿给近臣看,说:“李泰确实是俊才,我心里思念他,你们都知道;但为了国家社稷,不得不以道义断绝私情,让他居住在外地,也是为了两全其美。”
在此之前,各州长官或副手每年年初亲自带着贡品入京,称为朝集使,也叫考使;他们在京城没有官邸,大多租房子和商人杂居。太宗开始下令有关部门为他们建造官邸。
冬,十一月己卯日,太宗在圜丘举行祭祀大典。
起初,太宗和隐太子、巢剌王有矛盾,密明公赠司空封德彝暗中持观望态度。杨文干之乱时,太上皇想废黜隐太子改立太宗,封德彝坚决劝谏才作罢。这件事非常隐秘,太宗当时不知道,封德彝死后才得知。壬辰日,治书侍御史唐临开始追查弹劾这件事,请求罢黜封德彝的官职、剥夺爵位。太宗命令百官商议,尚书唐俭等人商议说:“封德彝的罪行在死后暴露,生前却蒙受皇恩,他担任过的众多官职,不应追夺,请求降赠官职、更改谥号。”太宗下诏罢黜封德彝的赠官,改谥号为“缪”,削去他的实封食邑。
太宗下令挑选良家女子充实东宫;癸巳日,太子派遣左庶子于志宁推辞。太宗说:“我只是不想让子孙出生在微贱之家罢了。如今太子既然推辞,就依从他的意愿。”太宗担心太子仁弱,秘密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雉奴(李治的小名)为太子,雉奴懦弱,恐怕不能守住社稷,怎么办!吴王李恪英明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坚决反对,认为不行。太宗说:“你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才反对吗?”长孙无忌说:“太子仁厚,确实是守成的贤主;太子之位至关重要,怎能屡次更换?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太宗于是作罢。十二月壬子日,太宗对吴王李恪说:“父子虽然至亲,但如果犯了罪,天下的法律也不能徇私。汉朝已经立了昭帝,燕王刘旦不服,暗中图谋不轨,霍光一封书信就把他诛杀了。作为臣子,不能不引以为戒!”
庚申日,太宗驾临骊山温泉;庚午日,返回宫中。
贞观十八年(甲辰年,公元644年)
春,正月乙未日,太宗驾临钟官城;庚子日,驾临鄠县;壬寅日,驾临骊山温泉。
相里玄奖到达平壤时,泉盖苏文已经率领军队攻打新罗,攻破两座城池,高丽王派人召回他,他才返回。相里玄奖晓谕他不要再攻打新罗,泉盖苏文说:“从前隋人入侵,新罗趁机侵占我国五百里土地,除非归还侵占的土地,否则战争恐怕不会停止。”相里玄奖说:“过去的事,怎么能再追究!至于辽东各城,本来都是中国的郡县,中国尚且没有追究,高丽怎么能执意要求归还故土!”泉盖苏文最终不听。
二月乙巳朔日,相里玄奖返回,详细禀报情况。太宗说:“泉盖苏文杀死君主、残害大臣、虐待百姓,如今又违抗我的诏命,侵犯邻国,不能不讨伐。”谏议大夫褚遂良说:“陛下指挥若定,中原就清明安定;目光所及,四方夷狄就畏惧臣服,威望已经很高了。如今却要渡海远征小小的夷狄,要是能按期攻克,还好;万一失利,损伤威望,再发动愤怒之师,安危就难以预料了。”李世积说:“前些时候薛延陀入侵,陛下想发兵彻底讨伐,魏征劝谏阻止,使他们至今仍是祸患。当初要是采纳陛下的计策,北方边境就安定了。”太宗说:“对。这确实是魏征的失误,我不久就后悔了但没说,担心堵塞了进献良策的途径。”
太宗想亲自征讨高丽,褚遂良上疏说:“天下就像一个人:两京是心腹,州县是四肢,四夷是身外之物。高丽罪行严重,确实应当讨伐,但只需任命两三位猛将,率领四五万士兵,凭借陛下的威灵,攻取高丽易如反掌。如今太子刚立,年纪还小,其他藩王的情况,陛下也清楚,一旦放弃固若金汤的京城,跨越辽海的险阻,以天下之君的身份,轻易长途远征,这都是愚臣非常担忧的。”太宗不听。当时群臣大多劝谏不要征讨高丽,太宗说:“八个尧、九个舜,也不能在冬天耕种;农夫、小孩,春天耕种就能生长,是因为顺应了时令。上天有合适的时令,人有相应的努力。泉盖苏文欺上虐下,百姓伸长脖子等待救援,这正是高丽该灭亡的时候。议论的人众说纷纭,只是没看到这一点罢了。”
己酉日,太宗驾临灵口;乙卯日,返回宫中。
三月辛卯日,任命左卫将军薛万彻为右卫大将军。太宗曾对侍臣说:“如今的名将,只有李世积、李道宗、薛万彻三人罢了。李世积、李道宗不会大胜,也不会大败;薛万彻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夏,四月,太宗驾临两仪殿,皇太子侍奉在侧。太宗对群臣说:“太子的性情品行,外面的人也听说了吗?”司徒长孙无忌说:“太子虽然不出宫门,但天下人没有不敬仰他的圣德的。”太宗说:“我像李治这个年纪时,很不能循规蹈矩。李治自幼宽厚,俗话说:‘生儿子像狼,还担心他像羊。’希望他稍微长大些,自然就不同了。”长孙无忌回答说:“陛下英明神武,是平定乱世的人才;太子仁厚宽恕,实在是守成的美德。志趣虽不同,但各尽其职,这正是皇天保佑大唐、福泽百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