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57章 航途突遇强风暴,水手专业化险情

第357章 航途突遇强风暴,水手专业化险情(1 / 2)

海平线在午时突然被墨色吞噬。原本湛蓝如洗的天空像是被打翻的墨汁浸染,乌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翻滚聚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整个苍穹已暗如黄昏。风势骤然加剧,起初只是卷着浪花嬉戏,转瞬便化作咆哮的巨兽,将五艘主力舰的帆叶撕扯得猎猎作响,连最粗壮的主桅杆都在狂风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咯吱”声。

“不对劲!是‘疯狗浪’前兆!”王海站在“破浪号”的船楼顶端,脸色凝重如铁。他久经风浪的眼睛死死盯着远处海面——那里的浪花不再是白色,而是泛着诡异的灰黑色,浪峰与浪谷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像被无形的巨手揉皱的绸缎。他抓起腰间的铜锣,用力敲响:“各船注意!风暴将至!立即准备抗风!”

铜锣声在呼啸的风声中显得格外急促。甲板上的士兵们起初还带着几分好奇,毕竟出海半月来一路风平浪静,直到第一波丈高的巨浪狠狠砸在船舷上,船身剧烈倾斜,不少人瞬间被晃倒在地,兵器与甲胄的碰撞声、惊呼声混杂在一起,才真正意识到危险的降临。

一、风暴突至:惊涛骇浪中的决断

“都给我站稳了!”韩信的怒吼声穿透混乱。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此刻正死死抓住船舷的护栏,玄色铠甲上已溅满冰冷的海水。他见几名士兵脸色发白,当即一脚踹在旁边的木桶上:“慌什么!陆上的刀山火海都闯过了,还怕这几片浪花?”

话音未落,第二波巨浪接踵而至。这一次,浪头直接越过船舷,将甲板上堆放的几袋粮食掀得翻滚,其中一袋撞在桅杆上,袋口破裂,糙米撒了一地。更要命的是,“破浪号”的前桅侧帆被狂风生生撕裂,帆布碎片如断线的风筝般飞向空中,带着尖锐的呼啸。

“王海!怎么办?”韩信朝着船楼大喊。

王海的回应简洁而有力:“降主帆!留副帆控向!加固物资!”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沉稳。五百名郑和水手仿佛早已融入风暴,蓝色短褂在风雨中穿梭,没有丝毫慌乱——这是他们在系统空间模拟过百次的场景,每一个动作都刻进了肌肉记忆。

攀爬桅杆的水手最是惊险。年轻的小石头背着斧头,手脚并用地在湿滑的桅杆上移动,狂风几次险些将他掀下,他却像只灵巧的猴子,借着浪涌的间隙向上攀爬。到达断裂的帆缆处,他挥斧斩断残绳,动作干脆利落,飞溅的绳屑混着雨水打在脸上,眼睛都未眨一下。“副帆升两尺!稳住船首!”他在桅杆顶端大喊,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却精准地传到了甲板上。

甲板上的水手们则组成人墙,用粗壮的麻绳将粮袋、药箱等物资捆在固定的桩上。老水手周平发明了“十字捆扎法”,两根麻绳呈十字交叉,再绕桩三圈打结,任凭巨浪如何摇晃,物资都纹丝不动。他一边捆扎一边吼:“记住了!物资就是咱的命!掉海里一袋,登陆就少一口粮!”

负责修补船身的水手更显专业。他们背着装满桐油、麻线、木楔的工具箱,跪在倾斜的甲板上,用锤子将木楔钉入被巨浪撞出的缝隙,再抹上加热的桐油,最后用麻线缠紧。一名水手的手指被木楔砸中,鲜血瞬间染红了工具箱,他却只是咬着牙吮了吮伤口,继续埋头干活:“这点伤算啥?船漏了才是大事!”

二、船体抗风:未雨绸缪的底气

风暴最猛烈时,“破浪号”的倾斜角度一度达到三十度,甲板上的积水没过脚踝,士兵们不得不手拉着手才能站稳。有胆小的士兵闭上眼不敢看,却听见身旁的水手们还在高声说笑:“这浪头比当年在印度洋遇到的小多了!”“稳住!咱这船结实着呢!”

水手们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天宇在舰队出发前,特意让李诫对五艘主力舰进行了“抗风加固”:船身骨架用双层硬木拼接,连接处加了铁制榫卯;甲板下方增设了十二根横向支撑梁,如同给船身加了“肋骨”;连舱门都换成了厚铁皮,用螺栓固定在门框上。

“看这船板!”王海指着一处被巨浪撞击的船舷,那里的木板虽有凹陷,却没有断裂,“李诫大人给咱用的是‘铁桦木’,比寻常硬木结实三倍,这点浪头还伤不了它!”

事实的确如此。尽管风暴持续了近两个时辰,五艘主力舰的船体都只是有些擦伤,没有出现致命的裂缝或断裂。运输船的情况稍显狼狈,有三艘船的舱顶被掀掉了一角,但在水手们的及时修补下,也未出现大规模进水。

“主公真是料事如神!”韩信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看着坚固的船身,心中对天宇的远见愈发敬佩。他想起出发前,天宇特意嘱咐李诫:“宁肯多费些材料,也要把船造得结实,海上的风浪可比陆上的敌人难测。”当时还觉得有些小题大做,此刻才明白其中深意。

加固措施在细节处更显作用。船底的排水泵是双动力的,既能用人力摇动,也能接蒸汽装置,即便在风暴中,水手们也能及时将舱内的积水排出;物资仓库的地板铺着防滑的橡胶垫(这是从西洋商人那里换来的稀罕物),粮食袋在上面不会滑动;甚至连士兵们的铠甲,都提前做了防水处理,雨水不会渗入甲片缝隙锈蚀金属。

“这橡胶垫真管用!”一名负责看守物资的士兵踩着垫子,稳稳地扶住摇晃的药箱,“要是换了寻常木板,这些箱子早滑到海里去了!”

三、航线调整:经验老道的引导

王海知道,硬抗风暴绝非良策。他在船楼里对照海图与罗盘,结合风向变化,很快做出决断:“往西北方向转舵!那里有处避风海湾,是勘探队标记过的‘鹰嘴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