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阳光洒满草原,将金顶大帐映照得愈发辉煌夺目。狄仁杰身着紫色官袍,腰佩金鱼袋,手持象牙笏板,在李元芳率领的十名精锐护卫以及曾泰、如燕的陪同下,缓步走向那象征突厥最高权力的金帐。张环、李朗则留守使团营地,以防不测。
金帐之外,仪仗肃立,持刀武士目光锐利,带着草原民族特有的彪悍之气。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而略带压抑的氛围。
通禀之后,帐帘被掀开,狄仁杰一行人步入帐内。帐内空间极为开阔,地上铺着厚厚的、图案繁复的波斯地毯,四周悬挂着华丽的壁毯和兽皮。正中央,拔汗那身着可汗礼服,端坐在一张铺着白虎皮的宽大座椅上,相比之前在白水戍暗中观察时,多了几分威严,但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忧色,却并未减少。
帐内两侧,分别坐着突厥王庭的重臣、各大部落的首领以及几位颇具声望的萨满。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狄仁杰一行人,好奇、审视、警惕、甚至隐含敌意的眼神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无形的压力。
“大周皇帝陛下特使,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参见突厥可汗。”狄仁杰神色从容,依照外交礼仪,向拔汗那躬身施礼,不卑不亢。曾泰、李元芳等人亦随之行礼。
拔汗那起身,以示对大唐使者的尊重,右手抚胸,用略显生硬的汉语说道:“狄公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不必多礼,请坐。”
侍从引狄仁杰在客位首席坐下,曾泰与如燕立于其身后,李元芳则按剑立于狄仁杰座椅斜后方,目光如电,扫视全场,确保无人能对狄公构成威胁。
寒暄过后,拔汗那首先对狄仁杰于鹰嘴峡的“警示之恩”再次表示感谢,言辞恳切。狄仁杰谦逊回应,言此乃分内之事,旨在维护两国邦交与边境安宁。
然而,当话题转入正轨,商讨如何共同应对阿史那匐俱的威胁以及未来关系时,帐内的气氛便开始微妙起来。
一位满脸虬髯、身形魁梧的部落首领率先发难,声如洪钟:“狄公!你们周人说阿史那匐俱是叛逆,要我们合力剿灭。可草原上的规矩,强者为尊!阿史那匐俱兵强马壮,屡立战功,凭什么就不能做可汗?你们周人插手我们突厥内部事务,是何居心?”
此言一出,立时有不少部落首领点头附和,交头接耳。显然,阿史那匐俱在部落中并非没有支持者。
狄仁杰并未动怒,微微一笑,目光平和地看向那位首领:“这位首领所言,似是而非。草原自有规矩不假,然大义名分,亦不可废。拔汗那可汗乃吉利可汗亲立,名正言顺,此乃突厥世代相传之根本。若人人皆以力为尊,无视法统,则突厥内部必将征伐不休,永无宁日,最终受害的,还是草原上的万千牧民。我朝与突厥乃甥舅之邦,陛下心系可汗安危,不忍见突厥陷入内乱,生灵涂炭,故而主持公道,此乃大义,并非干涉内政。”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至于阿史那匐俱,其若真有雄心,当以正道辅佐可汗,壮大突厥,而非行此伏击暗算、勾结马匪、劫掠商旅之下作手段。此等行径,非但不能称雄,反而令突厥蒙羞,为草原各部所不齿!我朝维护正统,亦是维护草原的秩序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