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252章 实地勘测,敲定城池边界

第252章 实地勘测,敲定城池边界(2 / 2)

当四个方向的标记都做完,文书官展开草图时,众人发现——以老槐树为原点,向东西南北各扩展三里,恰好形成一个规整的方形,边界线几乎与周边的地形完美契合:西临河流,东靠缓坡,北依柳林,南接良田。

二、城门定位,因势利导

“四正门的位置,得再细细看。”天宇指着草图上四个标记点,“西城门要近水,但不能太近,免得汛期被淹;东城门要在坡底,方便推车;北城门得避开柳树的主根;南城门要直对官道,路面得垫高些,防雨天泥泞。”

一行人先去西城门的标记点。天宇让人量了河水到标记点的距离,正好五十步。“再往外挪十步,”他指着一处地势稍高的土坡,“这里比刚才的位置高两尺,用夯土垫高地基,就能避开汛期的水。”队员们立刻重新标记,铜匕首在土坡上刻下深深的“西”字。

东城门的标记点在坡底的主街尽头,旁边有口老井。“就定在这里。”天宇看着井口,“有井水,守城时取水方便。城门洞要做得宽些,坡上运下来的石料、木材,得能并排过两辆马车。”

北城门的标记点原本在柳树林边缘,但队员们发现那里的柳树根盘根错节,挖地基容易伤根。天宇让他们往东挪了二十步,避开树根密集区:“北城门不用太宽,平时走的人少,主要是防备野兽和小股匪患,做个单门洞就行。”

南城门的选址最费功夫。官道在田埂外拐了个弯,若城门正对弯道,商队进出不方便。天宇让人沿着官道量了五十步,找到一处直道:“把城门定在这里,再修条直路通到主街,虽然多费些料,但以后商队走得顺,咱们收的商税都能补回来。”

四个城门的位置敲定后,太阳已升到头顶。队员们坐在田埂上啃干粮,天宇则对着草图琢磨护城河的线路:“西城门段的护城河,直接引河汊的水;东城门段顺着坡势挖,让水往南流;南北段的护城河要挖得深些,和东西段连通,形成闭环。”

他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护城河宽两丈,深一丈五,河底铺碎石,岸边长些芦苇,既能挡箭,又能藏水哨。”

三、边界草图,初见雏形

夕阳西斜时,众人回到镇中心的老槐树下。文书官展开最终的边界草图,上面用朱砂描出了方形的城池边界,四个城门的位置标着“东、南、西、北”字样,护城河的线路像一条蓝色的带子,将整个方形框住,旁边密密麻麻写着数据:

“西界:距原点三里,临黑水河支流,城门高两丈五,宽三丈……”

“东界:距原点三里,依缓坡,城门高两丈五,宽四丈……”

“护城河周长一十六里,西段引活水,东段设闸门……”

天宇接过草图,指尖抚过那些线条和字迹,仿佛已经看到了几年后的景象:青灰色的城墙拔地而起,箭楼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护城河的水面映着城门的影子,商队的马车从南城门进进出出,镇民们在城墙下晒太阳、说闲话……

“就按这个来。”天宇在草图的右下角签下自己的名字,“明天把这张图拿给筹备小组的其他人看看,若没异议,就作为建城的正式边界图。”

队员们看着那张凝聚了五天心血的草图,突然觉得手里的测绳、罗盘都有了分量。那个年轻的助手小声说:“大人,等城池建好,咱们还能来看老槐树吗?”

“当然能。”天宇笑了,“不仅能看老槐树,还要在树下立块碑,刻上今天勘测的日子,告诉后人,这城是怎么一点点量出来的。”

暮色渐浓,勘测工具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天宇带着队员们往回走,身后的老槐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见证一个新的开始。那张边界草图被文书官小心翼翼地卷起来,藏在怀里,像揣着一颗正在发芽的种子——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在这片土地上,长成一座名为“华夏城”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