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话,既站在突厥立场强调了法统的重要性,又直指阿史那匐俱行为的不端,有理有据,掷地有声。那位发难的首领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这时,一位年纪颇大、神色阴鸷的萨满缓缓开口,声音沙哑:“狄公巧舌如簧。然则,天神之意,莫测高深。焉知阿史那匐俱之兴起,非是天神欲降磨难,考验我突厥子民?周人强势介入,恐非天神所喜。”
又将问题引向了虚无缥缈的“神意”。
如燕在狄仁杰身后,极低的声音快速说道:“叔父,此人是王庭大萨满的师弟,与之前营地那个萨满关系密切,据说私下对阿史那匐俱颇为欣赏。”
狄仁杰心中有数,面对萨满的诘难,他依旧从容:“这位萨满所言,亦是在理。天神之意,凡人岂能妄加揣度?然,天神亦有好生之德。我观可汗仁厚,心系子民,此乃顺应天和。而那阿史那匐俱,为一己私欲,不惜挑起战端,令兄弟相残,百姓流离,此等行径,岂能是天神所愿见?我朝秉持正义,助可汗平息祸乱,使草原重归安宁,此正是顺天应人之举,天神若有知,亦当欣慰。”
他巧妙地将“神意”的解释权拉回到了“仁德”与“和平”这一边,让那萨满也无法反驳。
拔汗那见狄仁杰应对自如,将各方面的诘难一一化解,心中安定不少,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依靠大周的想法。他适时开口,压下帐内纷杂的议论:“狄公所言,深合我心!阿史那匐俱倒行逆施,天地不容!本王意已决,当与大唐永结盟好,共讨叛逆,还我草原太平!”
他环视帐内诸人,语气强硬了几分:“若有谁再为叛逆张目,或阳奉阴违,休怪本王不顾念旧情!”
在拔汗那的强势表态和狄仁杰有理有据的支撑下,主和派与亲周势力占据了上风。后续关于具体合作细节,如情报共享、边境联防、有限度的物资援助等事宜的商讨,虽然仍有争论,但大体框架得以顺利推进。
首次金帐会晤,狄仁杰凭借其超凡的智慧与辩才,成功稳住了局面,为后续的盟约签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就在会谈接近尾声,气氛看似缓和之际,一名突厥侍卫匆匆入帐,在拔汗那耳边低语了几句。拔汗那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他挥退侍卫,目光复杂地看了狄仁杰一眼,沉声道:“狄公,刚刚得到消息,一支前往王庭贸易的粟特商队,在百里外的野狼原被劫,伤亡惨重。据幸存者称,劫匪……打着‘一阵风’的旗号,但其中似乎混有训练有素的骑兵。”
帐内刚刚缓和的气氛,骤然一紧。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狄仁杰身上。
阿史那匐俱的挑衅,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