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忠诚铸魂(2 / 2)

士兵们排着队领取,阿武拿到自己的那件,翻过来一看,里子上绣着个小小的“武”字——是成衣坊的大婶特意绣的,怕他跟别人的弄混。他摸了摸那针脚,心里像揣了个暖炉。

伙房更是热闹,大师傅举着锅铲喊:“今日加菜!红烧五花肉!每人两大块!”铁锅里的肉咕嘟冒泡,油香飘出二里地。补训营的新兵们捧着碗,看着碗里油光锃亮的肉块,突然觉得这营房比家里还暖。

最让人眼眶发热的是家书。赵虎让人在营房外搭了个“传信角”,每周有驿兵来收信,士兵们的家信会由文书誊抄一份存底,怕路上丢了。小个子新兵收到母亲的信,上面说“家里的麦子收了,给你留了一缸麦仁”,他抱着信哭了半宿,第二天训练更卖力了——他要晋阶,要让娘以后不用再种麦子。

四、忠诚见骨:小事里的真章

深秋的一个雨夜,演武场西侧的栅栏被暴雨冲垮,泥水直往营房灌。赵虎正要召集士兵,却发现已经有人在扛木料抢修。阿武光着脚站在泥里,怀里抱着木桩,身后跟着黄队的士兵,每个人都浑身湿透,却没人退半步。

“百夫长!这边的地基松了!”小个子新兵喊着,竟直接跳进齐膝的泥水里,用后背抵住摇摇欲坠的木柱。那一刻,他掌心的“记”字被泥水浸得发涨,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晰。

天快亮时,栅栏修好了,士兵们互相搀扶着回营房,没人抱怨。赵虎站在廊下看着,默默在战功簿上写下:“雨夜修营,全员记‘勤’,黄队小个子力顶梁柱,记‘小功’。”

晨光爬上窗台时,小个子新兵发现自己的棉衣里多了块姜糖,是林清塞的,怕他淋雨着凉。他含着糖,觉得这姜糖比娘做的还甜。

五、铸魂成碑:忠诚长出形状

年底的石碑揭幕时,阳光正好。“忠魂榜”上刻了二十三个名字,第一个就是雨夜顶梁柱的小个子,他的名字旁边刻着“力撑危局,不避泥潦”。

阿武的名字排在第二,后面跟着“箭穿三靶,护袍泽无伤”。他看着石碑,突然明白赵虎说的“脊梁”是什么——不是天生的英雄,是把“护着”二字刻进日常,刻进每一次训练、每一次补漏、每一次伸手扶同伴的瞬间。

战功簿的最后一页已经写满,墨迹透了纸背。赵虎捧着它,对列阵的士兵们说:“你们看,忠诚不是喊出来的,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是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是一步一步踩出来的。”

队列里响起整齐的回应,声浪撞在石碑上,反弹回来时带着金石般的质感:

“护疆土!守中枢!”

“护疆土!守中枢!”

这声音,比北风更烈,比磐石更硬,像无数根细线,拧成了华夏卫最韧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