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狄仁杰、李元芳等人在精锐小队的护卫下,风尘仆仆地赶回白水戍驿馆时,早已得到消息的周信率领使团主要成员焦急地等候在门外。见到狄仁杰虽衣衫褴褛、面带疲惫却安然无恙,众人悬了数日的心终于落下大半,纷纷上前见礼,气氛激动中带着几分劫后余生的庆幸。
“下官无能,让阁老身陷险境,万死难辞其咎!”周信见到狄仁杰,便要行大礼请罪。
狄仁杰连忙伸手托住他,温言道:“周大人何出此言?此番是老夫执意微服查访,始料未及,与尔等无关。若非使团应对得当,元芳拼死相救,老夫与曾泰恐已遭不测。诸位皆有功无过。”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元芳苍白的脸上,“快,先扶元芳下去,让医官好生诊治伤口,不得有误!”
立刻有人上前搀扶李元芳。李元芳还想坚持,却被狄仁杰以不容置疑的眼神制止,只得在如燕(她一直在驿馆焦急等待)关切的目光中随医官离去。狄仁杰又嘱咐曾泰也去休息压惊,然后才对周信道:“周大人,闲言少叙,即刻将目前所有关于边境,尤其是鹰嘴峡的情报,汇总报来。”
“是,阁老请!”周信连忙将狄仁杰引入驿馆内临时辟出的指挥之所,墙上已悬挂起大幅边境地图,上面标注着各方势力的动态。
情况比狄仁杰预想的还要严峻。
根据朔州都督府和使团自身斥候拼凑起来的情报显示:阿史那匐俱的主力约八千精锐,确已秘密运动至鹰嘴峡两侧高地,构筑了简易工事,其意图极为明显——利用峡谷地利,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而其目标,极可能是三日后即将途经鹰嘴峡、前往安抚边境部落的拔汗那可汗的王庭卫队以及部分支持他的部落联军!
拔汗那此行,本是为了稳定因赏赐被劫而躁动的边境部落人心,兵力仅有两千余人,若在鹰嘴峡中伏,后果不堪设想。一旦拔汗那被杀或被擒,突厥必将陷入空前内乱,阿史那匐俱便可趁机整合势力,届时,一个统一且敌视大周的新突厥汗国将兵临城下。
“拔汗那可汗那边,是否已收到预警?”狄仁杰沉声问道。
“我们已通过多条渠道,以匿名方式将预警送至王庭,但……”周信面露难色,“据内线回报,拔汗那似乎有所迟疑。一方面,他不太相信其叔竟敢公然伏击他这位大可汗;另一方面,王庭内部对阿史那匐俱的态度本就分歧严重,有人主和,有人主战,更有人暗中与阿史那匐俱勾结。拔汗那担心这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引他贸然动兵,破坏稳定。”
狄仁杰眉头紧锁,这确是棘手之处。内部的猜疑和不团结,往往比外部的敌人更致命。
“朔州方面呢?”
“朔州都督已调集一万五千兵马,陈兵于边境几个关键隘口,做出威慑姿态,并已八百里加急向朝廷请旨。但未经圣裁,边军不敢轻易越境介入突厥内斗。目前只能严阵以待,并不断向鹰嘴峡方向派出斥候监视。”
狄仁杰走到地图前,目光锐利地盯着鹰嘴峡的位置。局势如同一盘死棋:拔汗那疑而不决,可能自投罗网;朔州边军受制于国法,不能越境;阿史那匐俱磨刀霍霍,占据地利。若无人打破这个僵局,一场惨剧和内乱几乎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