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95章 轧钢厂的“技术革新潮”

第295章 轧钢厂的“技术革新潮”(2 / 2)

接下来的三个月,林建军把家安在了车间。白天带着技术员测绘老设备,晚上在灯下设计改造图纸,系统奖励的“分析报告”成了秘密武器——他参照德国设备的液压原理,简化掉冗余的安全装置,改成更适合国内工况的单回路系统;借鉴日本设备的变频技术,用国产元件组装了简易控制器,成本砍掉一半。

小马带着培训班的学员负责加工零件,起初总出错,镗床的公差总超范围。林建军没批评,只是拿着百分表手把手教:“你看,这阀套的内孔公差要控制在0.005毫米内,就像给手表装齿轮,差一点都转不动。”他把系统里的“精密测量技巧”拆解成“三测法”:粗加工后测一次,半精加工后测一次,成品前再用恒温箱静置两小时复测,确保精度。

【叮!】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带着流水线般的规律节奏:【“液压微调系统”关键部件加工合格率提升至98%,奖励“跨厂协作流程优化方案”,可缩短外协周期30%。】

靠着优化后的协作流程,重型机械厂的镗床加工效率提高了不少,原本需要一周的阀套,三天就能交货。郑师傅看着崭新的零件,感慨道:“这要是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咱们自己造的东西,比进口的还合身!”

试机那天,全厂的人都来看热闹。当改造后的750轧机启动,钢板通过轧辊时,液压系统自动微调压力,厚度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比改造前提升了5倍。张厂长让人拿来进口设备的参数表对比,发现除了连续作业时长稍短,其他指标竟不相上下。

“成了!”车间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小马激动地抱住林建军,眼泪都流了出来:“林主任,我们真的做到了!”

林建军拍着他的背,眼里也有些湿润。这三个月的熬通宵、查资料、解决突发故障,在看到合格钢板的那一刻,都化作了滚烫的成就感。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台设备的改造,更是证明——中国工人靠自己的技术,一样能造出好东西。

改造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开,附近几个工厂都来取经。省机械厅的领导亲自来考察,看完试机后,握着林建军的手说:“小林同志,你们这是为全省的技术革新带了个好头!这改造方案要推广,让更多工厂受益!”

张厂长在全厂大会上宣布:“从今天起,厂里成立‘技术革新小组’,林建军任组长,拨专款支持!谁能搞出新技术、新发明,重奖!”

那天晚上,林建军回到家,发现苏岚给他留了晚饭,旁边放着林卫国的信。儿子在信里说,清华的半导体实验室要引进新设备,他申请加入了调试组,还附上了几张自己画的电路图,上面有不少与轧机液压系统相通的控制逻辑。

“父子俩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苏岚笑着给他端来热汤,“都跟机器较上劲了。”

林建军看着信,突然觉得浑身的疲惫都消失了。他想起系统奖励的“科技发展纲要”里说,1980年代将是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并行的时代。现在看来,这条路他们已经踏上了——不是盲目依赖进口,而是消化、吸收、再创新,用自己的双手,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先进设备。

窗外的月光照亮了车间的方向,那里还亮着灯——小马带着学员们在加班,要把改造方案整理成标准图纸。林建军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轧钢厂,未来的中国工业,还有更多的技术难关等着他们去攻克。而他和这些年轻的技术员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技术革新的潮水,正在这个春天,悄悄漫过工厂的每一个角落,也漫过一个民族积蓄已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