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晋纪三十五 (公元403年-404年)

晋纪三十五 (公元403年-404年)(1 / 2)

元兴二年癸卯年,也就是公元403年。

这年春天正月,卢循派司马徐道覆去攻打东阳。到了二月辛丑这天,建武将军刘裕打败了徐道覆,而徐道覆是卢循的姐夫。

乙卯这天,朝廷任命太尉桓玄为大将军。

丁巳这天,桓玄杀了冀州刺史孙无终。

桓玄上奏章请求率领各路军队平定关、洛地区,接着又暗示朝廷下诏书不同意,然后就说:“遵奉诏书所以停止行动。”桓玄起初想要整理行装,先命令制作轻便的船,用来装载服饰玩物、书法绘画。有人问他原因,桓玄说:“打仗凶险,万一有意外,应当让这些东西容易搬运。”大家都嘲笑他。

夏天四月癸巳初一,发生了日食。

南燕君主慕容备德过去的官吏赵融从长安来,他才得知母亲和哥哥的死讯,慕容备德痛哭得吐了血,因此卧病在床。

司隶校尉慕容达谋反,派牙门皇璯率领部众攻打端门,殿中帅侯赤眉打开城门接应他们。中黄门孙进搀扶着慕容备德翻墙逃出,藏在孙进的住处。段宏等人听说宫中有变故,率领军队驻守在四个城门。慕容备德回到宫中,诛杀了侯赤眉等人。慕容达出逃到北魏。

慕容备德优待迁徙来的百姓,让他们长期免除徭役。百姓因此互相包庇隐瞒,有的上百户合为一户,有的上千个壮丁共在一个户籍上,以此逃避赋税徭役。尚书韩讠卓请求加以核查,慕容备德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韩讠卓巡视各郡县,查出被隐瞒的户口五万八千户。

泰山的贼寇王始聚集了几万人,自称太平皇帝,设置了公卿等官职。南燕桂林王慕容镇讨伐并擒获了他。临刑的时候,有人问他的父亲和兄弟在哪里,王始说:“太上皇在外流亡,征东将军、征西将军被乱兵杀害。”他的妻子生气地说:“你正是因为这张嘴才获罪,怎么还这样说!”王始说:“皇后不知道,自古以来哪有不灭亡的国家!我就要死了,但国号永远不改!”

五月,后燕王熙修建龙腾苑,方圆十多里,服役的徒役有两万人。在苑内修筑景云山,地基宽五百步,山峰高十七丈。

秋天七月戊子这天,北魏君主拓跋珪到北方巡视,在豺山建造离宫。

平原太守和跋奢侈豪强,喜欢名声,拓跋珪厌恶他,杀了他,让他的弟弟和毗等人去和他诀别。和跋说:“北方土地贫瘠,可以迁到黄河以南,努力治理生计。”并且让他们背对着自己,说:“你们怎么忍心看着我死呢!”和毗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假装成使者,逃到了后秦。拓跋珪发怒,诛灭了和跋的家族。中垒将军邓渊的堂弟尚书邓晖和和跋关系好,有人向拓跋珪诬陷说:“和毗出逃,实际上是邓晖送他走的。”拓跋珪怀疑邓渊知道他们的阴谋,赐邓渊死。

南凉王秃发傉檀和沮渠蒙逊互相出兵攻打吕隆,吕隆对此很担忧。后秦的谋臣对秦王姚兴说:“吕隆凭借先代的基业,在黄河以西独断专行,现在虽然饥饿困窘,还能自我支撑,如果将来物资丰富,最终不会归我们所有。凉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不如趁着他处境危急夺取它。”姚兴于是派使者征召吕超入朝侍奉。吕隆考虑到姑臧最终无法保全自己,就通过吕超请求归降后秦。姚兴派尚书左仆射齐难、镇西将军姚诘、左王乞伏乾归、镇远将军赵曜率领步兵骑兵四万人到河西迎接吕隆,南凉王秃发傉檀撤出昌松、魏安两个戍所来避让他们。八月,齐难等人到达姑臧,吕隆乘着素车白马在路边迎接。吕隆劝说齐难攻打沮渠蒙逊,沮渠蒙逊派臧莫孩抵抗,打败了齐难的前军。齐难于是和沮渠蒙逊结盟,沮渠蒙逊派弟弟沮渠挐到后秦进贡。齐难让司马王尚代理凉州刺史,调配三千士兵镇守姑臧,任命将军阎松为仓松太守,郭将为番禾太守,分别戍守两个城池,把吕隆的宗族、僚属以及一万户百姓迁到长安,姚兴任命吕隆为散骑常侍,吕超为安定太守,其余的文武官员都根据才能提拔任用。

当初,郭霉常常说“取代吕氏的是王氏”,所以他起兵时,先推举王详,后来推举王乞基。等到吕隆向东迁徙,最终王尚取代了吕氏。郭霉跟随乞伏乾归投降后秦,又认为消灭后秦的是晋朝,于是就逃奔晋朝,后秦人追上并杀了他。

沮渠蒙逊的伯父中田护军沮渠亲信、临松太守沮渠孔笃,都骄横放纵,成为百姓的祸患。沮渠蒙逊说:“扰乱我的法令的,是这两个伯父。”逼迫他们自杀了。

后秦派使者梁构到张掖,沮渠蒙逊问:“秃发傉檀是公爵,而我是侯爵,为什么呢?”梁构说:“秃发傉檀凶恶狡猾,忠诚的心意还不明显,所以朝廷用高贵的爵位和虚假的名声笼络他。将军的忠诚可以像太阳一样光明,应当入朝辅佐皇室,怎么会用不诚信的态度对待你呢!圣朝的爵位一定和功劳相称,比如尹纬、姚晃,是辅佐帝王创业的大臣,齐难、徐洛,是一时的猛将,爵位都不过是侯伯,将军凭什么要在他们之前呢!过去窦融恳切地坚决辞让,不愿意位居旧臣之上,没想到将军忽然有这样的疑问!”沮渠蒙逊说:“朝廷为什么不就近封我张掖,却要远封西海呢?”梁构说:“张掖,将军已经自己占有了,之所以远远地授予你西海,是想扩大将军的封国啊。”沮渠蒙逊很高兴,就接受了任命。

荆州刺史桓伟去世,大将军桓玄让桓修代替他。从事中郎曹靖之劝桓玄说:“桓谦、桓修兄弟独自占据朝廷内外的要职,权势太重了。”桓玄于是任命南郡相桓石康为荆州刺史。桓石康是桓豁的儿子。

刘裕在永嘉打败卢循,追到晋安,多次打败他,卢循乘船向南逃走。

何无忌暗中到刘裕那里,劝刘裕在山阴起兵讨伐桓玄。刘裕和当地土豪孔靖商量,孔靖说:“山阴距离京都路途遥远,起兵难以成功;而且桓玄还没有篡位,不如等他篡位后,在京口图谋他。”刘裕听从了他的建议,孔靖是孔愉的孙子。

九月,北魏君主拓跋珪前往南平城,规划南方,将要修建新都。

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劝大将军桓玄早点接受禅让,暗中撰写九锡文和册命。任命桓谦为侍中、开府、录尚书事,王谧为中书监、领司徒,桓胤为中书令,加授桓修抚军大将军。桓胤是桓冲的孙子。丙子这天,册命桓玄为相国,总领百官,封给他十个郡,为楚王,加授九锡,楚国设置丞相以下的官职。

桓谦私下问彭城内史刘裕说:“楚王功勋德行盛大,朝廷的意思,都认为应当举行禅让,你认为怎么样?”刘裕说:“楚王是宣武公的儿子,功勋德行超过世人。晋朝皇室衰弱,百姓的期望早已转移,趁着运势禅让取代,有什么不可以的?”桓谦高兴地说:“你说可以就可以了。”

新野人庾仄,是殷仲堪的同党,听说桓伟死了,桓石康还没到任,就起兵在襄阳袭击雍州刺史冯该,赶跑了他。庾仄有部众七千人,设置祭坛,祭祀七庙,说要讨伐桓玄,江陵震动。桓石康到了荆州,发兵攻打襄阳,庾仄失败,逃到后秦。

高雅之上表南燕君主慕容备德,请求讨伐桓玄,说:“即使不能平定吴、会地区,也可以收复长江以北的土地。”中书侍郎韩范也上奏疏说:“现在晋朝皇室衰败混乱,长江、淮河南北地区,户口没多少,军队弱小。加上桓玄叛逆,上下离心离德。凭陛下的神威勇武,出动一万步兵骑兵进逼他们,他们一定会土崩瓦解,军队不用停留就能前进。夺取并占有那些地方,后秦、北魏都不值得对抗了。开拓疆土成就功业,正在今天。错过时机不夺取,要是他们的豪杰诛杀了桓玄,再修治德政,岂止是建康得不到,长江以北也没希望了。”慕容备德说:“我因为旧国灭亡,想要先平定中原,再扫荡荆、扬地区,所以没有向南征伐。还是让公卿们商议一下这件事吧。”于是在城西讲习武事,有步兵三十七万人,骑兵五万三千匹,战车一万七千辆。公卿们都认为桓玄刚刚得势,不能图谋,于是就停止了。

冬天十月,楚王桓玄上奏章请求回到封地,却让皇帝亲手写诏书坚决挽留他。他又谎称钱塘的临平湖开通了,江州降下了甘露,让百官聚集道贺,把这些当作自己接受天命的征兆。另外,因为前代都有隐士,他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没有隐士是件羞耻的事,就找到西晋隐士安定人皇甫谧的第六世孙皇甫希之,供给他费用,让他隐居在山林里;接着征召皇甫希之做着作郎,又让他坚决推辞不接受,然后下诏书表彰礼遇他,称他为“高士”。当时的人都称皇甫希之为“充隐”(意思是冒充的隐士)。桓玄还想废除钱币,改用谷物、布帛交易,并且恢复肉刑,各种制度变更层出不穷,他的想法没个定准,改来改去,最终也没实行成。他本性又贪婪鄙陋,要是有人有好的书法、绘画作品以及好的宅院,他必定会通过赌博的方式把这些弄到手;他尤其喜爱珍珠宝玉,从来不离手。

乙卯这天,北魏君主拓跋珪立他的儿子拓跋嗣为齐王,加授相国之位;立拓跋绍为清河王,加授征南大将军;立拓跋熙为阳平王;立拓跋曜为河南王。

丁巳这天,北魏将军伊谓率领两万骑兵袭击高车残余部落袁纥、乌频;十一月庚午这天,把他们打得大败。

朝廷下诏让楚王桓玄使用天子的礼乐,他的妃子成为王后,世子成为太子。丁丑这天,卞范之写好了禅让的诏书,让临川王司马宝逼迫皇帝抄写。司马宝是司马曦的曾孙。庚辰这天,皇帝亲临前殿,派兼太保、领司徒王谧捧着玉玺绶带,把皇位禅让给楚国。壬午这天,皇帝搬出皇宫住在永安宫。癸未这天,把太庙的神主迁到琅邪国,穆章何皇后和琅邪王司马德文都迁居到司徒府。百官到姑孰劝桓玄登基。十二月庚寅初一,桓玄在九井山北修筑祭坛,壬辰这天,登上皇帝位。册文中有很多贬低晋朝皇室的话,有人劝他别这样,桓玄说:“禅让的文告,不过是讲给百姓听的,怎么能欺骗上天呢!”他宣布大赦,改年号为永始。把南康郡的平固县封给退位的皇帝,称平固王;把何皇后降为零陵县君;琅邪王司马德文降为石阳县公;武陵王司马遵降为彭泽县侯。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南康公主为宣皇后,封儿子桓昺为豫章王。任命会稽内史王愉为尚书仆射,王愉的儿子相国左长史王绥为中书令。王绥是桓氏的外甥。戊戌这天,桓玄进入建康皇宫,登上皇帝宝座,可宝座突然塌陷,大臣们都吓得变了脸色。殷仲文说:“这是因为陛下的圣德太深厚,大地都承载不住了。”桓玄听了特别高兴。梁王司马珍之的属臣孔朴护送司马珍之逃到寿阳。司马珍之是司马曦的曾孙。

戊申这天,后燕王熙尊奉后燕主慕容垂的贵嫔段氏为皇太后。段氏是王熙的养母。己酉这天,立苻贵嫔为皇后,宣布大赦。

辛亥这天,桓玄把退位的皇帝迁到寻阳。

后燕任命卫尉悦真为青州刺史,镇守新城;任命光禄大夫卫驹为并州刺史,镇守凡城。

癸丑这天,桓玄把桓温的神主送入太庙。他亲自到听讼观审查囚犯,无论罪行轻重,大多都被赦免释放;有拦着车马乞讨的人,他有时也会体恤施舍。他就是这样喜欢施行小恩小惠。

这一年,北魏君主拓跋珪开始命令有关部门制作官员的冠服,按照官阶品级区分等级。但当时制度刚刚创立,很多都不遵循古代的规制。

元兴三年甲辰年,也就是公元404年。

春天正月,桓玄立他的妻子刘氏为皇后。刘氏是刘乔的曾孙女。桓玄因为他的祖父桓彝以上祖先的名位不够显赫,就不再追尊他们并建立祖庙。散骑常侍徐广说:“尊敬父亲,儿子就会高兴,请按照旧例建立七庙。”桓玄说:“按照礼仪,太祖的牌位面朝东,左边是昭,右边是穆。晋朝建立七庙,宣帝却不能处在正东的位置,有什么值得效仿的!”秘书监卞承之对徐广说:“如果宗庙祭祀真的连祖先都顾及不到,就可以知道楚国的国运不会长久了。”徐广是徐邈的弟弟。

桓玄自从登上帝位后,心里常常不安。二月己丑初一,夜里,涛水涌入石头城,淹死了很多人,喧哗声震天动地。桓玄听到后,害怕地说:“奴才们要造反了!”

桓玄性情苛刻琐碎,喜欢自夸。官员上奏事情,有时有一个字不规范,有时有一句话说错了,他必定会加以指责,以此显示自己聪明。尚书回答诏书时误把“春蒷”写成“春菟”,从左丞王纳之往下,凡是参与签署的官员,都被降职罢免。他有时亲手批注任免官吏,有时自己任用令史,诏令繁多杂乱,官员们忙着应付答复都来不及,而朝廷的法度却混乱不堪,奏章案卷堆积如山,他也不管。他又喜欢出游打猎,有时一天出去好几次。他迁居到东宫,又修缮宫殿,土木工程同时兴起,督促进度非常严厉,朝廷内外骚动不安,很多人都想作乱。

桓玄派使者加封益州刺史毛璩为散骑常侍、左将军。毛璩扣留了桓玄的使者,不接受他的任命。毛璩是毛宝的孙子。桓玄任命桓希为梁州刺史,分别命令众将戍守三巴地区来防备毛璩。毛璩向远近地区传布檄文,列举桓玄的罪状,派巴东太守柳约之、建平太守罗述、征虏司马甄季之打败了桓希等人,接着率领部众进军驻守白帝。

刘裕跟随徐、兖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入朝。桓玄对王谧说:“刘裕的风度气质不一般,是个人中豪杰。”每次游乐聚会,桓玄必定殷勤地接待他,赏赐非常丰厚。桓玄的皇后刘氏,有智慧和洞察力,对桓玄说:“刘裕走路像龙,步伐像虎,神态不凡,恐怕最终不会屈居人下,不如早点除掉他。”桓玄说:“我正要平定中原,除了刘裕没有谁可以任用;等平定了关、河地区,再另外商议这件事吧。”

桓玄任命桓弘为青州刺史,镇守广陵;任命刁逵为豫州刺史,镇守历阳。桓弘是桓修的弟弟;刁逵是刁彝的儿子。

刘裕和何无忌同乘一条船回到京口,秘密谋划恢复晋朝皇室。刘迈的弟弟刘毅住在京口,也和何无忌谋划讨伐桓玄。何无忌说:“桓氏势力强大,能对付得了吗?”刘毅说:“天下的事本来就有强有弱,如果行事不合道义,再强也会变弱,只担心找不到主持大事的人罢了。”何无忌说:“天下民间并非没有英雄。”刘毅说:“我所看到的只有刘下邳(指刘裕)。”何无忌笑着不说话,回去后把这事告诉了刘裕,于是和刘毅定下了计谋。

当初,太原人王元德和他的弟弟王仲德为苻氏起兵攻打后燕主慕容垂,没成功,逃奔到晋朝,朝廷任命王元德为弘农太守。王仲德见桓玄称帝,对人说:“自古以来改朝换代确实不止一族,但现在起来反抗的人恐怕不足以成就大事。”

平昌人孟昶是青州主簿,桓弘派孟昶到建康,桓玄见到他后很喜欢,对刘迈说:“在出身寒微的读书人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尚书郎,你和他是同州人,难道不认识吗?”刘迈向来和孟昶关系不好,回答说:“我在京口时,没听说孟昶有什么特殊才能,只听说他们父子之间常常互相赠诗罢了。”桓玄笑了笑,就不再提这事了。孟昶听说后很恨刘迈,回到京口后,刘裕对孟昶说:“民间应当会有英雄崛起,你听说过吗?”孟昶说:“如今的英雄还能有谁,正是你啊!”

于是刘裕、刘毅、何无忌、王元德、王仲德、孟昶以及刘裕的弟弟刘道规、任城人魏咏之、高平人檀凭之、琅邪人诸葛长民、河内太守陇西人辛扈兴、振威将军东莞人童厚之,一起合谋起兵。刘道规是桓弘的中兵参军,刘裕派刘毅到江北和刘道规、孟昶会合,一起杀掉桓弘,占据广陵;诸葛长民是刁逵的参军,派诸葛长民杀掉刁逵,占据历阳;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在健康,让他们聚集部众攻打桓玄作为内应;约定时间一起行动。

孟昶的妻子周氏家境富裕,孟昶对她说:“刘迈在桓玄面前诋毁我,害得我一生都要沉沦,我决定要起兵反抗。你最好早点和我断绝关系,要是将来我得了富贵,再迎接你回来也不晚。”周氏说:“你父母还在世,想要谋划这样非同寻常的大事,哪里是我一个妇人能劝得了的!就算事情没成,我也会在官府里侍奉公婆,从道义上讲,我没有离开你的道理。”孟昶惆怅了很久才起身。周氏追上他让他坐下,说:“看你的举动,不是要和我商量什么,不过是想要财物罢了。”接着指着怀里的孩子给他看,说:“就算是卖了这个孩子,我也不会吝惜。”于是把家里的钱财都拿出来给了孟昶。孟昶弟弟孟顗的妻子,是周氏的堂妹,周氏骗她说:“昨天夜里做了个很不吉利的梦,家里红色的东西应该都拿出来镇邪。”堂妹信了她的话,把红色物品都给了她,周氏就把这些东西全都缝成了军士的战袍。

何无忌夜里在屏风后起草檄文,他的母亲是刘牢之的姐姐,登上梯子偷偷看他,哭着说:“我比不上东海的吕母,这是很明显的了。你能有这样的举动,我还有什么遗憾的!”她问和何无忌一起谋划的人是谁,何无忌说:“是刘裕。”他母亲更高兴了,还给他讲桓玄必定失败、起兵必定成功的道理来鼓励他。

乙卯这天,刘裕借口打猎,和何无忌召集了一百多个同伙。丙辰这天一早,京口城门打开,何无忌穿着传诏官的衣服,谎称是皇帝的使者,走在前面,同伙们跟着一起进城,立刻斩杀了桓修并示众。桓修的司马刁弘率领文武官员赶来,刘裕登上城墙对他们说:“郭江州已经在寻阳侍奉皇帝复位了,我们都接到秘密诏书,要诛杀叛逆党羽,现在逆贼桓玄的头应该已经挂在大航了。各位难道不是大晋的臣子吗?现在过来想做什么?”刁弘等人相信了,就收兵退走了。

刘裕问何无忌:“现在急需一个府主簿,从哪里能找到呢?”何无忌说:“没人比刘道民更合适。”刘道民就是东莞人刘穆之。刘裕说:“我也认识他。”立刻派人骑马去召见他。当时刘穆之听到京口有喧哗声,一早就出门到路口,正好和使者遇上。刘穆之盯着使者看了很久没说话,接着回到屋里,把粗布衣服改成裤子,就去见刘裕了。刘裕说:“我们刚举起大义的旗帜,正处在艰难的时候,急需一个军吏,你觉得谁能胜任?”刘穆之说:“您的府署刚建立,军吏确实需要有才能的人,仓促之间,大概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了。”刘裕笑着说:“你能屈就,我的大事就成了。”当即就任命他为主簿。

孟昶劝说桓弘当天出去打猎,天还没亮,桓弘就打开城门让猎人们出去;孟昶和刘毅、刘道规率领几十个壮士直接冲进去,桓弘正在喝粥,立刻就被斩杀了。他们趁机召集部众渡过长江。刘裕派刘毅诛杀了刁弘。

在此之前,刘裕派同谋周安穆进入建康报告刘迈,刘迈虽然答应了,但心里很害怕。周安穆担心事情泄露,就骑马回去了。桓玄任命刘迈为竟陵太守,刘迈想赶紧去郡里上任。当天夜里,桓玄给刘迈写信说:“北府那边的人心怎么样?你最近见了刘裕,他说了些什么?”刘迈以为桓玄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谋划,一早就去告诉了桓玄。桓玄大惊,封刘迈为重安侯。不久又嫌弃刘迈没抓住周安穆,让他跑了,就杀了刘迈,还把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人全都杀了。

大家推举刘裕为盟主,总管徐州事务,任命孟昶为长史,镇守京口,檀凭之为司马。彭城来应募的人,刘裕都让郡主簿刘钟统领。丁巳这天,刘裕率领徐、兖二州的一千七百人马,在竹里驻军,向远近地区发布檄文,声称益州刺史毛璩已经平定了荆楚地区,江州刺史郭昶之在寻阳侍奉皇帝复位,镇北参军王元德等人都率领部众占据了石头城,扬武将军诸葛长尼已经占据了历阳。

桓玄把住处迁回皇宫,召集侍从官员都住进官署里;加封扬州刺史新安王桓谦为征讨都督,让殷仲文代替桓修做徐、兖二州刺史。桓谦等人请求赶紧派兵攻打刘裕,桓玄说:“他们的士兵很精锐,抱着必死的决心,如果有什么失误,他们的士气就会高涨而我的大事就完了;不如把大军屯在覆舟山等着他们。他们空跑二百里路,什么也得不到,锐气已经受挫,突然见到大军,必定会惊慌失措;我们按兵不动列好阵势,不和他们交锋,他们求战不成,自然就会溃散退走,这是最好的计策。”桓谦等人坚持请求攻打,桓玄才派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先后北上。桓玄心里特别担忧害怕。有人说:“刘裕等人是乌合之众,势力弱小,肯定成不了事,陛下何必这么担心!”桓玄说:“刘裕算得上是一代枭雄,刘毅家里连一石粮食的储备都没有,却敢在赌博时一掷百万,何无忌很像他的舅舅刘牢之;他们一起举事,怎么能说成不了事呢!”

南凉王秃发傉檀害怕后秦强大,就去掉年号,撤销尚书丞郎等官职,派参军关尚出使后秦。秦王姚兴说:“车骑将军(指秃发傉檀)向我称臣进贡,却擅自兴兵建造大城,这难道是做臣子的道理吗?”关尚说:“王公设置险阻来守卫自己的国家,这是先王的制度。车骑将军地处偏远的藩国,靠近强大的敌人,这都是为国家加强边防,没想到陛下竟然会嫌弃。”姚兴觉得他说得对。秃发傉檀请求兼任凉州刺史,姚兴没答应。

当初,袁真杀了朱宪,朱宪的弟弟朱绰逃投奔了桓温。桓温攻克寿阳后,朱绰就打开袁真的棺材,鞭尸泄愤。桓温发怒,要杀朱绰,桓冲求情才免了他的死罪。朱绰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桓冲,桓冲去世后,朱绰吐血而死。刘裕攻克京口后,任命朱绰的儿子朱龄石为建武参军。三月戊午初一,刘裕的军队和吴甫之在江乘相遇。即将交战时,朱龄石对刘裕说:“我家世代受桓氏的厚恩,不想和他们刀兵相向,请求让我在军队后面。”刘裕认为他有义气,就答应了。吴甫之是桓玄的猛将,他的士兵很精锐。刘裕手持长刀,大喊着冲过去,敌军纷纷溃败,当即斩杀了吴甫之,进军到罗落桥。皇甫敷率领几千人迎战,宁远将军檀凭之战败身亡。刘裕作战更加勇猛,皇甫敷把他包围了好几层,刘裕靠着大树顽强抵抗。皇甫敷说:“你想怎么死!”拔出戟就要刺他,刘裕瞪着眼睛呵斥他,皇甫敷吓得后退。刘裕的同伙很快赶到,射中了皇甫敷的额头,他倒下了,刘裕拔刀冲上去。皇甫敷说:“你有天命,我把子孙托付给你。”刘裕斩杀了他,还优厚地安抚了他的家人。刘裕把檀凭之率领的士兵交给参军檀祗统领。檀祗是檀凭之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