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梁纪十八(公元549年)

梁纪十八(公元549年)(2 / 2)

辛巳日,南梁为梁高祖(萧衍)举办丧事,把他的棺木抬到太极殿。当天,太子(萧纲)即位做皇帝,宣布大赦天下。侯景出兵驻守在朝堂上,分派士兵四处守卫。

壬午日,新皇帝下诏书:凡是在南方做奴婢的北方人,全部赦免为平民——这次赦免的人多达上万。侯景对其中一些人还破格提拔,想拉拢他们为自己效力。

梁高祖在位末年,建康城的官民在吃穿、用具上,争相追求豪华奢侈,家里连半年的存粮都没有,常年靠各地运送粮食来维持。自从侯景叛乱后,交通断绝,才几个月时间,就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饿死,最后活下来的还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二。皇亲贵族、豪门大族都得自己出城采摘野谷充饥,饿死在路边沟壑里的人,多到数不清。

癸未日,侯景派仪同三司来亮进入宛陵,宣城太守杨白华把来亮诱骗过来杀了。甲申日,侯景派部将李贤明攻打宛陵,没能打下来。侯景又派中军侯子鉴进入吴郡,任命厢公苏单于做吴郡太守;还派仪同宋子仙等人带兵往东驻守钱塘,新城戍主戴僧遬占据县城抵抗他们。御史中丞沈浚逃难往东走,到了吴兴后,太守张嵊和他商量,起兵讨伐侯景(张嵊是张稷的儿子)。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也占据州城不接受侯景的命令。这时侯景的号令能管到的地方,只有吴郡以西、南陵以北这一小块区域。

西魏下诏书:“太和年间(北魏孝文帝时期)改姓的鲜卑族人,全部恢复原来的姓氏。”

六月丙戌日,南梁任命南康王萧会理为侍中、司空。

丁亥日,立宣城王萧大器为皇太子。

当初,侯景想让太常卿南阳人刘之遴去给临贺王萧正德送皇印和绶带(帮萧正德称帝),刘之遴却剃了头发、穿成和尚的样子逃走了。刘之遴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曾经做过湘东王萧绎的长史;他打算逃回江陵,可萧绎一向嫉妒他的才华。己丑日,刘之遴到了夏口,萧绎秘密派人送毒药把他毒死了,还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又给了他家丰厚的丧葬费(装样子掩人耳目)。

壬辰日,南梁封皇子萧大心为寻阳王,萧大款为江陵王,萧大临为南海王,萧大连为南郡王,萧大春为安陆王,萧大成为山阳王,萧大封为宜都王。

长社城里没有盐,守城的人都得了手脚抽筋、身体浮肿的病,死了十分之八九。这时从西北方向刮起大风,把堤堰里的水吹进城里,城墙被冲塌了。东魏大将军高澄对城里喊话:“谁能把王思政活着抓来,就封谁为侯;要是王思政受了伤,他身边的人全部斩首!”王思政率领部下占据土山,对士兵们说:“我已经力竭计穷,只能以死报效国家了!”接着抬头朝天大哭,朝着西边(西魏的方向)拜了两拜,就要自杀。都督骆训拦住他说:“您常对我们说:‘你们把我的头砍下来去投降,不仅能得到富贵,还能保全全城人的性命。’现在高澄已经下了这样的命令,您就不可怜士兵们要送死吗?”众人一起拉住他,不让他自杀。高澄派通直散骑赵彦深到土山上,给王思政递了一把白羽扇,拉着他的手表明心意,把他带下了土山。高澄不让王思政行跪拜礼,还以礼相待。王思政当初驻守颍川时,有八千将士;到城被攻破时,只剩三千人,却没有一个人叛变。高澄把这些将士分散派到远方驻守,把颍川改名为郑州,对王思政的待遇非常优厚。西阁祭酒卢潜说:“王思政不能以死尽忠,有什么值得看重的!”高澄对身边人说:“我有卢潜,就好比又得到了一个王思政(赞赏卢潜的忠直)。”卢潜是卢度世的曾孙。

当初,王思政驻守襄城时,想把长社作为行台的治所(办公地),派使者魏仲向西魏太师宇文泰请示,还写信给淅州刺史崔猷征求意见。崔猷回信说:“襄城控制着京、洛地区,是现在的战略要地,一旦有情况,容易派兵接应。颍川既靠近敌境,又没有山川作为屏障,敌人要是偷偷来偷袭,能直接打到城下。不如把军队驻扎在襄城,作为行台的治所;颍川设为州,派得力将领驻守——这样内外互相配合,人心容易安定,就算发生意外,也造不成大祸害!”魏仲见到宇文泰,把崔猷的建议全说了。宇文泰下令按崔猷的计策办,可王思政坚持请求用长社做治所,还保证:“就算敌人用水攻,一年之内、用陆攻,三年之内,朝廷不用派兵来救。”宇文泰这才答应他。等到长社失守,宇文泰特别后悔。崔猷是崔孝芬的儿子。

侯景往南叛变时,西魏丞相宇文泰怕东魏趁机占领侯景原来的地盘,就派将领们分别驻守各个城池。等到颍川被东魏攻克,宇文泰因为那些城池交通断绝、难以支援,就下令让守军全部撤回。

上甲侯萧韶从建康逃到江陵,声称自己带了梁高祖的秘密诏书,要召集兵马,还任命湘东王萧绎为侍中、假黄钺(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授权他代行皇帝职权;其他藩王、将领也都加官晋爵。

宋子仙围攻戴僧遬,没能攻下来。丙午日,吴地的盗贼陆缉等人起兵偷袭吴郡,杀了苏单于,推举前淮南太守文成侯萧宁做首领。

临贺王萧正德怨恨侯景出卖自己,秘密写信给鄱阳王萧范,让他带兵来建康;侯景截获了这封信,癸丑日,把萧正德勒死了。侯景任命仪同三司郭元建为尚书仆射、北道行台,总管长江北岸的军事,驻守新秦;还封元罗等十几个北魏皇族后裔为王。侯景喜欢永安侯萧确的勇猛,经常把他带在身边。邵陵王萧纶偷偷派人去叫萧确回来,萧确说:“侯景这人轻佻无能,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对付他。我想亲手杀了他,只可惜没找到机会。你回去告诉父王,别惦记我。”有一次侯景和萧确去钟山游玩,萧确拉弓射鸟,趁机想射侯景,结果弓弦断了,没射成;侯景察觉后,杀了萧确。

湘东王萧绎娶了徐孝嗣的孙女做妃子,生下世子萧方等。徐妃长得丑还善妒,行为又不检点,萧绎两三年才去她房里一次。徐妃听说萧绎要来,因为萧绎瞎了一只眼,就只化了半边脸的妆来等他——萧绎气得转身就走,所以萧方等也一直不受宠。等到萧方等从建康逃回江陵,萧绎见他带兵整齐有序,才感叹他有本事,就进宫把这事告诉了徐妃。徐妃没回应,哭着退下了。萧绎大怒,写下徐妃的种种丑事,贴在王府的大门上。萧方等看到后,心里更害怕了。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勇猛善战,很得士兵拥护。萧绎准备讨伐侯景,派人去让萧誉提供粮草和兵马,萧誉说:“我们各自有自己的军府,我凭什么要听你的调遣!”使者跑了三趟,萧誉还是不答应。萧方等请求去讨伐萧誉,萧绎就任命小儿子安南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派萧方等率领两万精锐士兵护送他去上任。萧方等出发前,对亲信说:“这次出行,我肯定要死了;能死得其所,我还有什么遗憾!”

侯景任命赵威方为豫章太守,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派兵抵抗,活捉了赵威方,关在州府监狱里;后来赵威方逃回了建康。

湘东王世子萧方等的军队到了麻溪,河东王萧誉率领七千人进攻他们;萧方等兵败,淹死在水里。安南侯萧方矩收拢残兵逃回江陵,湘东王萧绎一点悲伤的表情都没有。萧绎有个宠妃王氏,生下儿子萧方诸。王氏去世后,萧绎怀疑是徐妃害的,逼着徐妃自杀;徐妃跳井而死,萧绎只按平民的礼节把她埋了,还不让儿子们为她穿丧服。

西江督护陈霸先想起兵讨伐侯景,侯景派人诱骗广州刺史元景仲,许诺要拥戴他做皇帝——元景仲于是投靠侯景,还暗中谋划除掉陈霸先。陈霸先知道后,和成州刺史王怀明等人在南海集结兵马,紧急发布檄文讨伐元景仲,说:“元景仲和叛贼勾结,朝廷已经派曲阳侯萧勃来做广州刺史,军队已经到了朝亭。”元景仲的部下听说后,全都叛离了他。秋季七月甲寅日,元景仲在官署阁楼里上吊自杀。陈霸先迎接定州刺史萧勃来镇守广州。

前高州刺史兰裕(兰钦的弟弟),和他的几个弟弟煽动始兴等十个郡的人,攻打代理衡州事务的欧阳顀。萧勃派陈霸先去救援,把兰裕等人全活捉了;萧勃趁机任命陈霸先代理始兴郡事务。

湘东王萧绎派竟陵太守王僧辩、信州刺史东海人鲍泉攻打湘州,给他们分了兵马粮草,限定日期出发。王僧辩因为竟陵的部下还没全部到齐,想等士兵聚齐了再走,就和鲍泉一起去面见萧绎,请求推迟出发日期。萧绎怀疑王僧辩故意观望拖延,按住佩剑厉声骂道:“你不敢出发、违抗命令,是想和叛贼一伙吗?今天你只有死路一条!”说着就用剑砍王僧辩,砍中了他的左腿,王僧辩当场昏死过去,过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马上被关进监狱。鲍泉吓得魂飞魄散,一句话都不敢说。王僧辩的母亲光着脚哭着进宫请罪,说自己没教好儿子,萧绎的怒气才消了,赐给王僧辩好药治疗,他才保住性命。丁卯日,鲍泉独自带兵去讨伐湘州。

陆缉等人到处抢劫施暴,吴地百姓不肯归附他们。宋子仙从钱塘带兵回来攻打陆缉,壬戌日,陆缉弃城逃到海盐,宋子仙重新占领吴郡。戊辰日,侯景在吴郡设置吴州,任命安陆王萧大春为刺史。

庚午日,南梁任命南康王萧会理兼任尚书令。

鄱阳王萧范听说建康失守,下令戒严,想带兵入京救援。他的僚佐有人劝他:“现在东魏已经占领了寿阳,大王您一旦离开驻地,东魏的骑兵肯定会偷袭合肥。前面的叛贼还没平定,后面的城池又丢了,您该怎么办!不如等四方援兵聚集,派良将率领精锐去救援——进能尽忠报国,退能保住自己的地盘。”萧范才打消了出兵的念头。这时东魏大将军高澄派西兖州刺史李伯穆进逼合肥,又让魏收写信劝降萧范。萧范正谋划讨伐侯景,想借助东魏的兵力,就率领两万士兵从东关出发,把合州献给李伯穆,还派咨议刘灵议送自己的两个儿子萧勤、萧广到东魏做人质,请求东魏出兵援助。萧范驻守濡须,等待上游的援军;派世子萧嗣率领一千多人驻守安乐栅。可上游的援军迟迟不来,萧范的粮草断了,只能靠采摘野生的苽稗、菱角、莲藕充饥。萧勤、萧广到了邺城后,东魏最终也没出兵援助。萧范进退两难,只好逆着江向西进军,驻守在枞阳。侯景出兵驻守姑孰,萧范的部将裴之悌带着部下投降了侯景(裴之悌是裴之高的弟弟)。

东魏大将军高澄到了邺城,辞去之前被封的爵位和特殊礼遇,还请求东魏孝静帝立太子。高澄问济阴王元晖业:“最近在读什么书?”元晖业说:“我常读伊尹、霍光的传记,不读曹操、司马懿的书(暗讽高澄想篡权)。”

八月甲申日初一,侯景派中军都督侯子鉴等人攻打吴兴。

己亥日,鲍泉的军队驻守在石椁寺,河东王萧誉带兵迎战,战败;辛丑日,萧誉又在橘洲战败,战死、溺死的士兵有一万多人。萧誉退守长沙,鲍泉带兵包围了长沙。

辛卯日,东魏立皇子元长仁为太子。

勃海文襄王高澄因为弟弟太原公高洋是排行第二的儿子,心里一直猜忌他。高洋则故意隐藏自己的才能,平时不怎么说话,常常表现得很谦卑退让,和高澄说话,没有不顺从的。高澄看不起他,常说:“像他这样的人也能富贵,相书上的说法真没法解释!”高洋给妻子赵郡人李氏置办了些好看的服饰、玩物,高澄看到了就抢走;李氏有时生气不给,高洋笑着说:“这些东西还能再弄到,哥哥要,你何必舍不得!”有时高澄过意不去,不拿了,高洋就直接收下,也不假装推辞。每次退朝回家,高洋就关起门来静坐,就算对着妻子儿女,也能一整天不说话。有时他会光着膀子、光着脚跑跳,李氏问他原因,高洋说:“跟你闹着玩呢。”其实他是在暗中锻炼体力。

高澄抓到了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兰京,把他当做饭奴使唤。兰钦请求赎回儿子,高澄不答应;兰京多次自己请求,高澄就用棍子打他,说:“再敢求情,就杀了你!”兰京和他的六个同党谋划作乱。当时高澄在邺城,住在北城东柏堂,因为宠爱琅邪公主,想让她往来方便,常把侍卫打发到外面。辛卯日,高澄和散骑常侍陈元康、吏部尚书侍中杨愔、黄门侍郎崔季舒屏退左右,密谋接受东魏孝静帝的禅让,还在起草文武百官的任命名单。兰京进来送食物,高澄让他退下,对其他人说:“昨晚梦见这个奴才砍我,得赶紧杀了他。”兰京听到这话,把刀藏在盘子底下,假装要送食物进来。高澄发怒说:“我没叫你送,你怎么敢过来!”兰京抽出刀说:“我来杀你!”高澄吓得自己跳起来,摔伤了脚,钻进床底下;兰京把床掀开,杀了高澄。杨愔吓得狼狈逃跑,丢了一只靴子;崔季舒躲进厕所里;陈元康用身体护住高澄,和兰京等人夺刀时被砍伤,肠子都流了出来;库直王纮冒着刀光抵抗乱党;纥奚舍乐战死。当时事变发生得太突然,朝野内外都震惊不已。

太原公高洋正在城东双堂,听到消息后,神色不变,立刻指挥部署士兵,进宫讨伐乱党,把兰京等人斩首分尸。之后他慢慢走出来,说:“奴才造反,大将军受了点伤,没大碍。”朝野上下无不惊讶。高洋封锁了高澄的死讯,不发丧。陈元康亲手写信向母亲辞行,又口述让功曹参军祖琫写了一份关于国家政务的建议,到夜里就去世了。高洋把他的尸体停放在府中,谎称他出使去了,还虚授他中书令的官职。高洋任命王纮为领左右都督(王纮是王基的儿子)。

东魏的功勋贵族因为重兵都在并州,劝高洋早点去晋阳(并州治所),高洋听从了。夜里,他召来大将军督护太原人唐邕,让他部署将士,镇守各地;唐邕很快就安排完毕,高洋从此开始看重他。

癸巳日,高洋暗示东魏孝静帝借立太子的机会大赦天下。高澄的死讯渐渐传开,孝静帝私下对身边人说:“大将军现在死了,好像是天意,权力该重新回到皇室手里了!”高洋留下太尉高岳、太保高隆之、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子如、侍中杨愔驻守邺城,其他功勋贵族都随他一起走。甲午日,高洋到昭阳殿拜见孝静帝,带了八千名披甲士兵,其中二百多人登上殿阶,都捋着袖子、按着刀,像是面对强敌。高洋让侍从向孝静帝禀奏:“臣家里有急事,要去晋阳。”说完拜了两拜就出去了。孝静帝吓得脸色发白,目送他离开,说:“这个人看起来也容不下我,我不知道哪天会死啊!”晋阳的老臣、老将一向看不起高洋;等高洋到了晋阳,召集文武官员开会,他神情豪迈、言辞流利,众人都大为吃惊。高澄之前制定的政令中,有不合适的,高洋全改了。高隆之、司马子如等人讨厌度支尚书崔暹,就上奏揭发崔暹和崔季舒的过失,结果两人被打了二百鞭,流放到边疆。

侯景任命宋子仙为司徒、郭元建为尚书左仆射,和领军任约等四十人一起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还下诏书:“从今以后,开府仪同三司不用再额外加授将军称号。”从此以后,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官职变得特别多,多到记不清。

鄱阳王萧范从枞阳派人送信给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萧大心派人回信邀请他。萧范带兵到了江州,萧大心把湓城给他驻扎。

吴兴的兵力薄弱,太守张嵊是个读书人,不熟悉军事。有人劝张嵊学袁君正,献郡投降侯子鉴。张嵊叹息说:“袁家世代忠贞,没想到袁君正一下子败坏了家风。我难道不知道吴郡沦陷后,吴兴也难保全吗?但我已经把身子交给国家,宁死也不叛变!”九月癸丑日初一,侯子鉴的军队到了吴兴,张嵊战败,回到府中,整理好官服,安稳地坐着;侯子鉴把他抓起来,送到建康。侯景赞赏他坚守气节,想留他一条命,张嵊说:“我愧为一郡之主,朝廷危难时不能挽救,今天赶紧死才是万幸!”侯景还想留他一个儿子活命,张嵊说:“我全家早就该进鬼门关了,不会向你们这些叛贼求恩!”侯景发怒,把张嵊全家都杀了,还杀了沈浚。

河东王萧誉向岳阳王萧詧求救,萧詧留下咨议参军济阳人蔡大宝镇守襄阳,亲自率领两万士兵、两千骑兵进攻江陵,想以此救援湘州。湘东王萧绎吓得要命,赶紧派手下到监狱里向王僧辩问计。王僧辩详细说明了应对策略,萧绎这才赦免了他,任命他为“城中都督”。

乙卯日,萧詧的军队到了江陵,修建了十三座营寨攻城;恰逢天降大雨,平地积水有四尺深,萧詧的士兵士气大减。萧绎和新兴太守杜崱有旧交情,暗中派人招降他。乙丑日,杜崱和哥哥杜岌、弟弟杜岸、杜幼安,以及侄子杜龛,各自率领部下投降萧绎。杜岸请求带五百骑兵偷袭襄阳,日夜赶路——走到离襄阳三十里的地方时,城里察觉了动静,蔡大宝护送萧詧的母亲龚保林(“保林”是古代宫廷女官名)登上城墙抵抗。萧詧听说后,连夜逃跑,把粮食、金银、兵器全丢在湕水里,多到数不清。张缵脚有毛病,萧詧用车子载着他随军;等兵败逃跑时,看守张缵的人怕被追兵赶上,杀了张缵,丢尸而去。萧詧逃回襄阳后,杜岸逃到广平,投靠了哥哥南阳太守杜巘。

湘东王萧绎因为鲍泉围困长沙许久攻不下来,对他很不满,任命平南将军王僧辩接替他做都督,还列举了鲍泉十条罪状,派舍人罗重欢和王僧辩一起去长沙。鲍泉听说王僧辩要来,惊讶地说:“有竟陵王来帮我,叛贼肯定能平定。”赶紧打扫座位等着他。王僧辩一进来,背对着鲍泉坐下,说:“鲍郎,你有罪,皇上命令我把你锁起来,你别拿老交情跟我讲。”接着让罗重欢宣读命令,把鲍泉锁在床边。后来鲍泉写信为自己申诉,还为攻城迟缓道歉,萧绎的怒气消了,就赦免了他。

冬季十月癸未日初一,东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潘相乐为司空。

当初,历阳太守庄铁率领部下投靠寻阳王萧大心,萧大心任命他为豫章内史。可庄铁到豫章后立刻叛变,推举观宁侯萧永做首领。丁酉日,庄铁带兵偷袭寻阳,萧大心派部将徐嗣徽迎战,打败了庄铁。庄铁逃跑,走到建昌时,光远将军韦构带兵拦截——庄铁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全丢了,只剩他一人骑马逃回南昌。萧大心派韦构继续追击庄铁。

宋子仙从吴郡赶往钱塘,刘神茂从吴兴赶往富阳;前武州刺史、富阳人孙国恩献城投降刘神茂。

十一月乙卯日,南梁把梁武帝葬在修陵,庙号“高祖”。

百济国派使者来南梁进贡,看到建康的宫殿城池荒废残破,和以前完全不同,就在端门外哭了起来。侯景发怒,把使者抓起来关进庄严寺,不让他出去。

壬戌日,宋子仙猛攻钱塘,戴僧遬投降。

岳阳王萧詧派将军薛晖攻打广平,攻下来后活捉了杜岸,押回襄阳。萧詧割掉杜岸的舌头、用鞭子抽他的脸,最后把他肢解烹杀;还挖开杜岸祖父、父亲的坟墓,烧掉尸骨并把骨灰扬掉,用杜岸的头骨做了个漆碗。

萧詧既然和湘东王萧绎成了敌人,担心自己保不住襄阳,就派使者向西魏求援,请求做西魏的附属国。西魏丞相宇文泰派东阁祭酒荣权出使襄阳。萧绎派司州刺史柳仲礼镇守竟陵,想趁机攻打萧詧;萧詧害怕了,派妻子王氏和世子萧嶚到西魏做人质。宇文泰想夺取江、汉地区,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杨忠为都督三荆等十五州诸军事,镇守穰城。柳仲礼到了安陆,安陆太守沈勰献城投降;柳仲礼留下长史马岫和侄子柳子礼守城,自己率领一万士兵赶往襄阳。宇文泰派杨忠和行台仆射长孙俭带兵攻打柳仲礼,救援萧詧。

宋子仙乘胜渡过浙江,打到会稽。邵陵王萧纶听说钱塘已经失守,逃奔鄱阳;鄱阳内史开建侯萧蕃带兵阻拦他,萧纶进攻萧蕃,打败了他。

西魏杨忠快要到义阳时,义阳太守马伯符献出下溠城投降,杨忠让马伯符做向导。

南郡王萧大连担任东扬州刺史时,会稽地区富饶,能打仗的士兵有几万,粮食兵器堆积如山;吴地百姓受够了侯景的残暴,都愿意为萧大连效力。可萧大连整天喝酒,不管军事;他的司马、东阳人留异,凶狠狡诈、残暴嗜杀,众人都怕他,萧大连却把所有军事事务全交给留异。

十二月庚寅日,宋子仙攻打会稽,萧大连弃城逃跑;留异逃回自己的家乡,不久就率领部下投降了宋子仙。萧大连想逃去鄱阳,留异给宋子仙做向导,在信安追上萧大连,把他活捉押回建康——当时萧大连还醉着,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梁简文帝听说后,拉起床帘遮住自己,用袖子捂着脸哭了。

从此,三吴地区(吴郡、吴兴、会稽)全被侯景占领;之前留在会稽的王公贵族,都往南逃到岭南。侯景任命留异为东阳太守,把他的妻子儿女抓来做人质。

乙酉日,东魏任命并州刺史彭乐为司徒。

邵陵王萧纶进军到九江,寻阳王萧大心要把江州让给他,萧纶不接受,带兵继续向西前进。

始兴太守陈霸先联合郡里的豪杰,想讨伐侯景;郡人侯安都、张亻思等人,各自率领一千多人投靠他。陈霸先派主帅杜僧明率领两千人驻守在南岭上,广州刺史萧勃派人阻止他说:“侯景勇猛过人,天下无敌。之前朝廷派十万援军,兵马精良,都没能打败他,你就凭这点兵力,想去哪儿?况且听说岭北的王侯们又互相打起来了,你是外乡人,怎么能随便投靠别人!不如暂且留在始兴,远远地虚张声势,才能保平安。”

陈霸先回答说:“我受国家恩惠,之前听说侯景渡江,就想进京救援,只可惜被元景仲、兰裕挡住了路。现在京城沦陷,君主受辱,臣子就该以死报国,谁还敢惜命!您是皇族后代,肩负一方重任,派我带一支兵去救援,哪怕只是尽点力,也比什么都不做强,您怎么反而阻止我呢!”接着派人从小路去江陵,请求接受湘东王萧绎的指挥。

当时南康的土豪蔡路养起兵占领了南康郡,萧勃就派心腹谭世远做曲江县令,和蔡路养勾结,一起阻拦陈霸先。

西魏杨忠攻克随郡,活捉了太守桓和。

东魏派金门公潘乐等人率领五万士兵偷袭司州,司州刺史夏侯强投降。从此,东魏完全占领了淮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