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神都的天空有些阴沉,仿佛预示着调查将触及更深的层面。
张环与李朗早早便出了门,他们的目标是神都大大小小的银楼、钱庄。两人依旧扮作替东家跑腿的年轻管事,分头行动。李朗机灵,专挑那些门面不大、但据说背景有些复杂的银楼打听;张环则更稳重些,重点走访几家信誉卓着的老字号。
将近午时,李朗在南市一条偏巷的“聚宝银楼”有了收获。这家银楼门脸不大,掌柜的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眼神里透着生意人的谨慎与精明。李朗假意要兑换些散碎银子,趁掌柜的检验银两成色时,状似无意地提起:“掌柜的,听说如今有些府上喜欢用带私印的小银锞子打赏,倒是别致。不知贵号可接这样的活儿?”
掌柜的抬眼看了看李朗,慢悠悠道:“客官说笑了,私铸银两可是犯禁的。咱们这儿的银两,皆由官炉统一铸造,童叟无欺。”
李朗笑道:“掌柜的误会了,并非私铸。只是前几日偶然见得一枚,底下有个‘永’字印记,做工精巧,故有此一问。” 他刻意模糊了来源。
听到“永”字印记,掌柜的眼神微微一动,随即恢复如常,摇头道:“这个……倒不曾留意。客官若无事,还是请便吧。” 语气虽平淡,但那瞬间的细微反应并未逃过李朗的眼睛。
李朗心知不宜再问,便兑换了些铜钱,若无其事地离开了。他并未走远,而是在银楼对面的茶摊坐下,暗暗观察。果然,没过多久,便见那银楼的伙计悄悄从后门溜出,快步向城西方向去了。
与此同时,张环在城西一家名为“裕泰丰”的老字号钱庄,也得到了线索。他借着打听存放款事宜,与钱庄一位老朝奉攀谈起来。老朝奉见他谈吐不俗,倒也愿意多说几句。张环巧妙地又将话题引到了特殊印记的银两上。
“永字印记?”老朝奉捻着胡须,思索片刻,“老夫倒是有些印象……年前,似乎是有位贵人家的管事,拿了些散碎银子来存兑,其中便夹杂着几枚带‘永’字的小银锞子。老夫当时还觉得稀奇,多问了一句,那管事只说是主家自用的,并未多言。”
“不知是哪家府上?”张环顺势问道。
老朝奉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这个……本不该多说。看客官也是体面人,老夫便提一句,那管事穿的号衣,像是……永宁郡主府上的样式。”
永宁郡主!当今圣上的侄孙女,虽非权力核心,但亦是皇亲国戚!张环心中剧震,面上却不动声色,谢过老朝奉,又闲谈几句便告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