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46章 企业上市与“财富观”

第346章 企业上市与“财富观”(2 / 2)

林建军看着清单上的“抗辐射芯片”项目,眼睛一亮。这正是他们下一代芯片的研发方向,军用领域的抗辐射要求极高,能带动民用技术的升级。他立刻把清单交给林卫国:“这才是咱们该啃的硬骨头。”

捐赠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亲自接过捐赠证书,紧紧握住林建军的手:“小林,你带了个好头。现在国家需要科技企业挑大梁,你们不仅做到了,还主动反哺,这种境界,值得所有人学习。”

台下坐着不少企业家,有互联网新贵,有制造业大佬,有人若有所思,有人低声议论。林建军在发言时,没说什么豪言壮语,只讲了个小故事:“1965年,我在轧钢厂当学徒,师傅给我一把德国扳手,说‘这玩意儿咱们造不出来’。那时我就想,啥时候能让中国工人用上自己的好工具。今天,我把股份捐出来,就是想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实现这样的梦想。”

仪式结束后,一位做房地产的老板追上他:“林总,7亿啊,说捐就捐了,不心疼?”

“心疼啥?”林建军笑了,“钱是国家给的机会挣来的,现在还给国家,天经地义。再说,咱们的技术还在,团队还在,将来能挣更多,不是吗?”

回到北京,厂里的气氛格外高涨。研发部的小张在白板上写下“国防项目攻关计划”,每一项都标注着“林总说:这是咱们的责任”;车间里的工人主动提出“每天多干一小时,不拿加班费”,说要“把捐赠的钱用技术挣回来”;连傻柱都在食堂的黑板上写:“今日特价红烧肉, profits捐给研发部”。

苏岚拿着最新的财务报表,走进林建军的办公室:“捐赠后,咱们的现金流更健康了,税务部门说符合‘公益捐赠税前扣除’政策,能省不少税。更重要的是,国防科技基金给咱们带来了三个项目,预算总额超过8000万。”

林建军翻看着报表,目光落在“研发投入占比”那栏——3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他想起上市前,投行的人建议“降低研发费用,美化利润”,被他一口拒绝:“建军科技的根在技术,不在报表。”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无比正确。

【叮!】

系统提示音带着数据流动的轻快:【“国防科技基金合作”达成,企业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协同提升。】

【奖励“军民融合技术转化手册”:包含15项军用技术转民用的路径方案,助力技术价值最大化。】

林建军把手册递给林卫国:“你看这个,抗辐射芯片的封装技术,稍微改改就能用在医疗设备上,市场前景很大。”他指着窗外,“上市让我们有了更多资源,但不能忘了‘为啥出发’。咱们的财富,要变成更多的‘中国芯’,更多的‘争气机’,这才是值钱的东西。”

林卫国点点头,手里的手册还带着油墨香。他想起小时候,父亲给他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时不懂“道”是什么;现在明白了,这“道”是家国大义,是科技担当,是把个人财富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

深冬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建军科技”的上市纪念牌上,那上面的“1998.12.18”被镀上了一层金边。林建军站在窗前,看着研发中心楼顶的卫星天线,正默默接收着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测试数据。他知道,上市不是终点,捐赠也不是噱头,真正的“财富”,是能让国家在科技赛道上跑得更快、更稳的力量。

晚上回家,晓阳举着报纸跑过来,头版是林建军捐赠的新闻,标题用了加粗的黑体字:“科技企业家的家国情怀”。“爷爷,老师今天在班会上念了这篇报道,说您是‘中国的骄傲’!”

林建军抱起孙子,指着报纸上的照片:“这不是爷爷一个人的功劳,是团队所有人的。等你长大了就知道,真正的骄傲,不是有多少钱,而是能为国家做多少事。”

晓阳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指着报纸上的“国防科技基金”:“我将来要当科学家,研究这个!”

林建军笑了,眼里的光比窗外的星光还亮。他知道,财富会流逝,股价会波动,但“科技报国”的信念,会像种子一样,在晓阳这代人心里扎根、发芽。而他能做的,就是给这颗种子浇水、施肥,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夜深了,林建军还在看国防项目的资料。苏岚端来一杯热茶,轻声说:“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去航天部开会。”

“你看这个。”林建军指着抗辐射芯片的设计图,“能在-55c到125c的环境下工作,航天飞机上用得上。”

苏岚笑着摇头:“在你眼里,这些芯片比金银珠宝还值钱。”

“那是自然。”林建军放下图纸,握住她的手,“金银会贬值,但技术不会。咱们留下的,该是这些能让国家变强的东西。”

窗外的月光静静流淌,照亮了书桌上的上市纪念牌,也照亮了墙上那幅“科技报国”的书法作品。林建军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故事的底色,永远是家国,是责任,是一代代人接力传递的,那股不服输、不止步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