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咱们是‘中国科技首富’,该歇一歇了。”林建军笑了,“但我告诉你们,科技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歇。”他举起手里的一份报告,“这是晓阳他们团队刚提交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计划’,说要让中国在未来能源领域领跑世界。这很难,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我们这代人都看不到结果。”
他的目光转向年轻员工:“但总要有人开始。就像当年‘两弹一星’的前辈们,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成功,但他们知道,这是国家需要的,就得干!”
郑师傅突然站起来,拐杖重重地敲了敲地面:“林总说得对!我们这代人没完成的,让年轻人接着干!只要建军科技在,这股劲就不能断!”
全场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年轻的工程师们互相击掌,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林晓阳坐在最后一排,手里紧紧攥着那份核聚变计划,爷爷的话像火焰一样在他心里燃烧。他想起爷爷送他的“未来能源研究思路”,那些晦涩的公式和模型,突然有了清晰的意义。
新年钟声敲响时,员工们自发唱起了厂歌。“从四合院到中关村,从量具到芯片,我们用双手,托起科技的明天……”歌声里,林建军走下主席台,和员工们一一握手。
“林总,明年的研发预算,我们申请增加20%。”研发部主任递上一份申请,眼里闪着光。
“批!”林建军毫不犹豫,“只要是真正有价值的研究,钱不是问题。”
走到林卫国身边时,儿子递给他一杯热茶:“爸,您刚才说的‘技术伦理’,我觉得很有必要。我让创投部的人也加上这条,投的项目必须符合这三条标准。”
林建军点头,看着儿子鬓角的白发,突然觉得很欣慰。从当年那个趴在轧钢厂机床旁的孩子,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科技企业家,卫国接过的不仅是企业的管理权,更是那份“科技报国”的初心。
苏岚走过来,悄悄递给他一块巧克力:“讲了这么久,嗓子该哑了。”她指着不远处的晓阳,少年正和一群年轻工程师讨论着什么,手舞足蹈,眼里的光和年轻时的林建军如出一辙。“你看,长江后浪推前浪。”
“不是后浪推前浪,是浪浪相接,汇成大江。”林建军剥开巧克力,甜味在舌尖蔓延,“改革开放30年,我们从追赶别人,到和别人并跑,靠的就是这股子‘浪浪相接’的劲。未来30年,要想领跑,还得靠这个。”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新年的钟声里响起,带着对未来的期许:【“世纪末思考”完成,企业价值观升级,明确“技术向善、持续奋斗”的发展方向。】
【家族传承精神深化,进度锁定100%。提示:传承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林建军望着窗外绚烂的烟火,心里无比踏实。他知道,这场“世纪末思考”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从精密量具到半导体,从AI到可控核聚变,这条路没有尽头,但只要这代人守住初心,下一代人接力奋斗,中国科技就一定能从“并跑”迈向“领跑”,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礼堂里的歌声还在继续,年轻的面孔在灯光下闪耀,像无数颗正在升起的星星。林建军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