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69章 整合据点设施,修复港口提效能

第369章 整合据点设施,修复港口提效能(1 / 2)

黑礁湾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晨曦已为这座刚易主的据点镀上一层金辉。天宇踩着尚未清理干净的弹壳,走进荷军曾经的指挥帐——帐内的地图还摊在桌上,咖啡杯倾倒在角落,凝固的褐色污渍像一块丑陋的疤,无声地诉说着昨夜的溃败。

“传我命令,分三队行动。”天宇的声音打破了帐内的寂静,“一队清理战场,掩埋尸体,清点物资;二队评估港口设施受损情况,绘制修复图纸;三队检修武器装备,能用的全部登记入库。”

士兵们领命而去,原本死寂的据点瞬间活了过来。扛着担架的卫生兵、拿着纸笔的文书、背着工具箱的工匠,在堡垒与港口间穿梭,脚步声与工具碰撞声交织,像一首重建的序曲。

一、战场清理与物资整合:从废墟里捡宝藏

清理队的工作最是繁重。队长周明带着三百名士兵,从堡垒中心向外辐射,逐屋清理荷军遗留的物资。在一间被炸毁的仓库里,他们扒开瓦砾,发现了二十桶未受损的火药——桶身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标志虽已模糊,但火药颗粒饱满,显然是近期才运来的。

“小心点搬,这可是好东西!”周明叮嘱士兵们,“轻点放,别蹭出火星。”

在荷军的营房里,清理出的物资更是五花八门:绣着家族纹章的军装、装着金币的铁盒、还有一箱箱未开封的朗姆酒。文书们蹲在地上,用炭笔在羊皮纸上记录:“燧发枪186支,完好120支,破损66支;军服300套,可用250套;金币500枚,银币1200枚……”

最让人惊喜的是在地下仓库的发现。士兵们撬开一块松动的石板,是荷军从南洋掠夺的战利品。“这些能换不少粮食。”周明摸着光滑的丝绸,对文书道,“单独登记,这是主公要的战略物资。”

清理尸体的工作则带着肃穆。华夏士兵与被俘的荷军辅兵一起,将双方的死者抬到堡垒外的空地,分别掩埋。韩信特意让人在华夏士兵的墓前插上木牌,写上姓名与籍贯,而荷军的墓地则统一立了块石碑,上面用荷兰语和汉语写着“安息”——这是天宇的命令,“战场之上是敌人,死后当有尊严”。

三日下来,清理队共清点出可用物资:火药80桶、燧发枪120支、火炮7门、粮食200石、各类工具300件,还有价值不菲的香料与丝绸。这些物资像新鲜的血液,迅速补充了华夏军队的消耗,让原本紧张的后勤压力缓解了不少。

二、港口评估:给受伤的“海上门户”做体检

港口是黑礁湾的命脉,也是修复工作的重中之重。工程队队长王木匠带着二十名工匠,踩着没膝的海水,对码头、船坞、装卸设施进行全面评估。

“码头栈桥损毁七成,东边的木质桥墩全断了,得重新打桩。”王木匠用脚踹了踹倾斜的木板,“这松木不经泡,难怪撑不住炮火,换成桉木才结实。”

船坞的情况稍好。两座石砌船坞主体未毁,但闸门被炮弹炸变形,海水无法排出,里面还沉着一艘受损的荷军巡逻艇。“先把闸门修好,抽干水,那艘船说不定还能修修用。”王木匠让工匠们测量闸门尺寸,“得做个新的铁制插销,比原来的木销结实十倍。”

装卸设施是最棘手的。荷军的起重机被炸毁了吊臂,传送带也断成了几截。老工匠李三斤蹲在传送带旁,摸着断裂的齿轮:“齿轮还能用,换根传动轴就行。吊臂得重新做,用桉木加铁箍,保准比原来的结实。”

评估结果汇总到天宇手中时,已是厚厚一卷图纸。上面用红笔标出了受损区域,蓝笔写着修复方案,旁边还附着所需材料清单:桉木500根、铁板200张、铁钉50斤、麻绳100丈……

“优先修复码头和船坞。”天宇在图纸上圈出重点,“让鹰嘴湾送一批桉木和铁匠过来,告诉萧何,黑礁湾的港口三天内必须能停靠小船。”

三、武器检修:让沉默的铁家伙重新开口

军械营的帐篷里,铁匠们正围着荷军遗留的火炮忙碌。七门轻型火炮中,三门炮身有弹痕,两门炮架断裂,只有两门完好无损。铁匠队长张铁山拿着小锤,敲了敲有弹痕的炮身,听着声音判断:“这三门还能用,弹痕不深,镗洗一下就行。”

镗洗炮身是细致活。工匠们用特制的铁刷,蘸着煤油反复擦拭炮膛,直到里面的铁锈和残留物被清理干净。一名年轻工匠不小心蹭到了炮口的毛刺,手心被划破,他却只是往伤口上撒了点草木灰,继续埋头干活:“早修好一天,港口就早安全一天。”

燧发枪的检修更繁琐。186支枪中,66支需要大修。工匠们将枪管、枪机、枪托拆开,逐个零件检查:枪管锈蚀的用砂纸打磨,弹簧失灵的重新淬火,枪托断裂的换用新木料。老工匠刘师傅擅长修枪机,他的手指粗糙却灵活,能在片刻间组装好一个拆散的枪机,动作快得像变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