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166章 念溪上幼儿园,适应能力强

第166章 念溪上幼儿园,适应能力强(1 / 2)

一九八四年春分时节,红旗公社的田野褪去了冬日的萧瑟,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将大地染成一片灿烂的金黄,微风拂过,细碎的花瓣如金色的雪花般簌簌飘落,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花香。林晚秋站在院门口,正小心翼翼地给女儿沈念溪梳理着柔软的羊角辫,指尖轻轻缠绕着粉白色的蝴蝶结发绳——这是她前几天特意从县城百货大楼买来的,柔软的绸缎材质衬得女儿白皙的脸蛋愈发娇嫩。

“溪溪,今天是你第一天去幼儿园,要乖乖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们好好相处,知道吗?”林晚秋一边梳理着女儿的头发,一边柔声叮嘱。沈念溪刚满三岁,粉雕玉琢的模样像极了年画里的娃娃,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眨了眨,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抓住林晚秋的衣角,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溪溪听话,那妈妈放学会不会第一个来接我呀?”

“当然会。”林晚秋蹲下身,在女儿柔软的脸颊上轻轻亲了一口,指尖触碰到女儿温热的皮肤,心中满是温柔。自从去年秋天生下念溪后,她便根据玉佩空间里《0-3岁幼儿行为发展指南》,有意识地培养女儿的自理能力——从一岁半开始教她自己用勺子吃饭,两岁时练习自己穿脱简单的衣物,平时还会带她去邻居家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就是为了让她能更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妈妈,我帮妹妹拿小书包吧!”沈念安背着自己的帆布书包从屋里走出来,手里还提着一个迷你版的粉色小书包,里面装着念溪的换洗衣物和一块林晚秋亲手做的草莓味糕点。如今的沈念安已经十三岁,身高窜到了一米六,眉眼间褪去了孩童的稚气,多了几分少年的沉稳,每天早上都会主动帮妹妹准备上学的东西,十足的“妹控”模样。

林晚秋看着懂事的儿子,眼中满是欣慰。她想起空间里《手足关系培养手册》中提到,让哥哥参与照顾妹妹的日常,能增强孩子间的情感联结,如今看来果然如此——自念溪出生后,沈念安不仅没有因为父母关注的转移而失落,反而处处护着妹妹,连数学竞赛获奖得到的钢笔,都要特意送给妹妹当“玩具”。

“念安,今天放学你先去食品坊等妈妈,妈妈接完溪溪就过去,咱们晚上吃你最爱吃的红烧肉。”林晚秋站起身,接过儿子手里的小书包,仔细检查了一遍里面的东西,确认没有遗漏后,才将书包背在念溪身上。沈念安用力点头,伸手摸了摸妹妹的头,笑着说:“溪溪别怕,幼儿园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小朋友陪你一起玩,要是有人欺负你,就告诉哥哥,哥哥帮你教训他!”

沈念溪似懂非懂地眨了眨眼,伸出小手抓住哥哥的手指,小脑袋轻轻靠在哥哥的胳膊上,模样乖巧又依赖。沈廷舟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两把油纸伞——春日的天气多变,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已经飘起了细密的雨丝,他将一把伞递给林晚秋,另一把则撑开,小心翼翼地护在两个孩子头顶,“时间不早了,咱们该出发了,别让老师和小朋友们等急了。”

一家三口走出院门,沿着铺着青石板的小路往公社幼儿园走去。细雨如丝,打在油纸伞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将路边的杨柳叶洗得愈发翠绿。沈念溪坐在父亲宽大的肩膀上,小手紧紧抓着父亲的头发,时不时伸出手去接飘落的雨丝,清脆的笑声在雨中回荡,像林间清脆的鸟鸣。

“爸爸,你看!那是小鸭子!”沈念溪突然指着路边的水田,兴奋地喊道。只见几只毛茸茸的小鸭子在水田里欢快地游弋,黄色的身影在碧绿的稻秧间格外显眼。沈廷舟放慢脚步,笑着说:“是啊,小鸭子在找吃的呢,溪溪到了幼儿园,也要像小鸭子一样,好好吃饭,才能长得高高的。”

林晚秋走在一旁,看着父女俩的互动,心中满是幸福。她想起空间里《亲子沟通技巧》中提到,用孩子熟悉的自然事物做比喻,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道理,便顺着沈廷舟的话补充道:“溪溪你看,小鸭子们都是一起游水、一起找吃的,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也要一起做游戏、一起吃饭,这样才会更开心呀。”

沈念溪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脑袋靠在父亲的肩膀上,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景象。很快,他们就走到了公社幼儿园门口。幼儿园是去年刚建成的青砖瓦房,院子里围着白色的栅栏,栅栏上爬满了粉色的蔷薇花,门口挂着一块木质牌匾,上面用红色油漆写着“红旗公社中心幼儿园”,字体圆润可爱,充满了童趣。

院子里已经来了不少小朋友,有的孩子正抱着父母的腿哭闹不止,有的则躲在父母身后,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环境。沈念溪从父亲的肩膀上下来,小手紧紧抓着林晚秋的手,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院子里的滑梯和秋千,没有丝毫怯生的模样——这让林晚秋松了一口气,看来之前的适应培养没有白费。

“沈念溪小朋友,你好呀!我是你的李老师。”一位穿着蓝色连衣裙的年轻女老师笑着走过来,她的声音温柔动听,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手里还拿着一个毛绒小熊玩具。李老师蹲下身,将小熊递给沈念溪,柔声说:“溪溪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认识新的小朋友吗?院子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甜甜的糖果哦。”

沈念溪犹豫了一下,转头看向林晚秋,眼中带着一丝依赖。林晚秋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笑着说:“溪溪,李老师很温柔,小朋友们也很可爱,妈妈相信溪溪一定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的,妈妈放学就来接你,好不好?”她想起空间里《分离焦虑缓解指南》中提到,父母要给予孩子明确的承诺,同时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才能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沈念溪点了点头,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接过李老师递来的毛绒小熊,又回头给了林晚秋一个大大的拥抱,奶声奶气地说:“妈妈再见,溪溪会乖的。”说完,便牵着李老师的手,蹦蹦跳跳地朝着院子里的小朋友走去,丝毫没有其他孩子的哭闹和不舍。

林晚秋站在原地,看着女儿小小的身影融入人群,心中既有不舍,又有欣慰。沈廷舟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柔声说:“别担心,溪溪适应能力这么强,肯定能很快喜欢上幼儿园的。咱们也该去食品坊了,今天还有一批新的芝麻酥要出货呢。”

林晚秋点点头,转身和沈廷舟、沈念安一起往食品坊走去。路上,沈念安忍不住说:“妈妈,我还以为妹妹第一天去幼儿园会哭呢,没想到她这么勇敢,比我小时候厉害多了!”林晚秋笑着说:“那是因为溪溪知道,妈妈和哥哥一定会来接她,而且她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呀。”其实她心里清楚,女儿能有这么强的适应能力,离不开空间育儿知识的指导——从提前带她熟悉幼儿园环境,到模拟幼儿园的集体游戏,每一步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

红旗公社食品坊如今已经扩建了厂房,青砖瓦房整齐地排列在公社主干道旁,门口挂着“晚秋食品坊”的红色牌匾,上面还贴着去年获得的“地区优秀企业”奖状。走进食品坊,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糕点香气,十几位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女工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在揉面,有的在制作馅料,有的在包装成品,机器的轰鸣声和女工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林厂长,您来啦!”李秀莲看到林晚秋走进来,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迎了上来,手里还拿着一本生产报表,“这是今天早上的生产记录,芝麻酥已经做了两百斤,枣泥糕也做了一百五十斤,都已经打包好了,就等下午供销社的人来拉货了。”如今的李秀莲已经成了食品坊的车间主任,不仅熟悉各种糕点的制作流程,还能熟练地管理工人,每月的工资比丈夫在生产队干活的收入还高,在家里的腰杆也挺直了不少。

林晚秋接过生产报表,仔细翻阅着,指尖划过上面整齐的数字,心中满是成就感。她根据空间里《小型企业管理手册》,制定了详细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从原料采购到成品检验,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这才让食品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供应公社和县城的供销社,还吸引了不少市区的经销商前来订货。

“秀莲,今天新到的面粉和芝麻有没有检查过?一定要确保原料的质量,不能有一点马虎。”林晚秋叮嘱道。她始终记得空间里《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中的内容,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质量问题,都可能毁掉整个企业的信誉。

“您放心,我已经让小王检查过了,面粉是县城面粉厂最新生产的,芝麻也是咱们公社农户自己种的,颗粒饱满,没有一点杂质。”李秀莲笑着回答,脸上满是自信,“现在咱们食品坊的名声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晚秋食品坊’的糕点用料实在、味道好,咱们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林晚秋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去生产车间查看情况,突然听到食品坊门口传来一阵喧闹声。她皱了皱眉,和沈廷舟一起走出去,只见几个穿着干部制服的人站在门口,为首的是公社工商所的王所长,脸色严肃地看着她,身后还跟着两个陌生的年轻人,手里拿着笔记本,像是在记录什么。