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67章 陆路突袭外围,牵制荷军主力

第367章 陆路突袭外围,牵制荷军主力(1 / 2)

夜色像一块浸透墨汁的绒布,将黑礁湾的丘陵裹得密不透风。韩信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上,手里的羊皮地图被夜露浸得有些发潮。图上用朱砂标出的荷军据点外围防线,像一条扭曲的蛇——从西侧的溪流哨所,到北侧的丘陵堡垒,再到东侧的物资仓库,共设了六处防御点,驻有八十名荷军士兵,是拱卫核心据点的第一道屏障。

“都记清楚了?”韩信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面前的五百名步兵,脸上都抹着草木灰,甲胄被粗布遮掩,手中的长刀裹着麻布,连马蹄都包着棉布——这是为了确保行动绝对安静。

“记清楚了!”士兵们的回应像风吹过芦苇,低沉而整齐。

“第一队随我攻西侧哨所,烧粮仓;第二队攻北侧堡垒,拆防御工事;第三队负责接应,在三岔路口放烟为号。”韩信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记住,只打外围,不碰核心据点。动静要大,伤亡要小,一个时辰内必须撤离!”

三更天的梆子声刚过,五百名步兵像融入夜色的影子,沿着山雀部猎手标记的隐蔽路线,悄无声息地摸向黑礁湾外围。草丛里的虫鸣是最好的掩护,偶尔有夜鸟被惊起,翅膀扑棱的声音反而掩盖了脚步声。

一、西侧哨所:火起粮仓

西侧哨所建在溪流旁的高地上,四座木质哨塔围着一座中型粮仓,荷军士兵正围着篝火赌钱,酒桶倒在一旁,浓烈的朗姆酒香在夜风中飘散。哨兵靠在塔柱上打盹,火枪斜挎在肩上,枪托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放箭!”韩信低声下令。三支带着消音装置(箭头裹着麻布)的弩箭同时射出,精准地射中哨塔上的哨兵——箭头没入肩窝,剧痛让他们发不出声音,只能闷哼着倒下。

第一队士兵如同潮水般涌上前,手里的短刀划破帐篷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正在赌钱的荷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捂住口鼻按在地上,冰冷的刀锋抵在喉咙上。“动就杀了你!”懂荷兰语的士兵低声警告,将俘虏们反剪双臂捆在一起。

“去两个人守着俘虏,其他人跟我烧粮仓!”韩信带人冲到粮仓前,用铁斧劈开木门。里面堆满了 sacks,散发着小麦和盐巴的气味——这是荷军囤积的半个月口粮。士兵们将随身携带的火油泼在麻袋上,又在角落堆起干燥的稻草,韩信掏出火折子,吹亮的瞬间,火光映出他冷峻的侧脸。

“撤!”火折子被扔进粮仓的刹那,士兵们迅速后撤。干燥的稻草遇火即燃,很快引燃了泼满火油的麻袋,“噼啪”的燃烧声中,浓烟卷着火星冲天而起,照亮了半个夜空。守在哨塔下的俘虏们看着火光,发出惊恐的呜咽,却被布团堵住了嘴。

当第一队消失在密林时,粮仓的屋顶已在火焰中坍塌,灼热的气浪甚至燎焦了远处的树枝。

二、北侧堡垒:拆毁工事

与西侧哨所的火光不同,北侧丘陵堡垒的突袭更像是一场精密的拆卸。这座堡垒由原木和泥土筑成,高两丈,设有三个射击孔,驻有三十名荷军,是外围防御最坚固的据点。

第二队队长赵勇没有选择强攻。他带着十名擅长攀爬的士兵,像壁虎般贴着堡垒的泥土墙向上爬——荷军为了防雨,在墙顶铺了层茅草,正好成了最好的借力点。士兵们腰间缠着绳索,手里拿着小铁铲,在墙面上挖出一个个浅坑,悄无声息地接近墙头。

“哐当!”一名士兵不小心碰掉了块泥土,堡垒内立刻传来荷军的喝问:“谁在外面?”赵勇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等里面的脚步声远去,才对身后的人打了个手势。

三名士兵率先翻上墙头,手里的短刀瞬间解决了昏昏欲睡的哨兵。他们放下绳索,其余人顺着绳索滑进堡垒,动作轻得像猫。堡垒内的荷军正分成两拨:一拨在赌牌,一拨在睡觉,武器都靠在墙角,根本没料到敌人会从天而降。

“动手!”赵勇低喝一声,士兵们同时发难。赌牌的荷军被桌子绊倒,睡觉的刚睁开眼就被按住,整个过程只用了一炷香时间,三十名荷军全部被俘,竟没发出一声有效的警报。

“按计划拆工事!”赵勇让人将俘虏捆好,自己则带着工匠出身的士兵冲向堡垒的支柱。他们用斧头劈开连接处的榫卯,又用撬棍顶住横梁,喊着号子用力一撬——“咔嚓”一声,支撑堡垒的主柱应声断裂,东侧的墙体瞬间坍塌了大半。

“这边!”士兵们又转向射击孔,用铁钎将嵌在里面的木板撬下来,扔进旁边的水坑。当堡垒的三个射击孔全被破坏,主墙体坍塌了一半,彻底失去防御功能时,赵勇看了眼沙漏:“时间差不多了,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