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01章 红毛逞凶,狼烟初起

第301章 红毛逞凶,狼烟初起(2 / 2)

女人们也没闲着。林嫂带着妇人在粮仓里分拣粮食,把能长期存放的糙米、干肉打包,藏进地下仓库;织布坊的姑娘们扯下刚织好的粗布,连夜缝制成战袍、绑腿,针脚比平时密了三倍;连平时娇滴滴的绣娘都拿起剪刀,把铁片剪成细小的铁屑,说“撒在城下能扎马脚”。

工坊区成了最大的兵工厂。铁匠坊的火炉烧得通红,老王头带着徒弟们熔铁铸炮,新造的抬枪比寻常火枪长半尺,枪管上刻着“华夏”二字;木工坊的刨木声昼夜不停,木匠们做的抛石机能扔五十斤重的石头,还在箭杆上绑上浸了桐油的棉絮,做成“火箭”;陶器坊的陶匠们把陶罐装满火药和碎石,封口处插着引线,这是最简易的“手榴弹”。

学堂的孩子们也没闲着。周先生带着他们在城内挖防空洞,把教室的地窖拓宽加深,铺上木板防潮;年纪大些的孩子负责传递消息,拿着写有“东城门平安”“西粮仓备妥”的纸条,在街巷里跑得飞快,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严肃。

天宇亲自去检查城防。城墙顶端新砌了三尺高的矮墙,刚好能挡住火枪子弹;瓮城的闸门换成了铁木混合结构,外面包着铁皮,就算被炮轰也能撑一阵子;护城河的水面下藏着削尖的木桩,岸边还埋了绊马索。“把所有的灯笼都收起来,”他对卫兵们说,“晚上不准点灯,让红毛鬼子摸不清城里的虚实。”

入夜后,华夏城一片寂静,只有巡逻队的脚步声和工坊里隐约的打铁声。天宇站在箭楼上,望着远处黑沉沉的旷野,那里将是五天后厮杀的战场。他想起刚建城时,众人围着篝火畅想未来,说要在这里种满庄稼、盖起学堂,让子孙后代不再颠沛流离。“放心吧,”他轻声对自己说,“这城,丢不了。”

三、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第四天傍晚,派出去的斥候回来了,带回一个坏消息:殖民军提前了行程,骑兵队已经过了峡谷,离华夏城只剩三十里。“他们分兵了,”斥候喘着气说,“乔治上校带主力走大路,派了两百骑兵绕到城南,想偷袭后门!”

天宇立刻调整部署:“赵队长带三百人守正门,把大部分火器都调过去;老石匠带五十人去城南,那里的城墙是新修的,得加派人力;我带一百人去峡谷,缠住他们的主力,给城南争取时间!”

城南的气氛最紧张。这里的城墙刚完工不久,砖石还没完全干透。老石匠指挥着民夫在墙后堆土袋,把织布坊的织机拆了,用木架支起临时挡板。“把陶匠做的‘手榴弹’都搬到这里,”他对身边的小伙子们说,“等红毛鬼子靠近了,就往下扔,炸不死也能吓他们一跳!”

峡谷里,天宇带着人布下了天罗地网。他们在路面上挖了陷阱,上面铺着树枝和干草;两侧的悬崖上藏着弓手,箭囊里插满了火箭;最深处堆着几捆干燥的柴草,旁边放着火折子——这是留给敌军骑兵的“礼物”。

深夜的旷野上,传来了马蹄声和军靴踏地的“咚咚”声。乔治上校骑着高头大马,手里的指挥刀在月光下闪着冷光。“天亮前必须抵达城下,”他对身边的副官说,“让骑兵队加快速度,给这些黄皮猴子一个惊喜!”

他们不知道,华夏城的每一扇门后都藏着眼睛,每一寸土地下都埋着决心。守城的卫兵握紧了长矛,民团的汉子磨亮了锄头,连学堂的孩子们都在防空洞里准备好了石块——他们或许没有先进的火器,却有着保卫家园的同一种心跳。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城南的了望哨突然高喊:“火把!好多火把!”

天宇在峡谷里听到了喊声,猛地站起身。他拔出腰间的佩刀,刀锋划破夜空:“点火!”

刹那间,峡谷两侧燃起熊熊烈火,火箭拖着焰尾射向敌军,陷阱里传来战马的嘶鸣。城南的城墙上,老石匠举起火把,狠狠扔向城下的柴草堆:“红毛鬼子来了!跟他们拼了——”

喊杀声、枪炮声、马蹄声、哭喊声混在一起,打破了澳洲内陆的宁静。华夏城的第一缕晨光,是在硝烟中升起的,照亮了城墙上“华夏”二字的石刻,也照亮了无数双握紧武器的手。

这场仗,他们必须赢。因为身后,是两万多人的家,是刚刚扎下根的基业,是再也不能失去的安稳。狼烟已经升起,而华夏城的脊梁,绝不会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