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可汗庵罗辰背叛北齐,北齐国主亲自率军出击,大败庵罗辰,庵罗辰父子向北逃走。太保安定王贺拔仁进献的马不够雄壮,国主发怒,扯掉他的头发,把他贬为平民,罚他去晋阳背炭。
北齐中书令魏收撰写《魏书》,撰写时常常凭个人爱憎评判人物。他常对人说:“哪个小子敢和我魏收摆脸色!我抬举他就能让他升天,压制他就能让他入地!”《魏书》写成后,中书舍人卢潜上奏说:“魏收歪曲记载一代历史,罪该处死!”尚书左丞卢斐、顿丘人李庶也都说《魏书》记载不公正。魏收向国主告状:“我已经和豪门大族结怨,恐怕会被刺客杀死。”国主发怒,于是卢斐、李庶和尚书郎中王松年都因“诽谤国史”获罪,被鞭打二百下,发配到兵器工坊做苦役。卢斐、李庶死在狱中,卢潜也被关押入狱。但当时人始终不服这部书,称它为“秽史”(记载混乱、不公正的史书)。卢潜是卢度世的曾孙,卢斐是卢同的儿子,王松年是王遵业的儿子。
夏季四月,柔然侵犯北齐肆州,北齐国主从晋阳出发讨伐,抵达恒州时,柔然军队溃散逃走。国主率领两千多骑兵担任后卫,在黄瓜堆宿营。柔然另一支部队几万骑兵突然赶到,国主却安稳躺着,直到天亮才起身,神色镇定地指挥军队部署,发兵奋勇反击。柔然军队溃败,国主趁机突破包围。柔然逃走后,国主率军追击,沿途二十多里全是柔然士兵的尸体,还抓获了庵罗辰的妻子儿女,俘虏三万多人。国主派都督善无人高阿那肱率领几千骑兵拦截柔然的退路。当时柔然军队还很强大,高阿那肱因自己兵少,请求增兵,国主反而削减了他一半兵力。高阿那肱奋勇出击,大败柔然。庵罗辰翻山越岭,只自己逃了出去。
丙寅日(四月十二),元帝派散骑常侍庾信等人出使西魏。
癸酉日(四月十九),元帝任命陈霸先为司空。
丁未日(此处日期疑误,四月无丁未),北齐国主再次亲自出击柔然,大败敌军。
庚戌日(四月二十二),西魏太师宇文泰用毒酒杀死被废的西魏文帝。
五月,西魏直州人乐炽、洋州人黄国等人发动叛乱,开府仪同三司高平人田弘、河南人贺若敦讨伐他们,没能攻克。宇文泰命令车骑大将军李迁哲和贺若敦一起讨伐乐炽等人,平定了叛乱。之后李迁哲又和贺若敦南下,攻占土地直到巴州,巴州刺史牟安民投降,巴、濮两地的百姓都归附西魏。蛮族首领向五子王等人攻陷白帝城,李迁哲率军攻打,向五子王等人逃走,李迁哲追击,打败了他们。宇文泰任命李迁哲为信州刺史,镇守白帝城。信州之前没有粮食储备,李迁哲和士兵一起采葛根当粮食,偶尔得到特别的食物,总会分给士兵们尝。士兵们深受感动,都愿意为他效力。李迁哲多次攻打叛乱的蛮族,都将其击败,各蛮族部落畏惧屈服,纷纷送来粮食,派子弟入朝做人质。从此信州境内安定,军粮也充足起来。
柔然的乙旃达官(柔然官名)侵犯西魏广武,柱国李弼率军追击,打败了柔然军队。
梁朝广州刺史曲江侯萧勃,因自己的官职不是元帝直接任命的,心里不安;元帝也怀疑他。萧勃上奏请求入朝。五月乙巳日(五月十八),元帝任命王琳为广州刺史,萧勃为晋州刺史。元帝因王琳兵力强盛、深得人心,故意想把他调往远方。王琳和主书广汉人李膺关系很好,私下对李膺说:“我王琳本是小人物,承蒙陛下提拔到现在的位置。如今天下还没平定,把我调到岭南,万一发生意外,陛下还能靠谁出力?我揣度陛下的意思,不过是怀疑我。我王琳的志向有限,难道会和陛下争夺帝位吗?不如让我担任雍州刺史,镇守武宁,我自己带兵种地,为国家抵御外敌。”李膺认同他的话,却不敢向元帝上奏。
散骑郎新野人庾季才对元帝说:“去年八月丙申日,月亮冲犯心宿的中星;这个月丙戌日,红色云气冲犯北斗。心宿对应天王,丙属楚地(江陵属楚),我担心十一月(建子之月)会有大军攻入江陵。陛下应当留下重臣镇守江陵,整顿仪仗返回建康,避开这场灾祸。就算西魏入侵,最多损失荆、湘二州,对国家社稷来说,还能无大碍。”元帝也懂天文,知道楚地会有灾祸,叹息说:“祸福由天注定,躲避又有什么用!”
六月壬午日(六月二十六),北齐步大汗萨率领四万士兵赶赴泾州。王僧辩派侯瑱、张彪从石梁出兵,援助严超达抵御齐军,可侯瑱、张彪却拖延不进。梁朝将军尹令思率领一万多人,谋划袭击盱眙。北齐冀州刺史段韶率军到宿预讨伐东方白额,广陵、泾州都派人来告急,将领们都很担忧。段韶说:“梁朝大乱,没有稳定的君主,人心离散,谁强就归附谁。陈霸先等人表面上同心同德,心里各有打算,各位不用担忧,我早就看透他们了!”于是留下仪同三司敬显携等人包围宿预,自己率军加速赶赴泾州,途中经过盱眙。尹令思没料到齐军突然到来,吓得望风逃走。段韶进军攻击严超达,打败了他;之后回师赶赴广陵,陈霸先解围撤退。杜僧明返回丹徒,侯瑱、张彪返回秦郡。吴明彻包围海西,海西镇将中山人郎基坚守城池,把木头削成箭杆、纸剪成箭羽(应急备战)。吴明彻包围了一百天,最终没能攻克,只好撤军。
柔然率领残余部众向东迁徙,还想向南侵犯,北齐国主率领轻骑兵在金川截击。柔然听说后,远远逃走,营州刺史灵丘王高峻设下埋伏袭击,抓获柔然十几位名王。
邓至羌(少数民族部落)首领檐桁失去国土,逃奔西魏,太师宇文泰派秦州刺史宇文导率军护送他返回故地复位。
北齐段韶回到宿预,派能言善辩的人劝说东方白额。东方白额打开城门请求结盟,段韶趁机将他擒获斩杀。
秋季七月庚戌日(七月二十四),北齐国主返回邺城。
西魏太师宇文泰向西巡视,抵达原州。
八月壬辰日(八月初七,此处“千辰”应为“壬辰”),北齐任命司州牧清河王高岳为太保,司空尉粲为司徒,太子太师侯莫陈相为司空,尚书令平阳王高淹为录尚书事,常山王高演为尚书令,中书令上党王高涣为左仆射。
乙亥日(日期疑误,八月无乙亥),北齐仪同三司元旭因事获罪被赐死。丁丑日(八月二十一),北齐国主前往晋阳。
国主还没当东魏丞相时,太保、录尚书事平原王高隆之常轻视侮辱他;等到国主准备接受禅让(称帝),高隆之又认为不可行,国主从此记恨他。崔季舒诬陷说:“高隆之每次见来告状的人,总表现出同情怜悯,故意显示这些事不是他能裁决的(暗指国主专断)。”国主把高隆之软禁在尚书省。高隆之曾和元旭喝酒,对元旭说:“我和您相交,必当生死不相负。”有人把这话秘密报告给国主,国主因此发怒,命令壮士打了高隆之一百多拳才住手。辛巳日(八月二十五),高隆之死在押送途中。过了很久,国主仍对高隆之怀恨,把他的儿子高慧登等二十人抓到面前,自己用马鞭敲击马鞍,下令将这些人全部斩首,尸体都扔进漳水;又挖开高隆之的坟墓,拖出他的尸体,斩碎骸骨焚烧,把骨灰也扔进漳水。
北齐国主派常山王高演、上党王高涣、清河王高岳、平原王段韶率领部众,在洛阳西南修筑伐恶城、新城、严城、河南城。九月,国主巡视这四座城,想引诱西魏军队出战,西魏没出兵,国主就返回了晋阳。
西魏宇文泰命侍中崔猷开辟“回车路”(可供车马往返的道路),打通前往汉中的通道。
元帝喜好清谈(玄学辩论),辛卯日(九月初五),在龙光殿讲解《老子》。
曲江侯萧勃迁居始兴,王琳派副将孙玚提前出发,占据番禺(广州治所)。
乙巳日(九月十九),西魏派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率军五万入侵梁朝。冬季十月壬戌日(十月初六),大军从长安出发。长孙俭问于谨:“你推测萧绎会用什么计策应对?”于谨说:“他若在汉、沔一带炫耀兵力,率军渡江,直取丹阳(建康),是上策;若把外城百姓迁入内城坚守,加固城墙,等待援军,是中策;若因难迁百姓,只守外城,是下策。”长孙俭问:“你猜萧绎会选哪一策?”于谨说:“下策。”长孙俭问:“为什么?”于谨说:“萧氏占据江南多年,恰逢中原多战乱,没精力对外扩张;又认为我们要应对北齐,必定无力分兵攻梁。况且萧绎懦弱无谋、多疑寡断,百姓目光短浅,都留恋家园,不愿迁徙——所以我知道他会用下策。”
癸亥日(十月初七),武宁太守宗均报告西魏军队将至,元帝召集公卿商议。领军胡僧佑、太府卿黄罗汉说:“两国友好,没矛盾,肯定不会这样。”侍中王琛说:“我观察宇文泰的神色,绝无入侵的道理。”元帝于是再派王琛出使西魏。丙寅日(十月初十),于谨抵达樊城、邓城,梁王萧詧(依附西魏的梁朝宗室)率领部众与他会合。丁卯日(十月十一),元帝停止讲经,朝廷内外戒严。王琛抵达石梵,没见到西魏军队,快马送信给黄罗汉说:“我到了石梵,边境太平,之前的消息都是儿戏。”元帝听后反而疑虑不安。庚午日(十月十四),又恢复讲经,百官穿着军装听讲。辛未日(十月十五),元帝派主书李膺去建康,征召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命陈霸先移镇扬州。王僧辩派豫州刺史侯瑱率领程灵洗等人担任前军,兖州刺史杜僧明率领吴明彻等人担任后军,赶赴江陵救援。
甲戌日(十月十八),元帝夜里登上凤皇阁,徘徊叹息说:“客星侵入翼宿、轸宿(对应楚地),看来这次必败无疑!”宫中妃嫔都哭了。
陆法和听说西魏军队到来,从郢州进入汉口,准备赶赴江陵救援。元帝派人阻拦他说:“这里自己能打败敌军,你只需镇守郢州,不用来!”陆法和返回郢州后,用白灰涂城门(表哀悼),穿上丧服,坐在苇席上,过了一整天才脱下。
十一月,元帝在津阳门外举行大规模阅兵,遇上北风暴雨,只好乘轻车回宫。癸未日(十一月二十七日),西魏军队渡过汉水,于谨命宇文护、杨忠率领精锐骑兵提前占据江津(江陵东南渡口),切断江陵向东的退路。甲申日(十一月二十八日),宇文护攻克武宁,抓获宗均。当天,元帝骑马出城巡视防御工事——用木头插在地上形成栅栏,周围长六十多里。他任命领军将军胡僧佑为都督城东诸军事,尚书右仆射张绾为副将;左仆射王褒为都督城西诸军事,四厢领直元景亮为副将;王公以下官员各有防守区域。丙戌日(十一月三十日),命太子巡视城楼,让百姓协助运送木石加固城防。
夜里,西魏军队抵达黄华,距离江陵四十里;丁亥日(十二月初一),抵达栅栏下。戊子日(十二月初二),巂州刺史裴畿、裴畿的弟弟新兴太守裴机、武昌太守朱买臣、衡阳太守谢答仁打开枇杷门出战,裴机杀死西魏仪同三司胡文伐。裴畿是裴之高的儿子。
元帝征召广州刺史王琳为湘州刺史,让他率军入援江陵。丁酉日(十二月十一日),栅栏内起火,烧毁几千家民宅和二十五座城楼。元帝亲临被烧毁的城楼,望见西魏军队渡江,环顾四周叹息不已。当天夜里,他就住在宫外百姓家中;己亥日(十二月十三日),移居礻氐洹寺。于谨下令修筑长围(环绕全城的营垒),江陵内外的通信从此断绝。
庚子日(十二月十四日),信州刺史徐世谱、晋安王司马任约等人在马头修筑营垒,远远为江陵声援。当天夜里,元帝巡视城墙,还随口吟诵作诗,群臣也有和诗的。元帝撕裂绸缎写信,催促王僧辩说:“我忍死等你,你该到了!”壬寅日(十二月十六日),返回宫中;癸卯日(十二月十七日),又迁出住进长沙寺。戊申日(十二月二十二日),王褒、胡僧佑、朱买臣、谢答仁等人打开城门出战,都战败退回。己酉日(十二月二十三日),元帝移居天居寺;癸丑日(十二月二十七日),又移居长沙寺。朱买臣按剑上前说:“只有斩了宗懔、黄罗汉,才能向天下人谢罪!”元帝说:“当初不听劝是我的意思,宗、黄二人有什么罪!”二人退入众人之中。
王琳的军队抵达长沙,镇南府长史裴政请求从小路提前去江陵报信,走到百里洲时,被西魏军队抓获。梁王萧詧对裴政说:“我是梁武帝的孙子,难道不能当你的君主吗?若听我的话,你子孙都能富贵;若不服从,就砍你的头!”裴政假意回答:“愿听命令。”萧詧把他锁到江陵城下,让他喊话说:“王僧辩听说皇宫被围,已经自立为帝;王琳势单力薄,不会再来救援了。”裴政却对城中大喊:“援军大批赶到,大家要各自勉励!我作为密使被俘,定当粉身碎骨报效国家!”监视他的人打他的嘴,萧詧发怒,下令赶紧杀他。西中郎参军蔡大业劝谏说:“裴政是百姓敬重的人,杀了他,荆州就更难攻克了。”萧詧才放了他。裴政是裴之礼的儿子,蔡大业是蔡大宝的弟弟。
当时元帝向各地征兵,援军都没赶到。甲寅日(十二月二十八日),西魏军队从四面八方攻城,城中士兵背着门板、顶着盾牌抵御。胡僧佑亲自冒着箭石,日夜督战,奖励将士,严明赏罚,众人都拼死作战,所向披靡,西魏军队无法前进。不久胡僧佑被流箭射中身亡,城中内外大惊。西魏出动全部兵力攻打栅栏,城内叛徒打开西门放西魏军队入城。元帝和太子、王褒、谢答仁、朱买臣退守金城(内城),命汝南王萧大封、晋熙王萧大圆到于谨军营做人质,请求讲和。
西魏军队刚到的时候,众人建议用王僧辩的儿子侍中王顗担任都督,元帝不同意,还剥夺他的兵权,让他和身边十个人入宫守卫;等到胡僧佑战死,才任命王顗为都督城诸军事。裴畿、裴机、历阳侯萧峻都出城投降。于谨因裴机亲手杀了胡文伐,把裴机和裴畿一起杀了。萧峻是萧渊猷的儿子。当时城南虽被攻破,但城北的将领们仍在苦战;到了傍晚,听说全城陷落,才各自溃散。
元帝进入东阁竹殿,命令舍人高善宝烧毁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准备自己投火自焚,宫女和侍从一起拦住了他。他又用宝剑砍柱子,把柱子砍断,叹息说:“文治武功的事业,今夜全完了!”随后让御史中丞王孝祀写投降文书。
谢答仁、朱买臣劝谏说:“城里兵力还很强,趁夜色突围出去,敌军必定惊慌,我们趁机反击,就能渡江去投奔任约。”元帝向来不擅长骑马,说:“这事肯定成不了,只会再受屈辱!”谢答仁请求亲自扶他突围,元帝问王褒的意见,王褒说:“谢答仁是侯景的旧部,哪值得信任!让他立了功劳,不如投降。”谢答仁又请求守卫内城,说收拢兵力能凑五千人,元帝同意了,当即任命他为城中大都督,还把公主配给他做妻子。可不久又召王褒商量,最终还是觉得不行。谢答仁求见却进不去,气得吐血离开。
于谨要太子去做人质,元帝派王褒送太子过去。于谨的儿子因王褒擅长书法,给他纸笔让他写字,王褒竟写下“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过了一会儿,黄门郎裴政冲破城门逃出城去。元帝于是撤去皇帝的仪仗器物,骑着白马、穿着白衣出东门,抽剑砍着城门说:“萧世诚(元帝字)竟落到这步田地!”西魏士兵越过壕沟拉住马缰绳,把他带到白马寺北边,夺走他骑的骏马,换了一匹劣马给他,派高壮的胡人用手按住他的后背押着走。遇到于谨时,胡人强拉元帝下拜。梁王萧詧派铁甲骑兵把元帝拥进营中,关在黑色帐幕里,萧詧还当面反复责骂羞辱他。
乙卯日(十二月二十九),于谨命开府仪同三司长孙俭进入并占据金城(内城)。元帝骗长孙俭说:“城里埋了一千斤黄金,想送给你。”长孙俭就带元帝进城。元帝趁机诉说自己被萧詧羞辱的情形,对长孙俭说:“刚才骗你,只是想跟你说这事——哪有天子自己埋黄金的!”长孙俭于是把元帝软禁在主衣库(存放皇帝衣物的仓库)。
元帝生性残忍,又鉴于梁武帝为政宽纵的弊端,所以治国崇尚严厉。等到西魏军队围城时,监狱里关着的死囚将近几千人,有关官员请求释放他们充任士兵,元帝不允许,下令把他们全打死——这事还没做完,城就陷了。
中书郎殷不害之前在别处督战,城陷后和母亲失散。当时冰雪堆积,冻死者的尸体填满了沟渠。殷不害一边走一边哭,四处寻找母亲的尸体,只要看到沟渠里的死人,就跳下去抱起来查看。他全身冻湿,水和饭都没进过口,哭声从没停过。这样找了七天,终于找到了母亲的尸体。
十二月丙辰日(十二月三十),徐世谱、任约退守巴陵。于谨逼迫元帝写信召王僧辩来投降,元帝不答应。使者说:“现在王僧辩难道还能自己做主吗?”元帝说:“我既然做不了主,王僧辩也不会听我的。”元帝又向长孙俭要宫人王氏、苟氏和小儿子萧犀首,长孙俭把这几人还给他。有人问元帝:“为什么要烧书?”元帝说:“读了一万卷书,还是落到今天这地步,所以烧了它!”
庚申日(公元555年正月初四),北齐国主北上巡视,抵达达速岭,视察山川险要之处,准备修筑长城。
辛未日(正月十五),元帝被西魏人杀死。梁王萧詧派尚书傅准监督行刑,用装满土的袋子把元帝压死。萧詧让人用布帕裹住元帝的尸体,用草席收殓,再用白茅捆住,埋在津阳门外。同时被杀的还有愍怀太子萧元良、始安王萧方略、桂阳王萧大成等人。
元帝生性喜好读书,常让侍从读书给自己听,昼夜不停,就算睡熟了,手里的书卷也不放下;有时侍从读错或故意骗他,他马上就会惊醒。他写文章,拿笔就能立刻写成,还常说:“我在文士中算有才华,在武夫面前就惭愧了。”议论的人认为这话很贴切。
西魏立梁王萧詧为梁朝君主,赐给他荆州之地,方圆三百里,却夺走了他原有的雍州领地。萧詧住在江陵东城,西魏设置“防主”,率军驻守西城,名义上是帮萧詧防御,实际上是监视他。西魏又派前仪同三司王悦留下镇守江陵。于谨收缴了梁朝府库的珍宝,以及南朝宋的浑天仪、梁朝的铜晷表(测日影的仪器)、直径四尺的大玉和各种礼器;把王公以下官员和挑选出的百姓男女几万人都掳为奴婢,分给三军将士,驱赶着返回长安,年幼体弱的全被杀掉。最终逃脱的只有三百多家,而被人马踩踏、冻死的人占了十分之二三。
西魏军队在江陵时,梁王萧詧的部将尹德毅劝萧詧说:“西魏人贪婪残忍,杀掠百姓,数都数不清。江东百姓遭殃到这地步,都说是殿下造成的。殿下杀了他们的父兄、使他们的子弟成孤儿,所有人都把您当仇人,谁还会帮您治国!现在西魏的精锐全集中在这里,要是殿下设宴招待于谨等人,趁欢宴时埋伏武士杀了他们,再命令将领们突袭西魏营垒,全歼敌军,一个不留。然后收容江陵百姓,安抚他们;对文武官员,按才能任用。西魏人会吓得不敢再南下,王僧辩这类人,一封书信就能招来。之后您穿上朝服渡江,登基称帝,顷刻之间就能成就大功。古人说‘上天赐予的机会不拿,反而会受惩罚’,希望殿下有长远谋略,别做只顾小恩小惠的平庸之举。”萧詧说:“你的计策不是不好,但西魏人待我优厚,不能忘恩负义。要是按你说的做,世人会唾弃我。”等到全城老少都被掳走、自己又丢了襄阳后,萧詧才叹息说:“后悔没听尹德毅的话!”
王僧辩、陈霸先等人共同拥戴江州刺史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代行皇帝职权。
王褒、王克、刘瑴、宗懔、殷不害以及尚书右丞吴兴人沈焝被带到长安,西魏太师宇文泰用厚礼接待他们。宇文泰还亲自到于谨府第,设宴慰劳,极为欢乐,赏赐于谨一千名奴婢、梁朝的宝物以及一套雅乐,另外封他为新野公;于谨坚决推辞,宇文泰不允许。于谨因自己长期担任要职、功名已立,想求安逸,就献上自己之前骑的骏马和穿的铠甲等。宇文泰明白他的意思,说:“现在大敌未平,你怎能只顾自己安逸!”最终没接受他的献礼。
这一年,西魏秦州刺史章武孝公宇文导去世。
西魏给益州刺史尉迟迥增加六个州的管辖权,加上之前的共十八州;规定从剑阁以南地区,他可自行任命官员、决定升降。尉迟迥严明赏罚,施恩布威,安抚新归附的百姓,收服尚未臣服的地区,汉人、夷人都归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