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科技的董事会决议通过时,窗外的玉兰花刚开得正好。林建军放下签字笔,看着决议书上“林卫国接任董事长”的字样,突然觉得手里的钢笔轻得像片羽毛。二十六年了,从1984年在旧厂房里签下第一份设备采购合同,到今天把企业的接力棒交出去,他的指节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茧,鬓角也早已染霜。
“爸,您再考虑考虑?”林卫国坐在对面,眼里带着复杂的情绪。这份决议是林建军坚持要提的,三个月来,他已经劝过五次,“您身子骨还硬朗,再掌舵几年没问题。”
“该放手了。”林建军把钢笔放进笔帽,动作从容,“我今年六十八,脑子跟不上年轻人的思路了。你看晓阳搞的可控核聚变,那些公式我得翻着书才能看懂。企业要发展,就得让更懂时代的人来带。”
他想起上个月去研发中心,听见年轻工程师讨论“元宇宙”“区块链”,那些词汇像听天书。林卫国却能和他们聊得热火朝天,甚至提出“将量子通信技术融入元宇宙安全协议”的想法。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真的该退了。
董事会上,郑师傅作为职工代表,红着眼圈说:“林总,您要是走了,我们心里没底啊。”
“有卫国在,有你们在,我放心。”林建军站起身,对着全场深深鞠了一躬,“这二十六年,感谢大家陪我一起拼。从今天起,我只是个普通顾问,企业的事,听新董事长的。”
掌声雷动,很多老员工偷偷抹眼泪。苏岚坐在旁听席,看着丈夫挺直的背影,突然想起1984年他停薪留职那天,也是这样一副“破釜沉舟”的样子,只是那时眼里是闯劲,现在眼里是释然。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卸任后的轻快:【检测到“权力平稳交接”,符合“家族传承可持续”原则。】
【奖励“国际科技合作人脉资源”:包含诺贝尔 ureate、顶尖实验室主任等关键人脉,助力企业全球化合作。】
退休后的第一天,林建军没有睡懒觉。早上六点,他习惯性地往厂里走,走到半路才想起自己已经不是董事长了,站在街角的槐树下,突然有些茫然。苏岚打来电话,笑着说:“在家呢?我给你报了个摄影班,今天开课,别忘了。”
摄影班里,大多是退休的老人,拿着相机拍花草、拍鸟。林建军却总把镜头对准中关村的科技园区,拍年轻工程师匆匆的脚步,拍研发中心亮至深夜的灯光。“老林,你这拍的哪是照片,是纪录片啊。”同桌的老张打趣道。
“习惯了,看不得这些年轻人熬夜。”林建军翻着照片,突然指着一张说,“你看这小伙子,像不像卫国年轻时?”照片里,一个戴眼镜的工程师正趴在设备上调试,眉头紧锁,和1988年林卫国刚回国时一模一样。
苏岚把他的照片整理成相册,取名《我的中关村》,摆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林建军看着相册,突然说:“咱们出去走走吧,看看国外的科技园区,也学学人家的经验。”
第一站是瑞典斯德哥尔摩,恰逢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林建军凭着系统奖励的人脉资源,拿到了入场券。看着舞台上各国科学家领奖,他突然对身边的苏岚说:“当年咱们觉得诺贝尔遥不可及,现在晓阳的AI系统已经被提名了,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晚宴上,他见到了安德烈·海姆。当听说建军科技在研发“石墨烯芯片”时,海姆眼睛一亮:“我们实验室刚突破石墨烯量产技术,愿意和你们合作!”两人越聊越投机,当场约定下个月在曼彻斯特大学召开联合研发会议。
从瑞典到德国,从美国到日本,林建军和苏岚的足迹遍布十几个国家的科技重镇。在慕尼黑的汽车电子实验室,他看着建军科技的车规级芯片被装进宝马的自动驾驶系统,眼里满是骄傲;在硅谷的量子计算中心,他和科学家们讨论“量子纠错码”,提出的方案被赞“有工业级的实用性”。
“你这哪是退休,是换了个地方上班。”苏岚看着他每天和林卫国通电话讨论技术,无奈又好笑,“人家退休带孙子,你倒好,天天和老外聊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