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36章 “863计划”的参与者

第336章 “863计划”的参与者(1 / 2)

1991年的春风吹进中关村时,建军精密仪器厂的研发车间已经响起了新的机器轰鸣。林建军站在车间中央,看着那台刚调试完毕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金属切削液在阳光折射下泛着蓝光,切割下来的高温合金碎屑像细碎的火星,落在冷却水中发出滋滋的轻响。

“林总,科技部的考察组到了。”办公室主任小陈快步走来,手里的文件夹捏得发白,“张司长亲自带队,说要现场看咱们的耐高温合金样品。”

林建军擦了擦手上的油污,扯了扯身上的白大褂——这几年厂子规模扩大,从“精密仪器厂”更名为“建军科技”,他的头衔也从“主任”变成了“总经理”,但他还是习惯泡在车间,身上的机油味比任何香水都让他踏实。

接待室里,张司长正翻看着企业资料,手指在“1989年突破光刻胶技术”“1990年半导体封装量产”等条目上停留许久。见林建军进来,他放下资料,开门见山:“林总,‘863计划’启动在即,国家急需在特种材料精密加工领域打破国外垄断,你们的技术储备,符合申报条件。”

“863计划”——这四个字在1991年的科技界,像一声春雷。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它聚焦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能入选的企业,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林建军的心猛地一跳,他想起去年在老首长家看到的文件,里面提到“特种材料是航空航天的基石,必须实现国产化”。

“张司长,我们有底气接这个任务。”林建军打开样品箱,里面整齐码放着几块银灰色的合金零件,“这是我们用自主研发的五轴机床加工的Gh4169高温合金,耐受温度达650c,精度控制在0.002毫米以内,已经通过航天部的初步测试。”

张司长拿起零件,对着光线仔细看,边缘的切削纹路均匀得像艺术品。“国外同类零件的加工合格率是多少?”

“60%。”林建军语气坚定,“我们现在能做到82%,批量生产时稳定在75%以上,成本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

考察组在车间待了整整一天,从原材料检测到成品精度校准,每个环节都问得格外仔细。当看到林卫国团队开发的“自适应切削系统”能实时补偿温度引起的误差时,张司长终于松了口气:“就你们了。‘特种材料精密加工’项目,交给建军科技。”

送考察组离开时,张司长拍着林建军的肩膀:“小林,这项目国家拨款500万,不算多,但意义重大。记住,你们不是在做一笔生意,是在为国家啃硬骨头。”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意识里响起,带着金属共振般的厚重:【检测到“国家战略项目承接”,符合“科技强国”主线。】

【奖励“耐高温合金加工参数优化包”:包含Gh4169、tc4等典型合金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冷却方式组合方案,可将加工效率提升30%,合格率再提高10%。】

信息流涌入脑海,林建军眼前瞬间清晰起来:Gh4169在切削温度超过400c时,应将进给量从0.15\/r降至0.12\/r,同时启用油雾冷却系统;tc4钛合金则需采用高速低进给策略,配合专用陶瓷刀具……这些参数像一把钥匙,精准打开了特种材料加工的难题。

项目启动会上,林卫国站在黑板前,用红粉笔画出加工工艺流程图:“根据系统给的参数,我们把工艺流程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置温度监测点。”他指着其中一个节点,“关键在半精铣环节,要用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超过阈值就自动调整切削参数。”

苏岚拿着预算表,眉头却没松开:“500万拨款分三期到账,第一期只有150万。采购专用刀具和检测设备就要花80万,剩下的得精打细算。”她在表格上圈出一行,“研发人员的加班费按双倍算,这钱不能省,但差旅费要压缩,能视频会议就别出差。”

郑师傅带着老工人组成攻坚组,把五轴机床的说明书翻得卷了边。“林总,这外国设备的操作界面全是英文,咱们的老伙计看不太懂。”他指着屏幕上的“adaptive trol”,“这词儿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