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型考核结束,黄队以零失误的表现拿到最高分,蓝队因那处缝隙排名第二,白队的“圆阵”虽然稳当,却因变换太慢被扣了分,队长红着脸在记录板前攥紧了拳头。
三、装备运用:物尽其用,寸铁杀人
装备考核最是热闹。藤甲士兵要在一刻钟内穿越布满荆棘的障碍区,既要保证甲胄不被勾破,又得在终点处用腰间短刀劈开三块木板;弓手则要在移动的马背上搭弓射箭,同时用箭囊里的备用绳带修补断裂的弓弦。
红队的士兵在障碍区里跑得飞快,藤甲外层的桐油让荆棘难以勾住,遇到矮墙时,他们竟借着甲胄的弧度翻滚而过,落地时甲片“哗啦”一响,却没一处松动。最让人叫绝的是阿武,他在终点处抽出短刀,手腕翻转间,刀刃顺着木板的纹理切入,三刀下去,木板齐刷刷断裂,刀面竟没沾半点木屑。
“这就是把装备用活了。”赵虎在评分册上重重画了个圈,“藤甲的弧度能借力,短刀的重心在刀柄前三寸——他全摸到窍门了。”
白队有个新兵却闹了笑话。他背着复合弓跑马时,弓弦突然断裂,慌乱中竟忘了备用绳带,抱着弓在马背上手忙脚乱,最后差点摔下来。陈明在台下急得直跺脚:“笨蛋!翻弓身背面的暗袋啊!那里面有备用弦!”
好在新兵反应快,摔马前终于摸到暗袋,虽然超时完成,却好歹补好了弓弦。赵虎在他的名字旁写了行字:“应变尚可,装备不熟,补训三日。”
四、校阅尾声:奖惩分明,锐气初生
夕阳西斜时,校阅结果终于公布。黄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捧回“锐士旗”,全队士兵的铠甲上都被烙上金色的鹰纹;红队的阿武因箭术、装备考核双满分,被破格提拔为什长,赵虎亲自给他佩戴上银质护腕。
补训营的名单也贴了出来,共十七人,多是阵型变换时出错或装备运用不熟的新兵。白队那个摔马的新兵站在名单前,脸通红,却没像其他人那样垂头丧气,反而掏出小刀在掌心刻了个“记”字:“明天起,我每天多练两个时辰。”
赵虎走下台时,正撞见黄队举着“锐士旗”欢呼。他没上前道贺,反而走到补训营的队伍前,看着那十七张年轻的脸:“别觉得丢人,校阅就是找问题的。你们缺的不是力气,是琢磨劲——箭术准头不够,就对着油灯练瞄准,练到闭眼都能射中灯芯;阵型记不住,就把步法刻在地上,踩烂十双鞋总能记住;装备用不熟,就拆了装、装了拆,摸到它跟你手顺了为止。”
他从腰间解下自己的佩刀,“哐当”一声扔在地上:“这刀跟着我五年,劈过木柴,杀过敌人,现在照样锋利。为啥?因为我每天都擦,每次用都琢磨怎么握最省力、怎么劈最狠。兵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把死东西用活了,你们才能算真正的华夏卫。”
补训营的士兵们抬起头,眼里的沮丧渐渐被火光取代。有人捡起地上的佩刀,用袖子仔细擦着刀鞘上的划痕,仿佛那不是刀,是块需要用心焐热的铁。
演武场的余晖里,“锐士旗”还在飘扬,补训营的脚步声却已响起——他们要去加练了,脚步声比来时沉了许多,像在地里扎根的种子,正憋着劲要往上长。赵虎望着这一幕,突然觉得,今天的校阅,最该得“锐士旗”的,或许是这些愿意低头补短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