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得跟着农时变。”陈默在纸上画了个简易日历,“春耕时多上农耕常识课,秋收时加算术课的粮仓核算,冬天农闲了,就多认些字,学写信。”
天宇补充道:“每个月最后一天测一次,算术考算工分账,识字考写农具名,常识考说三个节气歌谣,过了的发个木牌当奖励,挂在学堂墙上。”
周老先生笑着点头:“就像商号的‘状元榜’,孩子们肯定上心。”
王秀才已经开始裁纸做字牌,陈默在算盘上演练“借米记账法”,天宇则将课程表用炭笔写在木板上,挂在学堂门口——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纸上,“实用”二字被镀上金边,仿佛能看到不久后,孩子们握着算珠认“麦”字,老农在田埂上讲惊蛰,妇女们借还布料时规规矩矩写收条的景象。
附:初定课程表(简版)
时段 课程内容 教学法
辰时(早) 识字(5个生活字+木牌认物) 实物对应法、仿纸描红
巳时 算术(加减+度量衡实操) 算盘演练+工地丈量
未时 常识(农耕\/礼仪\/节气) 田埂教学\/情景模拟\/标本识物
考核标准(暂定)
1. 算术:能独立算清100以内工分账,会量土地亩数
2. 识字:认全50个农具名+20个记账字,会写自己名字
3. 常识:能说对3个节气谚语,讲清借物还物礼仪
(周老先生特意加了条:考核不过者,可跟着下批重学,不罚)
陈默将写好的“考核标准”贴在算术课木牌旁,算盘声又噼啪响起,这次算的不是数字,而是算着开课那天,该让学生带多少根算珠来——他总觉得,亲手串的算珠,学起来更上心些。天宇则去木工坊定做木牌,想着第一批奖励牌得刻上“学以致用”四个字,才算不负这实用导向的课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